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清
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中绽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青睐。在实际教学中,对文质皆美的文章引导学生朗读是必须的,但对说理性的文章,如何引导学生朗读,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学与问》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一开头先摆出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然后用哥白尼和沈括小时候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自己的观点。这是一篇很理性的文章,如何展开阅读教學呢?在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小哥白尼的勤学好问,我采用了以下三读法。
一、整体感知读,读出人物初步形象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小时候的哥白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读文后简要交流。)
生1:小时候的哥白尼很好学。
生2:小时候的哥白尼很喜欢问问题。
生3:小时候的哥白尼很好奇。
生4:小时候的哥白尼很幼稚。
……
师: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这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学生再次读文,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非常喜欢问”“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问这问那”等交流)
【自评:宋代学者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力兴味长。”因此,朗读指导应当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读一段文字、一篇课文,应抓住学生整体阅读后的感受,再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细化到字词句段,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切磋琢磨,在品味中赏析、在赏析中朗读,领略文字背后蕴含的意思。这样才能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教学必须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不可越位,否则欲速则不达。我首先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完后请学生说说“小时候的哥白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读这一自然段,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非常喜欢问”“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问这问那”等进行思考。学生们很容易就能说到:哥白尼小时候很好奇,很好问等。这样学生头脑里已初步有了小哥白尼的人物形象。】
二、聚焦“缠”字读,读厚人物形象
师:请同学们关注文中的这个“缠”字,再仔细默读课文。透过“缠”字,你读出了哪些画面?
(学生默读后交流。)
生1:透过这个“缠”字,我仿佛看见小哥白尼跟在爸爸、妈妈身后问这问那。
生2:透过这个“缠”字,我仿佛看见小哥白尼拉着爸爸、妈妈的衣襟再三追问。
生3:透过这个“缠”字,我仿佛看见小哥白尼的爸爸、妈妈因为忙于工作,一时不能回答他的提问,可小哥白尼就是拉着不放手。
……
【自评:朗读应“入境”,移情体验。“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朗读指导要通过课文言语创设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悟文中之境;文本是有声音、色彩的,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带着自己的经验直抵人物心灵。唯有如此,朗读才能表情达意。让学生再读这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聚焦“缠”字,并提出“你读出了哪些画面”,这样他们的体验会更深入。通过交流读到的画面,学生对小哥白尼勤学好问的形象有了更为具体、深刻的印象。】
三、抓住问句读,读活人物形象
师:同学们,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文中的三个问句。
(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朗读。)
师:老师想请你当一回小哥白尼,选择其中一个问句,在问句前加上“爸爸”或“妈妈”的称呼读一读。
(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朗读。)
师:如果你能把前面的称呼重复一下再读问句,效果会更好。
(指名学生朗读,学生大都是把重复的称呼读得比较急。)
师:难道称呼重复只有这一种读法吗?有不同的读法吗?
(学生一下子明白,读出了不同的重复。然后,再继续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读法,想象哥白尼心中还有哪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补充读好文中的省略号。)
【自评: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因人而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体验,让每个学生在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中自由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看到真正的学生,看到真正的阅读。引导学生读好文中列举的三个问句,这一环节分三步实施的:一是让学生带着刚才的体会读好问句;二是让学生选择一个问句,在问句前加上“爸爸”或“妈妈”的称呼读;三是引导学生把称呼重复一下再读问句。当发现学生大都是把称呼重复读得比较急时,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读出称呼重复的不同读法。这样把小哥白尼勤学好问的形象读活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就在学生们心中扎根了。】
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个性感悟,都应以读为途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应自觉地将读贯穿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感悟;在形式多样的读中,让学生倾听文本、质疑文本,感悟文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出他们的心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