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珠
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常听到学生说:“高中物理好难学”,进而久了,就把物理说成“物理物理,越学越没道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而言,高中物理的许多知识开始变的抽象起来,再也不象初中那样直观易懂,学生感到了学习的压力,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就会产生懒学、厌学情绪。
我认为,要让学生不再感到“难”学,除了教材的改革外,最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情境教学是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地理解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完成旧的教学模式中的引入课的任务,更主要的是要调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因而要巧妙创设情境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变“难学”为“好学”,“想学”。
一、创设情境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1.目的明确,要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如果把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当作现有水平,把将学会的内容当作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师创设情境时应该把握二者的联系和差距来设计,兼具促进学生智力素质与非智力素质平衡发展的功能。
2.合理转化,要直观而形象的呈现物理知识
将需要学习的纯概念、纯理论性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真实事件,这个事件要尽量贴近生活、能够直接将事物在课堂上呈现,或借助多媒体播放方式呈现出来,其目的是给学生以视觉和感官刺激。充分运用形象化的材料和实验揭示物理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发现的过程。
3.新颖有趣,要增强新颖性、矛盾性、挑战性和趣味性
新颖性是指要设计得出其不意,最好是能够欲擒故纵;矛盾性是能够将学生置于一种疑惑不解的状态;挑战性是指要具有恰当的难度,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调动其探究欲望;趣味性是指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
1.利用故事,激发联想
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等,可以帮助学生思考问题,丰富联想,又可使他们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动量定理”一节时,引入:1962年一架“子爵号”客机在美国的伊利奥特市上空与一只天鹅相撞,客机坠毁,17人丧生。以此点燃同学们求知的热情。又如,曹冲称象的根据是什么??怎样鉴定王冠是不是纯金制的?为何“真金不怕火烧”?为何“下雪不冷化雪冷”?等等。
2.设计悬念,激发求知欲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不发”、“令人深思”。物理课中可有意识地安排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与物理学科内容密切联系的小实验,及生活中常见的但学生又一时无法解释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设计惊诧,触发激情
惊诧是触发激情的情境之一,惊诧是对学生常规思维造成易混、易错、易忘毛病的有力刺激,使之产生竟有此事之感,从而引发对问题的再认识,形成深刻难忘的印象。
例如,在上《自由落体运动》中,导入时说:“同学们,我手上有一条项链,现在我想把这条送给大家,不过是有条件的,就是在你的手放在我手下5cm 处,当我放手时你能抓住。”听了这段话,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结果上来的几个全部败下阵来,学生个个都感到莫名其妙,眼睁睁看着项链从手底下溜走。此时老师再强调“同学们想知道原因吗?当你认真学完这一节课后你会清楚其中的奥妙”。通过这样的处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对后面的课堂内容就会高度关注。
4.设计疑虑,激发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它设计在学生出偏差之前,让学生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应付各种可能的困难,并一个个地克服。设计疑虑是分散难点,防止疏忽的方式,有一举两得之功。
例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时,首先演示:让两个大小一样的纸片和金属片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请学生观察哪个先落到桌面上。观察的结果是金属片先落到桌面上。为什么金属片先落到桌面上?直觉告诉学生: 因为金属片比纸片重。接着教师将纸片揉成很小的纸团后与重复演示一次,结果这次是纸团先落到桌面上。剧烈的思维冲突开始了:到底是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快?这个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有关吗?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结果会怎样?这时教师再拿出抽成真空的牛顿管让一个学生上台亲自做实验,其他学生一定会瞪大了眼睛仔细观察。
5.设计幽默,活跃课堂
幽默给人以轻松、愉快之感,也有思索回味之感,它是形成愉快心境的情境之一。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再配合恰当的手势、温情的眼神,那他就一定能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
6.设计动画录像,生动展现
利用幻灯机、多媒体电脑等电教手段,设计电教情境,可以其生动、形象、鲜明的视听效果,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其画面可以展示大到宇宙、星际的天体运动,小到分子、原子的结构及其运动变化,也可以用特技方法将原来高速运动的瞬间即变的短暂过程拉长,便于学生观察,也可以将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年才能变化的过程在几秒内展示其全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教学情境的形式是多种多样,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要离开教学内容一味追求形式,为情境而创设情境。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可接受性出发,从教材实际内容出发,选择恰如其分的情境形式,只有创设一个和谐的教学情境,才能真正地激励互动课堂,最大限度地激活课堂教学潜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吕叔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