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娟
写作是语言输出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评价学习者学习成效的手段之一。然而英语写作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考英语中写作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提高英语写作教学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引、练、背、点”四步,努力摆脱英语写作教学低效的困境。
一、“引”
导,即指引导。在英语教学中的“写”是指书写和写作两个方面。从学生的写作情况来看,很多问题的出现与学生没有良好的写作习惯有关,这说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1、指导书写
规范、漂亮的书写,犹如一张整洁、精美的名片,令人赏心悦目。但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需要师生长期的努力和坚持。
2、指导写作
审题是写作的前提。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常常帮助学生审题,强调学生要仔细阅读写作要求和所给提示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对所提供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确定文章的主旨和体裁,避免出现文不对题的现象。
二、“练”
俗话说,“熟能生巧。”英语写作也需要进行必要的基本功训练。在初中三年的教学中,我时常设计的基本功训练有如下几方面:
1、造句训练
(1)训练基本句型
英语中的五个基本句型应作为写作训练的出发点。
(2)训练扩句
在简单句的基础上进行扩句。主要是增强词汇表达的丰富性,尽量使用形容词与副词及其同义词或反义词,以避免重复。教师应抓住五种基本句型,适时引导学生扩大句式,鼓励学生利用课文中的句型造句。
(3)训练“一句多译”
“一句多译”是指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内容的句子。可以增加学生表达同一句子的灵活性,提高应变能力。
2、句型转换训练
句型转换是训练学生用不同方式表达同一意思的很好的办法。在训练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积累多种句型,并且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句型的应用特点,以避免学生在写作时只是机械地搬运。
3、连句成文训练
一篇好的英语作文应该句子流畅,意思连贯、逻辑合理、层次分明,这就需要学生运用比较贴切的连词将句子有机地连接起来。因此,训练学生辨别句子之间的关系,学会掌握连词的用法就显得十分重要。
4、改写或复述课文训练
如果学生写出的英语作文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文理通顺,语言准确得当,条理清楚,他们的写作情绪就会高涨。而改写和复述课文也是行之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
三、“背”
1、背诵范文并仿写
背诵范文能帮助学生对语言的了解,内化语言知识结构。我们都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道理,学英语也是这样,所以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我一直坚持让学生背诵部分课文。初中生背诵范文后仿写,可使文笔流畅,写作速度加快,写作能力大大提高。
背诵只是提高写作的初级阶段。要想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文章,教师的讲解是很有必要的。我从七年级上学期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写作的指导和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2、输入渗透好谚语
如果要让谚语真正成为作文的亮点,学生在平时学习和背诵谚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语境
我们知道任何英语单词如果脱离了语境,那它就毫无意义,其实谚语的使用也一样。所以语境是我们选择适当谚语的前提和基准。考生平时不但要多积累谚语,更应该知道如何有效的使用。除了单独背诵谚语,更要加强在篇章中去学习谚语。
(2)丰富阅读
阅读不但能培养语感,更能增加词汇量、扩大知识面。所以,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外,应大量阅读英文报纸和杂志,充分利用手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料。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谚语要及时摘录,以备后用。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
(3)熟知汉语成语
语言都是融会贯通的,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时可以利用自己积累的知识从脑海中搜索匹配的英语谚语,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点”
1、个别辅导式的面批
对一些学困生来说,个别辅导式的面批效果很显著。面批时,教师要与学生交流,并对其进行写作指导,指出习作中的错误和修改方案。因此,面批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还能培养师生感情,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2、当堂批改典型错误文章
教师精心挑选学生习作中的典型错误,集中成一篇“错误百出”的文章,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并由师生共同修改。学生对批改这样一篇集中了错误共性的文章很感兴趣,而且出现错误的同学也不会觉得丢面子,学会了接受别人的评价,学会了细心认真,并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方向。
3、课堂展示佳句
教师更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习作。教师要认真摘录习作中的佳句,并注明作者。通过课堂展示,使这些写出佳句的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能激励他们在以后的写作中积极尝试创新,也能使其他学生从中借鉴,取长补短。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节课,二节课的问题。在指导学生系统学习英语知识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且具有不断调整自己学习策略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上河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