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嗣兴
当前,全球区域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入新一轮调整和竞争。与其它地区比较,亚太地区的经济堪称出类拔萃,其战略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正在形成中的美国主导的亚太经济新战略,以建设一个横跨亚洲和美洲的“亚太自由贸易区”为基础,最终将推出美国“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美国在亚太地区大力推进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的建设,TPP不仅在区域内要全面实现零关税,使区域内成员成为统一大市场,还会涉及各成员国的内政,如成员国的监管、竞争政策、经济立法、劳工标准、基础建设、市场透明、反贪、金融业改革和产品一体化等,从而建立起高标准的区域贸易和经济合作模式。这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心。对此,本人在3月16日出版的本刊发表的文章《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重心》一文中已有详细论述。
而事实上,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一直在不断调整,二战后先是针对前苏联,后来转移到中东,现在的战略重心是亚太,而且很明显是针对中国。美国的全球战略从来都是围绕经济中心制定的,其核心利益是控制能源。控制能源就要控制能源通道,由此形成第一岛链、第二岛链,这两个岛链实际上就是国际能源通道。据此分析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其中,中美两国能源对外需求的变化也是其战略调整的动因和内容。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2012年12月,美国石油净进口量跌至598万桶/天,为1992年2月以来的最低点。另据中国海关的数据,当月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为612万桶/天,中国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石油净进口国。但这只是单月的数据,如果按照2012年全年计算,美国石油(含原油和成品油)净进口量为741.2万桶/天(约合3.71亿吨/年),而根据中国经济技术研究院的数据,2012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为2.84亿吨。单月数据的偶然性,事实上已传达出长远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的必然性。如果按照中国石油净进口量每年递增1500万吨计算,并考虑到美国未来石油净进口量进一步下降,那么中国可能在未来5~6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根据EIA发布的数据,2012年11~12月,美国本土原油平均产量超过700万桶(约合3.5亿吨/年),为20年来的最高值。EIA指出,其中大部分增量来自北达科他州和德克萨斯州的页岩和致密地层。美国本土原油产量和净进口量一增一减,必将促使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下降。而且,美国这些年来已将其十大原油进口国逐步确定调整为加拿大、沙特、墨西哥、委内瑞拉、伊拉克、尼日利亚、哥伦比亚、科威特、安哥拉和巴西。其中,加拿大以1.2亿吨“傲视群雄”,沙特以6780万吨名列第二。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南美诸国合计1.2万亿吨,约占30%,加上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厄瓜多尔等国,美国从大西洋两岸进口的原油就超过2.9亿吨,约占进口量的70%。而美国从沙特、伊拉克和科威特等中东产油国进口的原油量为1.07亿吨,占总进口量的25%,美国原油进口向本土及周边收缩的趋势日趋明显。正是美国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大幅下降,使其全球战略重点从中东转向亚太成为可能。
根据国内研究机构的预测,2015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到5.85亿吨,2020年将当前,全球区域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进入新一轮调整和竞争。与其它地区比较,亚太地区的经济堪称出类拔萃,其战略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正在形成中的美国主导的亚太经济新战略,以建设一个横跨亚洲和美洲的“亚太自由贸易区”为基础,最终将推出美国“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美国在亚太地区大力推进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的建设,TPP不仅在区域内要全面实现零关税,使区域内成员成为统一大市场,还会涉及各成员国的内政,如成员国的监管、竞争政策、经济立法、劳工标准、基础建设、市场透明、反贪、金融业改革和产品一体化等,从而建立起高标准的区域贸易和经济合作模式。这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心。对此,本人在3月16日出版的本刊发表的文章《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重心》一文中已有详细论述。而事实上,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一直在不断调整,二战后先是针对前苏联,后来转移到中东,现在的战略重心是亚太,而且很明显是针对中国。美国的全球战略从来达到7.38亿吨。如果按照国内产量2亿吨并稳产到2020年计算,那么2015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仅进口量将达到3.85亿吨和5.38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6%和73%。可见,未来中国石油供应安全的形势日趋严峻。显然,在这一形势下,美国“重返亚太”必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能源战略产生重要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亚太地区新兴经济体日益崛起,特别是中国的快速崛起,冲击着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力量架构。中国在亚太地区影响力日益扩大,展示出由地区大国向世界大国迈进的强劲势头。虽然美国重视中美关系,但其对中国关系的定位大致限定在“非敌非友”的框架内。美国认为,如果要维持其全球领导地位,须重新夺回它在这个关键地区的影响力;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境况下,与陷入债务危机的欧洲相比较,亚太地区成为引领全球经济提速的引擎。对于美国来说,亚洲显然就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区,而且美国对外投资和贸易额的一半以上都在亚太地区。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日益出现了一体化趋势。由于东亚合作带将出现类似欧元区的前兆,这让美国产生了可能会被亚太地区边缘化的忧虑。近10年来,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的重要引领者,周边国家对中国都存有分享“红利”的期待,都有搭利益顺风车的诉求。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贸方面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亚太地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的启动,将进一步密切中国与亚太国家之间的联系。这让美国非常担心亚太国家经济依赖与安全依赖出现两面性,对美表现出“离心化”倾向。于是,美国在地缘政治和军事战略上遏制中国,在地缘经济上谋取经贸发展的好处和防止其盟友“离心”倾向,成其为“重返亚太”的理由,同时也找到了“重返亚太”的时机。中国要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尽快从区域大国成长为世界大国,能源问题就必须得到彻底解决。美国欲扼制中国发展,确保其世界霸主地位,在能源问题上,必然会与中国竞争,有机会就出难题,发生争端就制造麻烦。这些状态将极有可能成为随时发生且无法回避的事实。
美国在2012年11月日均生产1165.4万桶包括石油、汽油和液体生物燃料在内的液体燃料。沙特阿拉伯在同期的产量是每天1125.2万桶液体燃料,这几乎全部来自原油。页岩技术的不断成熟,已帮助美国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最大液体燃料生产国。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液体燃料自给率太低,因而能源供应安全形势日趋紧张。然而,中国拥有非常丰富的可燃冰、页岩气等新型能源资源,是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的第三大冻土大国,冻土面积达215万平方公里,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赋存条件和资源前景。页岩气可采资源潜力为25.08万亿立方米(不含青藏区),与中国陆域常规天然气相当,与24万亿立方米的美国页岩气潜力水平相当。能源独立的关键瓶颈是技术,只有技术攻破了,才会爆发出产业聚变的能量。因此,中国能源战略的长远目标一定是能源独立,所以中国必须在技术和创新上夯实基础,积极研究和跟踪重大能源技术的变化趋势,加大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的科技投入,特别是提升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可能为新一轮能源革命提供战略技术储备,实现中国能源战略的长期目标。
中国的原油进口的分布及结构与美国相比也并不理想。2012年中国十大原油进口国分别为沙特、安哥拉、俄罗斯、伊朗、阿曼、伊拉克、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科威特和阿联酋。其中沙特以5392万吨居第一,中东诸国合计1.3亿吨,几乎占了中国原油进口的一半。中国原油进口与美国相反,高度依赖中东,与其他同样高度依赖中东原油的进口国存在较大竞争性,且中东原油出口易受地缘政治影响。除中东外,其它原油进口来源分散,运输距离过远,如安哥拉、委内瑞拉都在地球另一半,上万公里的运距大大推高了原油的成本。除了安哥拉属低硫外,其它基本属于高含硫石油,原油品质也不高。尽管如此,纵观中国石油进口的形势,近期还必须明确中东这一主渠道,必须树立大能源观,进一步加强与东亚地区能源进口国合作,争取共同开发周边国家如中亚、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共同开发中东地区油气资源,共同开发输油输气通道和战略管线,增加多元化能源供给,在“中东向东”的大格局下,打通中亚和中东的陆上通道,增强全球能源供给能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供应不足必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能源供给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安全。而美国“能源独立”和“重返亚太”战略导致的全球能源格局和战略布局调整,也将使中国能源发展和安全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中国必须打破能源封锁链,实施能源突围战略。中国要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尽快从区域大国成长为世界大国,能源问题就必须得到彻底解决。美国欲扼制中国发展,确保其世界霸主地位,在能源问题上,必然会与中国竞争,有机会就出难题,发生争端就制造麻烦。这些状态将极有可能成为随时发生且无法回避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