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琼瑞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社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区和周边的环境,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为幼儿的体验性、探索性学习创造条件。我园利用红山森林动物园教育资源,开展了一系列建构园本课程的学习探究活动。
一、 红山森林动物园教育功能的调查分析
红山森林动物园和其他动物园一样,把功能定位在教育和保护两大主题上,整合全部资源尽力参与社会公众教育和野生动物保护,使动物园成为公众教育和自然保护的课堂,引导、鼓励人们树立积极的生态道德观、自然保护观。幼儿园与动物园配合,充分利用社会这个大课堂,在和动物零距离接触中,能更好地感知动物、了解动物,激发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积极引导幼儿从小树立保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 红山森林动物园在幼儿园动物课程的开发中可利用的资源
1. 动物资源。园内汇聚着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和珍稀品种近300种4000余头(只),分为小红山鸟类区、大红山猛兽区、放牛山食草动物和灵长动物展区,共39个动物场馆。有亚洲象、长颈鹿、斑马、袋鼠等世界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丹顶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些动物都是幼儿喜闻乐见的,笼养与放养相结合,既利于动物的保护,又便于幼儿的观览。
2. 人力资源。红山森林动物园有专业的保护教育团队,有专门从事保护、教育宣传的教师、讲解员、饲养员等。可开展以生肖文化节、动物狂欢节等丰富的教育主题游园活动,动物园探秘夏令营、我为熊猫栽竹子等品牌教育项目和趣味动物英语角、饲养员见面会等公益教育活动。我园与动物园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因此,他们的人力资源会竭力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支持。
三、 红山森林动物园教育资源与我园动物园本课程开发的有机结合
1. 动物园科普教育的目标与我园动物课程学习目标的结合。结合动物园里的动物以及动物园科普教育目标,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把我们的学习目标重点定位在兴趣上,定位在参与过程中;定位在对动物的认知及保护上。具体表现为:初步了解动物园动物的名称、生活环境,能够用比较丰富的词汇表达对动物外形特征、习性等的认识,了解一些保护动物和研究动物的方法;喜欢参加观察、饲养等活动,充分感受动物的美,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对探索动物世界产生兴趣,能主动、积极地收集有关动物的各种信息,感受动物的奇妙,积极讨论与动物有关的问题,并主动参与交流;了解人与动物、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会关心、爱护动物,关注动物保护,并乐于参与社会、学校的各种保护动物的活动,具有初步的生态环保意识。
2. 学习内容的有机结合。结合动物园的动物资源,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便于观察的动物进行学习。如大班选择的熊猫,小班选择的长颈鹿,是在幼儿的集体意愿中产生出来,并得到动物园专家支持下确定的。有系统有层次的学习,便于比较、归类、深入研究学习。
3. 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幼儿和家长去动物园游玩机会很多,但真正意义上的观察学习却很少。我们与动物园的密切合作,让我们的动物课程组织形式更生动、丰富,主要有参观、小组活动、亲子活动、来园宣传等。我们进行了很多亲子活动,如参与我为熊猫栽竹子、欢送大熊猫、去种植基地为动物种红薯、玉米等。
4. 方法策略的结合。
体验性方法策略。体验性方法策略是指我们在利用动物园资源开展幼儿主题活动时,要让幼儿在开放的、真实的情景中自由地探索、发现,获得感性的真实的体验,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孩子会有充裕的时间近距离观察动物,体验自己给熊猫、兔子喂食,体验为熊猫栽竹子,通过模仿体验熊猫走独木桥、长颈鹿同手同脚行走、长臂猿用手臂从一棵树攀到另一棵树的行走方式等等,加深幼儿对动物特征的了解。
适宜性指导策略。适宜性指导策略就是指我们在利用动物园资源开展教育的活动时,教育者应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自然界里许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给孩子们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自己是不会留意的。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了解很多需要成人帮助。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敏锐的觉察幼儿的需要,并给予幼儿适度的帮助。在观察熊猫时,幼儿对提供在熊猫家里的独木桥产生好奇时,我们就耐心等待,让他们看到笨重的熊猫灵活自如地走过独木桥。
自主性探究策略。自主性探究策略是教师在利用动物园资源开展活动时,让幼儿在资源的探索中体验到大自然带来的各种挑战,并获得轻松、自由的心理氛围,有效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在探索猴山里谁是猴王活动中,幼儿自己观察、自己分析、自己置疑、自己解答,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道理,探索过程非常开心、非常快乐。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生活化迁移策略。教育属于生活,教育为了生活,而且教育要依靠并借助于生活。生活化迁移策略是教师在利用动物园资源开展活动时,孩子把从老师、家长、电视等媒体上曾经积累到的有关对动物零星经验、情感或态度迁移到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动物、研究动物,并把动物园了解的经验迁移到游戏中、生活中,有能力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动物的问题。
四、 利用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 正确处理社区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幼儿园与动物园的合作伙伴关系。刚开始开展活动时,我们只是自己带幼儿到动物园里参观,靠我们老师和孩子自己去观察,更多的只停留在简单的认知上,难以深入。于是我们找到动物园教育部部长,与她的沟通中,发现动物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而且动物园更希望校园能与动物园携起手来共同为教育和保护承担责任。动物园的合作与支持,使我们的活动效果显著,更丰富深入。
2. 正确处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动物课程学习活动与其他教育活动的共存关系。利用动物园资源开展活动只是动物课程教育活动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幼儿一日活动中还有很多教育活动,我们在开展活动中,还应关注生活中更多的其他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开展丰富的动物课程学习活动,帮助幼儿获取更多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3. 正确处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活动时家长资源的利用关系。利用动物园资源开展活动与家长参与是密不可分的,参观动物园时需要家长接送,反复的观察活动需要家长利用双休日带幼儿去观察,参与动物园的亲子活动需要家长参与。如果活动频繁,或者处理不好,不仅会给家长造成压力,还会有经济负担。
充分利用红山森林动物园资源,让幼儿接触动物,在真实的社会活动中学习,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和鲜活的知识经验,对幼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京市迈皋桥街道中心幼儿园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