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信息技术和谐课堂,促进教学有效

2013-04-29 00:44邓永胜
学子 2013年11期
关键词:师生德育教材

邓永胜

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口号的响亮喊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观念已经家喻户晓,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的和谐发展也成为了广大教育者们热切关注的焦点。和谐课堂是校园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新兴学科。它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在计算机课已走进中小学课堂,如何来教好它,并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关心并需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师与生的和谐

1、提高自身素质,展现人格魅力

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不但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在师生关系上,更是决定了学生对你的态度。所以,要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自身素质必须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有素质高,涵养好的教师才能散发出更高的人格魅力。

2、尊重学生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应该诚心诚意地尊重学生,不能老是去看学生的缺点再去贬低学生,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再去激励学生。尊重学生,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调动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也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给教师直接带来新的有效的工作方法,从而促进教学有效。

二、教与学的和谐

首先,教师要明确责任,认清目标,积极主动,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勇敢尝试。

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网络道德、提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未来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教学要重过程方法、讲究体验感受,那么教师必须注重花时间去认真熟悉学生、琢磨学生、琢磨教材、琢磨课堂,不仅仅满足于对教材的熟练和在课堂中深刻地重现教材。而更多地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教材的认识和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知识储备状况和他们特别关心的一些话题、社会现象等,并把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这些学生的真正需要中。教师的备课就意味着他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需求的话题作为具体的载体,把社会实践的真实内容作为附着物,进行重组教材、有自我个性地把握教材、全面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教师的备课采取课前认真分析、思考、资料准备;课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应对,并尽快解决;课后要进行总结、反思和补充等。信息技术,基于其自身发展迅速的特点,这就更加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千万不能故步自封,如果自己的知识更新跟不上的话,那谁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呢?

其次,要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学为主、老师的教为辅进行,一切应该围绕学生的学而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注意学生的言行举止,留意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验了什么,还想学习什么等,把时间尽可能分配给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老师从中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对于现在的课堂教学,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把课堂教学从传统上老师的“教”转变到现在学生的“学”。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探究将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要深刻挖掘学科教材,追求知识深度,否则你怎么能够引领好学生呢?由于现今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增多了,而信息技术课程大都在多媒体电脑教室进行,这就要求老师除了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管理与监督,以免学生玩游戏、胡乱上网、聊天等其它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除了师生互动之外,还要注意的是学生之间的互动,让他们进行小组的讨论,发表个人的看法,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精神,而“综合活动”则更加全面地让学生有发展个人才华的空间,尽可能地让他们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生活与学习当中的问题,综合地体现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三、文本与人本的和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了许多帮助。也许正因为如此吧,所以人们往往只看到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诸多好处,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也会给人类带来许多不良的消极后果,尤其是给青少年成长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培养四有的信息社会公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能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信息技术学科的文本(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德育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达到文本(教材)与人本(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呢?

首先,我们要依托教材步入和谐。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教育,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从教材内容出发,在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之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契机。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实际,注意分析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教育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激发起他们的爱国之情。

其次,依托教师和学生享受和谐,教师和学生是共同构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为“文本”注入了“人本”的新活力,以教材为脚本,师生共谱新乐章。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对书本上的知识探索、研究,而要把知识延伸到现实中、生活中。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相关的信息素养。创造性增设德育渗透的教育环节,可以增强德育渗透实效,盘活课堂教学形式,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又能使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巩固生活化、情境化。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营造和谐课堂,使学生善思乐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要统筹各种教学资源、各种教学方式,构建有利于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和谐课堂,促进教学有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吴滩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师生德育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