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听听那冷雨》中的愁思

2013-04-29 05:41杨丽萍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7期
关键词:愁思冷雨爱华

杨丽萍

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是苏教版必修一的一篇经典美文,品读它,内心总是像被一股力量牵引感召,而不知不觉间与文中的情景相交融,进入逼真的想象空间里。与其说是品读一篇文章,倒不如说是欣赏一部情景交融的纯美影片,让读者随着缠绵的细雨去感受作者的愁思。

一、虚幻与现实的对接

余光中对于雨的描写可谓出神入化,他把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到了这雨的世界中,绵长不断,整个世界一直被凄惨悲凉所笼罩,“走入霏霏又想入非非”。回家——这世界上最简单的事,但对作者来说却是一种奢望。外界的一切仿佛是一部平淡无奇的黑白片,无论外界的景象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在作者眼里都是落寞无色的,双眼炯炯望向朦胧的窗外,不是在赏雨,而是暗自神伤。

余光中在文中提到了安东尼奥尼,这位无私的导演,在电影美学上也是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导演之一。他不仅突破了他自己,更引领爱华人士走上了一条正确无畏的道路。他不畏世俗眼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创造了一篇爱华史诗。余光中当时的处境和这位电影导演相同,颇有种英雄所见略同的相惜之感。想起那片土地尽是辛酸,他与他都深爱着这片热土,但是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法接近,更别提走进。所以,他们只能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热爱,影片《中国》终将化作一座丰碑,赫然屹立在世界电影史中。而此时的另一个他,余光中却只能透过这绵绵细雨,让它们化作千丝万缕远远地洒入到祖国的土地中,这些细雨连接着深爱这片土地的作者,这是他们唯一的联系,他的内心一直在呼喊,一直在吼叫,唤醒着沉睡的一切,与风雨齐鸣。

二、画意浓情的布局

品读《听听那冷雨》就像是飘荡在浩瀚的文化典籍中,享受中华五千年华夏儿女的智慧结晶,感受海那边带来的精神上的温暖。余光中从成千上万的文字中找寻着对雨的描写,时而淅淅沥沥,时而风情万种,远比西方对于雨的形容更加贴切并融入情感,对于西方人来说,雨只不过是一种天气现象,最多只是上帝赋予的情感,忧愁则细雨绵绵,愤怒则电闪雷鸣,好似与人类无关,而上帝的一举一动似乎也无关紧要了。在中国,雨却可以代表一切的情感,或是情感寄托,或是情感传递,微妙而复杂。这让人感受到作者对于这片热土的另一种热爱。中西方的不同是体现在传统文化上,从对比中可以看到它们的距离,西方是生硬的,冷血的。而中国则是柔情的,复杂多变的。与繁华喧闹的现代城市相比,中国的古韵更显浓情,但是与美国苍茫西部来说,中国则尽显柔气。气势宏伟,高人一等,仔细品读似乎这并不是在赞美那西部景色,或许在作者心中正另寻一片沧海,任何走过的看过的欣赏过的景色都不比心中那处完美的云绦烟绕,山隐水迢的中国风景。表面上作者用前半段的大量文字描写着在异乡所住之处的景色,但实际上描绘出了当时对家的强烈思念,就如同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焦躁心境,无时无刻地不在怀念自己的家——台湾和家乡——大陆。

而那之后,作者笔锋一转,又把话题转回到了雨上,由眼前浮现的山水画,又想到了宋代的山水,再由此想到少年的亡宋之痛,可见雨是一根神奇的绳子,贯穿古今和中外,这绳是由成千上万的愁思捆拧成型的,由亡宋一直至今,掺杂着数不清的拥有思国思乡之心的人。

文中提到雨滴是灵魂,那么一滴滴的雨则是一个个思乡的灵魂。流离在阴沉的空中,他们在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它们在窗外呼喊,凄惨地摔落在泥土中,这画面是凄冷的,肃穆的,甚至已经感染了坐在窗口的人们。但是,只有雨滴能够随风回到家乡去。此时可能作者希望自己化作一颗雨滴或是一团水雾,随风飞回到大陆去。

三、未见影先闻声的艺术效果

雨打在树上,敲击着沉睡着的灵魂,敲打着瓦片、大大的叶子,窗外好似一个巨大的天然音乐厅,这对于作者来说的确是一场听觉上的饕餮盛宴。或许到了这里,作者的思乡之感到达了一个高潮,但与此同时那浓烈的忧愁似乎被此时窗外的优美天籁渐渐掩盖住了。在描写雨声的过程中作者的拟人和比喻用得恰到好处,听雨的过程中作者想象自己的婴儿时光,在慈爱的母亲怀里睡着,又想象窗外有一架架古琴、钟或是磬,它们配合着,齐鸣着,合奏出一首首动人心魄华丽的乐章。

雨声贯穿全文,而我认为重要的是在“冷”字上,正因有了这个“冷”字就使其愁意更为浓烈。余光中的诗作可谓是家喻户晓,而此篇散文更是把散文诗化了。从作者的写作手法来看,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无论是异域还是故国,其心中都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愁思,也正是这些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感受那雨声,就像感受母爱,余光中把这大爱寄于雨中,把对故土的热爱都融入到这纷繁复杂的雨季里,他的文章唤醒了无数正在沉睡的中国心,这冷雨必定影响后世。听,那冷雨正在淅淅沥沥,正在唤醒沉睡中的爱国之人。

(作者单位:如皋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愁思冷雨爱华
立秋
清平乐·初冬夜半惊雷
鹧鸪天·无题
相见欢·无聊独自彷徨
秋思
第一次拔牙
卜算子·清明
神奇的光
立冬
在厦金胞张爱华孝亲牵起两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