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六策略”

2013-04-29 15:41宁玉参
关键词:理解课文生字学会

宁玉参

一、 明确学习目标

我认为,在学生预习课文时就应该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当学生明确了自身的学习目标后,这节课对他们自己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他要努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要想完成这节课的任务,光靠自己是不够的,还需要老师和周围同学的帮助,这样,老师就自然转型为“指导者、援助者,”而不再是学生心目中的“独裁者”,老师的形象自然也就很好地树立起来了。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和周围同学的交流,探索自然变得严谨起来,当交流讨论的时候,他们不再趁机说闲话或者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会听别人的意见,真正变成了学习的小主人,积极探索、讨论,生怕别人都学会了自己还没有学会,完成不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时的课堂管理也显得比较轻松,没有人有时间跟别人去说闲话,去搞小动作,巴不得从别人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时的课堂,才真正是学生的课堂。

二、重视收集资料

新课标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针对不同课文的性质,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搜集一些资料。如有些课文是名人傳记的,可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料,或上网所及搜集这些人物的具体信息;如科学知识类,可搜集及相关联的事情信息等;如出自于大家笔手的文章,预习时则可以对作者生平以及代表作品有个了解。这些资料的搜集能使学生储备相关的知识,并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有关内容的实质意义,在课堂学习中更易于理解老师的讲授。

三、解决字词障碍

这是预习中学生较为注重的一个环节。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现在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最好有一个专用本,把这些生字记下来。这有助于理解课文,便于复习、记忆,长期积累,肯定会增加识字量、用字量,避免或减少写错字。

四、理清文章脉络

到了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知识已有一些积淀,读了课文后不能仅仅停留于“浮光掠影”的阅读层面上,还需进行一些思考。阅读时,边读边分清文章的层次就显得十分重要。理清脉理,才能读懂、看透文章。预习时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1)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2)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看似简单的几个问题,在读后进行思考,文章大概的脉络便清晰可见。

五、品读精彩文字

这个环节安排在学生读过几遍课文之后,学生经过几遍的阅读,脑袋不是空荡荡的,对文章字词的音、形、意有了自己的感知,对文章有了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此时阅读重点应当放在对文章的整体深入感知上,对句、段提出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喜欢的字、词、句,哪怕是1个标点的使用好处,均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体会笔者是如何运用这些字、词、句、标点来表达思想感情的。

还可以摘抄积累文章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自我赏析和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另一方面也为写作文提供了有效的素材。知道文章好,这是知其然,知道文章好在何处,这是知其所以然,学会分析文章的妙处,也就学会了别人写作的技巧,掌握了别人的技巧这是外在的东西,关键是自己内在的东西得发挥作用。那么这内在的东西是什么?就是在阅读中积累掌握的字词的音形意和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所以,预习中的品读不能偷工减料,做实在了,效果可想而知。

六、勾画疑难问题

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在其右边画出。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方有所得。长此以往,就会真正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生字学会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学会分享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提有效问题,助学生理解课文
生字变身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