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013-04-29 00:44:03陈立夫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思维语文老师

陈立夫

《语文教育心理学》中说: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开卷之初,当一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此一法也。”他说的是如何写好一篇文章的开头,好的开头能让人眼睛一亮,吸引人去阅读,这是成功的第一步。这句话对语文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导入同样也是适用的。优秀的精彩纷呈的导入语往往象磁石,把学生深深吸引;象石头激起学生心中的浪花;象钥匙悄悄开启着知识的大门。正如于漪老师所说:“阅读课文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须反复斟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

“兴趣是开启成功大门钥匙,是一切成功的先决条件。”无论做什么事,如果有兴趣必能全力以赴,全神贯注。要想让学生能学好你所任教的学科,首先就要让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乐于去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乐学之人呢?教学过程的环环相扣固然是重要的,但首先还必须在上课开始时让学生有兴趣投入,“胃口”大开。那就必须有一个能引人入胜的开始,这就是语文教学中的第一步——导入。上课伊始,教师应该用最精练的语言,最短的时间,选用最有效的方法,将学生吸引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状态。一个好的导入设计,能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如果我们教师在备课时都十分重视导入的设计,在走进课堂之前都能十分认真的推敲一下这堂课开始时的三言两语,那么,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我就自己教学中的一些浅显经验与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 一波三折,曲径通幽——设疑式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一直都在提倡“把发现留给学生”,但学生还未能形成独立的发现意识时,我们能否给学生一些问题,用问题去解决问题,这解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再次发现的过程,前阶段是学生发现答案,后阶段是学生发现新问题,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去设疑、解疑、质疑、释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假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辩,造成观点冲突,既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活跃课堂气氛。成功解决疑惑,能使学生产生愉悦心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渴望进入这个领域,而又意犹未尽。比方说,上《愚公移山》是,设计问题“假如在你遇到一座阻挡你的山是你会怎么对待?”答案五花八门,学生畅所欲言,讲出最真实的想法,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并对于其中有偏颇的及时纠正。而后话锋一转,借势导入,提到古代的愚公又是怎么做的,并强调思考在接下来的实践中积极探讨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就是文章最关键的内容。于是学生就带着高度的兴奋走进文本,课堂的效率也就大大提高。

当然,对于设疑式的导入方式要注意,导入时所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过大,涉及面要广,与文章中心要密切相关,并有一定的延深性。在提问时还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可以抽取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展示多方面的可能性,充分激活学生思维。

二、 促膝长谈,娓娓道来——聊天式

学生最渴望的师生关系是平等、友好的朋友关系,而将这种关系体现在课堂中则会使学生从心理上乐于接受你,进而认同你的课。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素养的重要特征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是能直接诉诸学生的理智和心灵。”聊天能拉近距离,能带动学生的情绪,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例如,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与学生聊聊自己童年时最喜欢的地方,讲讲一些有趣的点滴。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能看到在课堂中看不到的老师真实的一面,从而缩短了与老师的距离,对老师也产生了一种认同的心理,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同时也触动了学生心中活跃的思维,于是对即将要上的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然,聊天式的导入忌讳泛泛而谈,而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导入中,我极力突出一个“乐”字,而这个“乐”字,是文章的灵魂,在导入后衔接上“那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鲁迅少年时的趣事”,自然引入正文,也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另聊天式导入还要注意控制时间的安排,要做到有张有弛。

三、 海阔天空,神游万里——联想式

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而没有边界的,爱幻想是初中生这一年龄段的特点,如果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由驰骋,创造一定的情境,就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极佳的效果。如我在上《喂,出来》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渐渐远离了自然,人类不断的征服自然,大自然有时也无情地报复人类。请同学们去穿越时空隧道,来到2100年,去看一看人类的后天会发生什么?我可以看到闭着眼睛的学生进入了自己想象的空间,很投入的样子,而这样专注的神情又感染老师的情绪,让老师也兴奋起来,然后及时让他们讲讲所“看”到的情景,学生所表达的与课文颇有联系又具有个性特征,接下去的授课内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就能自觉的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理解课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联想式导入不仅能成为上课的良好开端,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新课标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相吻合的。当然,采用联想式导入教学,也要注意对学生的收放,过犹不及。

四、 开门见山,智者见智——直观式

图画是人们获取知识最为直观的方式之一,而学生从小学开始就有了看圖说话,从图着手也同样适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图画给人以直观的感觉,而面对相同的图又能有多种不同的见解。对于相同的画的不同探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探索欲望。例如,在有一次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改变了原来的导入方法,向学生展示自己去绍兴时买回来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最直观的内容,然后我补充了一句: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园子,鲁迅认为是他儿时的“乐园”。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整堂课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但对于图画式导入,要宁精毋滥,对学习产生积极导向。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虽然教学导入只是课堂中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忽视,要谨慎待之。

实质上,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不同的导入都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学习。一方面教者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践去精心设计,使之符合思维规律,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新教材的科学性、人文性也为广大语文教师更好的驾驭教材提供了有利先机。只要教师导入时注意导入方式的科学性、新颖性、灵活性、简明性、生动性,就能使它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课堂导入既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造。课堂的导入贵在创新,重在实效。它既是一种教育机智的运用,也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我们应不断地对新课的导入形式深入探讨,大胆尝试,尽管中学语文课导入语的设计具有灵活性,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从哪一个角度导入,都必须要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都要遵循启发性、趣味性、知识性和鼓动性的原则。我相信在不断探索中,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能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让自己的语文课更加有声有色。

猜你喜欢
思维语文老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老师,节日快乐!
送给亲爱的老师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