傅小燕
摘 要: 我们要重视挫折教育,真实感知细致引导,锻炼孩子耐挫的个性,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树立榜样增强信心,帮助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念;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把握适应,挫折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挫折教育 幼儿发展
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受挫折的情绪,培养自己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无名等挫折时,就会爆发“人生危机”。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住等,而忽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值得引起重视。因此,我们要重视挫折教育。
一、真实感知细致引导,锻炼孩子耐挫的个性
1.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
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我们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2.幼儿挫折教育其次要破除幼儿的依赖性。
教师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我们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即使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
二、创设情境提供机会,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
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境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为了提高幼儿的耐挫折承受能力,我们可创设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炼,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耐挫力。比如说远足、劳动、竞赛、批评、延迟满足等活动和手段,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及承受失败、打击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在游戏时可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让幼儿自己解决……如让幼儿到暗房子里取东西;和小朋友闹矛盾怎么办;户外游戏时引导幼儿走“独木桥”爬障碍物,在角色游戏中可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冲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创设一些挫折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等。
三、树立榜样增强信心,帮助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念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到保健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坦然地对待挫折,勇敢地面对未来。
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如游戏走“独木桥”时笑笑会说:“老师我怕,我不走。”这时我说:“别怕,你可以的,楠楠能走过去,你也一样能做好。我相信你会跟楠楠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勇敢,增强战胜困难的自信。这时,我的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
四、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的缺陷。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在不断的磨炼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炼有助于提高幼儿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总之,教会幼儿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能成,关键是顺其自然,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幼儿能独立完成的一定使其独立完成,使其持之以恒。任何放纵和迁就的行为都会造成幼儿的依赖思想,要让幼儿在体验中,认识挫折,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本领。
五、把握适度,挫折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孩子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表现出畏缩、退却、逃避等行为,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难度的、跳一跳就够得到的任务,让孩子完成。在孩子遇到困难退却、逃避的时候可以有一些批评,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要因为不忍心、舍不得孩子受委屈,就不愿意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价。当然,在孩子承受挫折的时候,我们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给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
幼儿个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人为地设置陷阱,使孩子在压力面前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如果经常遭受这样的挫折,孩子就会产生“无能”的感觉,感到事事失败而丧失自信心。在实施挫折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度”,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挫折不行,挫折过多过大也不行。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想办法战胜挫折,使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