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元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个性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对学生的需要、兴趣、创造与才能的培养,尊重人的尊严,挖掘人的潜能与价值,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因为每个学生在个性发展上具有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正视学生的差异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不同的个性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
一、启发引导,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
传统的体育教学不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很容易造成学生的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例如:在教学练习中总是达不到规定的标准,游戏比赛中经常给小组拖后腿,教师对他不闻不问、同学对他疏而远之等,造成这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总感到孤立彷徨、在练习时自感能力不足而不敢表现才能、在游戏竞赛中唯恐失败而推辞躲避,等等。由于经常把这种自我否定的评价理解为应得的和不可挽回的,时间长了就会树立“没意思”、“我不行”等自我否定的不自信意识。针对种种消极的自我观念,体育教师应进行积极的启发引导。首先,应帮助他们全面地评价自我,让人人树立“人家好,我也好”、“我一定能赶上并超过他们”等自我肯定的意识。其次,要尽可能地提供一定的条件让他们表现自我。如比赛中对体育基础差的同学指派他们出任先发阵容,并把他们安排在最有利于发挥自己长处的地方;安排与水平接近的学生比赛,体验成功感;练习时经常指派他们保护或帮助其他同学;对体育基础较好而组织纪律性较差的,委任其为分组练习的小组长等。对学生在训练中取得的成绩与良好的表现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增强他们的自尊。
二、面向全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学会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优势。初中体育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教师的尊重与关爱。因为每个学生在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体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教学内容与训练内容的安排上不能一视同仁,而是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预期的训练目标,体验到体育寻得带来的快乐。在充分体验体育学习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自尊与自信。例如:在教学“跳高”这一内容时,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按不同的水平进行分组,并给每个小组制定不同的目标,让学生明确这些内容经过努力完全可以达到,这样学生就会按照预定的指标开展练习。教师给学生预定好这节课中要达到的指标,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现实的目标,并努力寻找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有了预定的目标后,这对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除此之外,我们还应侧重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潜移默化地发展个性。
三、兼顾个性,统筹性开展训练活动
在各种体育项目的训练中学生的体力消耗很大,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那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就会对体育训练存在一定的心理抵触。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各个环节、步骤中把学生的个性因素统筹考虑。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采取相应的训练方式与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例如:在针对那些动作技能基础掌握较好、自我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就给他们设计一个专门的环节,给这一类型的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舞台。把学生分为不同的互助小组,在每一个小组中配备一名动作较为规范的学生,让他们做示范性教练,帮助这一组的学生开展规范化训练,从而一方面满足动作规范学生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让他们在训练与指导的过程中尽心尽力,对于其他学生的训练活动帮助较大。这样的效果非常好,因为这是在学生心理特点扬长避短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基础较差、性格孤僻、不善交际等类型的学生,于是就采用了有针对性的措施。采用降低要求与表扬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多获得老师肯定性的评价,以此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针对不善交际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设计一些团队合作方面的训练项目,使其成为小组中的一分子,把他融入集体中。这样有助于学生逐步摆脱封闭的心理状态,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体育训练中。
四、凸现主体,培养学生优秀個性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语言要亲切,有感染力,充满激情,具备“主持人风格”的教学艺术。课堂组织应依据课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形式,教师在课的组织形式上要有创新,这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例如:耐久跑本是一项很难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在组织形式上创新,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跑练形式。不妨创设情境,利用“故事”串联,采用练歇息的形式等,这样不仅能达到练习的目的,还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要重视学生间的活动和交往,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学生都有一种求异心理,这本身就是一种朦胧的创新,我们并不指望他们能够创造出什么,而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准备若干个皮筋、跳绳、篮球,垫子、凳子、桌子,然后分派到各个小组,让学生研究怎样利用这些材料组织活动,在各组自行组织时,他们会看其他组的练习情况。但是,在最后的总结展示时,每一组却各不相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研究证明,这是一种求异心理。他们认为,这是一次展示自己最好的机会,为什么我要与别人一样呢?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游戏、球类教学活动中,只要保证安全,大可不必强调过多的规则与要求,尽量让他们自己组织。这样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体育课堂是培养学生个性的场所。怎样培养学生的个性呢?应该从学生的特长出发,把握学生在某一方面的长处与缺陷,给予分别指导,强化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对于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仅靠单纯地提高身体素质,已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与心理需求。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个性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