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动”起来

2013-04-29 00:44陈光
考试周刊 2013年69期
关键词:等腰三角三角形探究

陈光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教师花最小的教学代价以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学生只有在课堂上积极地动起来,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动起来”?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观察,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往往会创设问题情境,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这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时,我借助于数轴上的卡通人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数轴上移动的卡通人,体会几个算式。此时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跃跃欲试,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与思考,很容易得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这样的引入既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又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切实有效地提高数学成绩。

二、多动脑猜想,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培养学生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学会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

教师应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创设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形成一个兴奋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兴趣积极尝试、探索,教师所选的问题不能东拼西凑,这样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既不符合生态课堂、高效课堂的要求,又会使学生厌烦,提不起精神,练习的效果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之前,应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兴趣点,引领学生,让学生在兴奋中交流,在品味中反思,在激情中提升。教师对于典型习题进行适当的变换、延伸和拓展,一方面具有举一反三、完善知识结构、梳理知识网络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三、多操作,让学生的手脑“动起来”

苏科版数学新课程几何内容更注重形象直观的实验操作,角平分线、垂线等的定义都是由折纸引入的,特别是三角形的内心、重心、垂心、外心的存在性。初中教材并未加以证明,而通过折纸则容易使学生确定它的存在性,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中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教学难点是:判断3条线段能不能组成三角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有效开展操作活动就可以较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教师让学生每4人一组,利用长度分别为6,8,8,14,20(单位:cm)的小棒,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到“如果3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则必须满足较短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条件”,并从中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动脑思考,从而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认知水平,升华了学习情感,开阔了思维空间。

四、多表述,让学生的嘴“动起来”

探究的结论要鼓励学生表述出来,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例如:在△ABC中,∠A=80°,当∠B=?摇?摇?摇 ?摇?摇时,△ABC是等腰三角形,许多学生会说:“当∠B=80°或∠B=50°时,△ABC都是等腰三角形。”但是学生说得不完整,我又让学生继续思考。学生激烈地讨论着,一段时间后,一学生回答说:“当∠B=20°时,△ABC也是等腰三角形。”最后我让一同学进行总结:“这一题,分两种情况讨论:第一种如果∠A为顶角,则∠B,∠C均为底角,∠B=50°;第二种如果∠A为底角,∠B也是底角,则∠B=80°,但是如果∠B为顶角,则∠B=20°。所以,满足此条件的∠B=80°或50°或20°时,△ABC是等腰三角形。”

同学们对他精彩有条理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多让学生表述,多了解学生,当学生表述不准确时,教师不应责备,而应多鼓励、引导,这样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动起来”

新课标强调“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交流思想”,小组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学生在小组互助合作的过程中应开展组间竞争,教师应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小组,对于表现不太好的小组应随时提醒,赏罚分明,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能使各小组通过良性竞争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由于学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要不断改变座位的编排方式,重新组合小组成員,根据互助的需要安排座位。

总之,教师应透彻地领悟教材及编写意图,深刻理解所涉及内容的数学本质,紧紧把握数学的核心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全面了解学生学情,并时刻抱有“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的学生”这一育人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猜你喜欢
等腰三角三角形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怎样构造等腰三角形
如何构造等腰三角形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这里常有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讨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