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鑫
摘 要 卫生职业院校是培养护理工作者的摇篮,培养出心灵美、态度和蔼、稳重作风的学生,是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的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注重从德育教育、美育教育入手培养护士生的审美观,创造和谐社会。
关键词 护患关系 和谐 社会服务型行业
护士生每天将面对的是由于疾病缠身而痛苦不堪的病人。患者除了需要治疗,还需要护士的耐心讲解和安慰,繁重的工作和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成为护士与患者关系障碍的主导因素。如何使这种护患关系和谐?从护士教育入手,让学生明确他们将来面对的是社会服务型行业,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推动者。这些认识是从走进护理学校开始,所以护理学校的教育离不开素质教育,护士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要更上一个层面。从入学开始,从点滴做起,养成习惯,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好的道德修养也是促进学生扎实学习理论知识的根基。达到“言行文明礼貌,衣着合适得体,心灵纯洁无私”的境界,面对患者耐心、细心、关心,促进医患、护患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如何培养护士生的和谐观念呢?
一、着装美、行为美的教育
1.当患者面对着面带笑容、衣着干净、整洁、语言温和的护士,又怎能不满意她的护理呢?通过礼仪教育,让学生们意识到如何打扮是美的,她们的着装、言行对病人的康复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由于此时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和追求时尚的时期,所以很难让他们保持着装朴素得体,为此在着装、言行方面的教育做到宣传到位、合理要求。宣传到位是让学生明确护士生正确的着装,学校、班级张贴着装得体的护士生照片;合理要求让学生明确在正式场合如医院、护理课训练等场所必须穿着干净、整洁的护士服。
2.言传不如身教,在开展主题班会上——《怎样让患者信任你》让学生自己打扮,穿着护士装,大家评价视觉上“你觉得哪个护士更值得你信任?”让学生讲一讲“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护士,什么样的着装、言行是你喜欢的或不喜欢的?”…通过这种形式的讨论,让学生懂得换位思考,利于将来工作中从病人角度出发,减少冲突,促进和谐。教师更要做到着装得体,语言温和的表率作用。通过日常生活、学习潜移默化改变学生不良的着装和言行习惯。
二、情感教育促进和谐观的建立
1.教育家卢勤说过:“当一个人把祖国放进心中,再平凡的人也会创造奇迹;当一个孩子心中燃起浓浓的爱国之情,再大的困难也不能阻挡他前进的步伐。”2008年的汶川地震全国人民为之悲痛,正处在学习阶段的学生积极要求去汶川支援,这足以看出学生的爱国之情。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我们该为灾区做点什么》,肯定学生的爱国之情,与学生共同分析情况,“不具备去的原因,我们能做的事情”。此次班会学生通过表达个人的爱国之情,体验了积极情感的表达方式,避免将来做事鲁莽。
2.现在学生生活过于安逸,家长常常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地为孩子,可孩子并没有体谅到家长的用心,常把精力放在了享乐上。主题班会上——《我的父亲、母亲》,很多学生因想起了父母的艰辛、对自己的关怀而流泪,但过一段时间,学生就像失忆一般恢复如前。及时与家长沟通,告诉家长以朋友身份常与孩子沟通,让孩子不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也要体会到家长的艰辛。学校、家庭共育,促进情感教育。
3.通过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例子,唤起学生道德观念,树立榜样,指导护士生对自己的角色做好社会定位。例如我校实习护士生在回家途中,敢于承担风险,为临产产妇接生。活生生的例子,能不触动学生吗?若没有为他人着想的思想,敢去迎接这样的挑战吗?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通过谈论发生在身边事情,既培养了学生的发现美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对于他们日常不良行为也有约束。通过开主题班会——《校园、社会美与不美的现象》,激发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趣,对学生个性进行再塑造。
三、主动创造美,促进和谐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幽雅和谐的校园,安静整洁的教室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精神境界,得到美的享受。美好环境自己创造,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让学生发挥创造和想象亲自设计自己的教室、宿舍环境,可通过教室、宿舍设计大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增进同学间团结精神。通过亲身体验创造美好环境,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干一行爱一行,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与病人和谐相处,促进社会和谐。
(责任编辑 易 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