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维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首先是要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为日后更好地学习语文,甚至其它学科打好基础。所以,学好语文课至关重要。关于如何教好语文课,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众所周知,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面向全体学生。但学生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学习方法等千差万别,如果教师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势必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要想让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学习的潜能,就要使之对学习感兴趣,这样,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有自主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现代教育理念倡导教师要成为课堂的指导者和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采用“授之以渔”的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在课前我举办了“5分钟演讲”,一改开篇就讲课的方式。通过演讲,首先养成了学生爱读书和自主积累的习惯。为了做好演讲,他们会查阅大量资料,直接丰富了学生的头脑,开阔了视野。其次,演讲的同学既锻炼了胆量,又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听演讲的同学学会了如何从听中提炼出精美语句或观点。这样做,对于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远远比教师枯燥无味的讲授收获大。
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氛围中学习
21世纪,无疑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但事实上,合作却从另外一个角度促进了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大至国与国之间,小至日常生活之中,合作已深入到各个领域,合作学习也是当今许多教育家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国外许多教师已经采用了小组学习等合作方式,我国也把这一点列入到新课标之中,但实际运用中,许多教师是为了合作学习而把学生组织分组讨论,几分钟匆匆而过,学生到底讨论的结果是什么,不要说教者不知道,有一部分讨论者自己都不知道,那么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呢?教师首先应该把教学内容集中起来,把教学过程与环节简化,把教师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减下来,让学生的分组活动多起来,这就是加与减的辩证法,学生于是有了比較充裕的读书时间、思考时间,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例如在讲《“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我给了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巴迪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来自母亲“鼓励”的力量和来自父亲“警告”的力量都是需要的,而且窥见到这两种力量有一个源头,那就是对儿子的爱。不少学生学得生动,从容,自读自悟,渐成风气,画批注不再形成虚设,个性化解读在有的课上也有所体现,在分组活动中,学生也学会了互相帮助,也愉快了身心。
三、创建和谐师生关系
首先要热爱尊重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同样,尊重学生会让他们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感到自尊的存在,一但他们认为失去自尊,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记得一次语文公开课,一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上,一个平时性格内向的小男生却答上了,我在课后总结时表扬他:“大家要向他一样敢于思考,踊跃回答问题。”没想到,从此以后,他性格开朗了,课上爱发言了,我始终不懂他变化的原因,直到有一次与他家长沟通时得知:全班同学都笑他笨,看不起他,我的一翻话,让大家对他刮目相待了。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
四、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习
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家创造了无数美的文学形象,这就注定了语文的丰富多彩性,但这种多彩性并不是通过教师唱独角戏就能发挥出来的,而是靠学生自身的探究、领悟才能获得真切的体验,学生对社会的判断力,知识结构尚未形成,所以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教师就要在必要的讲解前提下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我认为首先要把自己置身于文学作品之中,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文学作品,然后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之中,和文章内容产生共鸣,从而深入领会文章。如,《山中访友》一文,可以播放一曲带有鸟语花香意蕴的音乐,让他们感到自己就在山中,然后以拟人的方式和山中的其它动植物打个招呼,这样,学生既领会了文章,又达到了练笔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