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荟
所谓语感,是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是对文字的最直观的判断,它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对语感的培养,是提高理解能力以及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所学的语言不断地转变为自身语言的过程。那在教学的过程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以读为本,感受语言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也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语感的主要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感知过程。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以读为本,利用自己的感情带动学生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朗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学习《北大荒的秋天》一文,可引导学生分三步进行朗读:第一步,教师可以先初步介绍北大荒的背景;接着结合眼下的季节,引出秋天;然后让学生进行初步朗读课文。第二步,教师对文章的字词简单进行讲解后分组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第三步,要求学生品读关键词句,比如描写天空中流云的颜色用“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来描述。这时候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回味,再通过多媒体播放云彩的图像,达到美读的目的。在这几个阅读过程之后,学生们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其中那些优美的语言文字有了更深的体会。
二、创设情境,内化语言
小学生认知事物,感性认识占据着主导地位,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他们都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任何一篇好的作品,都融入了作者当时的情感。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让学生深入其中,更加直观地感受作者创作时的情感,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如在教學三年级下册《荷花》时,我就给孩子们创设优美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课文中有三个关键的地方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一是想象白荷花为什么要冒出来,二是想象白荷花的美妙身姿,三是想象第四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荷花的画面,让学生能够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绘白荷花动人的姿态,感受白荷花顽强的生命力。在动听的音乐背景下,那一池姿态各异的荷花,将学生深深地吸引了,让他们产生了学习的欲望。这样的画面、音乐,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学生的语言更加丰富,让他们思维变得更加活跃,智力得到发展。同时,我通过多种形式,如分组朗读、一人领读、全班诵读等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因为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所以他们读起来富有感情。
三、联系生活,感悟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一个人对语言的感受与他的生活经历有着必然的联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联系生活,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感悟语言,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这一课时,对“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中的“裹”字进行教学,我让孩子们想一想: “裹”是什么意思、是怎样的状态,小树“裹”上了冬衣之后还冷吗,这是怎样的秋姑娘。通过联系生活进行理解,孩子们立刻能体会出“裹”字说明衣服穿得厚穿得紧,这样就不会着凉了;可见这是一位善良的、关心朋友的秋姑娘。学生通过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体验,去品味文章,得出的是真切的感受,从而感悟到语言运用的内在规律。
四、迁移运用,积累语言
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不仅要在阅读中进行培养,更要在迁移运用中实践。只有当学生把在阅读课文中习得的语言迁移到写作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才算真正达到了。其实,这就是具体阅读过程中的实践运用。
首先,要以“说”进行语感训练。很多语言只有在对话中加以运用,才能让人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比如,学习《三个小伙伴》一文时,可以模拟课文中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三个小伙伴,根据课文的意思,结合对生活的认识自由发挥,进行表演,明白“硬硬的嘴巴”“大大的皮口袋”“长长的鼻子”各有什么用处。在对话中,要运用课本中的词语句子,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语言一一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训练,语感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其次,要以“写”来训练语感。让学生多多进行语言的实践,这是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因为语言感受力是在反复地运用中,通过对语言对象的直观感受,逐渐积累而形成的。如,在教学《鲜花和星星》一文时,我将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当诗人,创作一首属于他们自己的诗。“我最喜欢……”学生们很有兴趣,都很认真地进行思考创作。有的边写边笑,认为自己也是诗人;有的写完一句就低声地读,再接着往下写。在他们心中诗是怎样的,写出来就是怎么样的,这样让他们感受到创作诗歌的乐趣,唤起他们对诗歌的向往。从学生创作的诗词中,我看到了他们创作的无限潜能。
对学生进行语感的训练,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教师去钻研、探索。语感还要靠长期积淀,只有持之以恒强化实践,养成习惯,才能形成对文章的感受能力。我们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语言实践机会,指导学生自己学习语言,增强语言的感知力。加强语感训练,更能让学生领悟到语文的魅力,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