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洲
在教学中将知识因素和智力因素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语文训练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而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需要,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语文学科与创新思维本身就存在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语文教师可以很好地应用语文课堂这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空间,极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来着手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就浅谈一下我在语文教学中所获得的点滴经验,我觉得,语文教学应注重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让学生在宽松自主的氛围中激发创新意识
要营造宽松的教学气氛,首要问题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多年来,教坛上一直盛行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灌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气氛单调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导致他们缺乏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热情和智慧,这也就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激发。因此,作为信息时代的语文教师首先应更新观念,抛弃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坚持自主性原则,努力创造自主、轻松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的载体。其次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一方面,教师应放下高人一等的架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中心,实现从“观众”到“演员”的角色转换。教师放手让学生感知课文,千方百计创设自由的思维活动空间,设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发展自我,开拓创新。
二、让学生在探究质疑中形成创新动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可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从而获得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源泉。语文教学中的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善于抓住教学中的关键地方,巧妙地设置疑问,把学生领到思维的源泉中去,以点燃思维的火花,活跃思维过程,提高创新能力。
(1)、在分析课文的切入点上设疑。课文的切入点就像突破口,一旦突破,一切问题也便能迎刃而解,如《我的叔叔于勒》的主要情节是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在教学中,我设计“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可见他们夫妇怎样的性格特征和资本主义社会怎样的社会现实?”等疑问,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既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能启迪、活跃学生的思维,逐步形成创新动力。
(2)、在理解课文的关键词语、语句上设疑。如教《死海不死》一文,我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死海”与“不死”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死海”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又是“不死”?这些疑问,既符合本文的说明思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教散文《小橘灯》时,根据文中“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一语句,我又引导学生质疑出一个问题:先说小橘灯的光照不了多远,后面怎么又说“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呢?这是否有矛盾?学生在层层的质疑中也就自然而然地渐渐开启思考与智慧的大门。
(3)、在课文的无疑处上设疑。
例如,在教《枣核》一文时,我从写作的一般思路讲起,引导学生质疑了如下问题:①到了美国后,作者为什么别开枣核不写,而写去朋友家途中的景物和环境?②朋友家花园里铺小径的卵石,“北海”上的小凉亭、红庙、白塔,到处都有买,为什么一定要到唐人街去买?经过思考讨论,这种种引导让学生大胆质疑,使他们从“无奇”中见到“有奇”,从“寻常”中见到“不寻常”,别开生面,茅塞顿开,透过文字表面,挖掘到了文章的深刻内蕴,从而加深对作品内容主题的理解。
三、让学生在想象、联想中提高创新能力
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无论是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康德指出:“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有力的力量。”爱因斯坦也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信马由缰,思接千载,尽情弛骋自由的联想,使各种创见在瑰丽的想象中喷薄而出。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写到,菲利普夫妇像避瘟神一样避开了那个极尽穷相的于勒,这是因为他们发现眼前的于勒竟是一个再度破产沦落的穷光蛋。我教学时便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的翅膀:“如果于勒的再度破产是假装或是有意试探的,那么其兄嫂发现后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学生的回答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充分体现出他们想象力的丰富。教学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时,我让学生学习诗人对“街灯”和“明星”互相比喻、联想的写作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让他们续写“牵牛花开放了,……”“笼中的小鹦鹉,……”等类似的练习,这种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思维能力的练笔,大大地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开展素质教育和进行新课改的今天,语文作为各门学科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中起着先导作用。语文教学必须充分挖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因素,坚持不懈地把创新教育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随时随地注意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只有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语文教学才能在素质教育中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阜余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