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怡
在日本淡路岛东北部,一座能一览大阪湾的小山丘上,本福寺的水御堂静静地“盛开”在山顶莲花池下。潺潺流水,阵阵鸟鸣,蓝天白沙白墙,满眼莲花绽放,一池静水,一条通道划破水面通向未知世界。
神圣水庭空间
到水御堂,首先需要经过旧庙,沿一路满眼苍翠的路径往上走不久,大型片墙组合“白沙之海”便在眼前耸然而立,俗世和圣界由此分界。
进入内部,由混凝土构造的椭圆形莲花池便在眼前铺展开来。不论在西方或东方的宗教中,“水”这个元素一直扮演着“洁净”的重要角色,在安藤忠雄的许多建筑作品中,也曾经多次用“水庭”作为意境表现空间。
水御堂的这座莲花池,置于寺庙上方作为屋顶,其间种植了五百株莲花,每至花开时节,整个水池一片绚丽色彩。在池塘中央,一座向下的楼梯将莲花池一分为二,由此阶梯可步入水御堂。
事实上,在建设之初,所有的信众与僧侣都反对这样的建筑设计,他们相信,只有传统的大屋顶才是佛教权威的象征。不过在安藤忠雄看来,权威的时代已然过去,佛家寺庙建筑也应该尝试新的建筑挑战。
“莲花对于佛教本身便是一种极致神圣的象征。而且在水中有心灵得以安歇与喘息、在自然中生命得以孕育成长……”安藤忠雄曾如是表示,也因此他在水御堂设计了灿如莲花的寺庙屋顶,创造出一种令人得以安歇的水庭空间氛围。
山顶的面貌因长长的片墙、弧墙与椭圆形的莲花池的组合而得到丰富与改善。片墙延伸的姿势突显了山丘的坡度,亦衬托了草木的丰茂;莲花池水以其宁静、柔美软化了山的刚毅,莲花则以其生生不息的力量呼应着整个空间,其灵动生机点化了整座山丘。
虚实与光影的统一
从莲花池中央的楼梯走下,如同潜入水中。宗教建筑常以向上走为主,以表达对上天的接近和宗教修养的提升;而水御堂的设计,于莲花池的包围中慢慢进入庙宇,却有着洗涤心灵的意味。
到达楼梯底部,便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从一段带有神秘感的通道向内走去,也就来到了大殿。
大殿建筑物的墙呈圆形,但室内的柱列和内部墙壁则成正方形。红色作为大殿唯一的色彩,显得纯粹而颇具庄重感。虽然这种颜色在其他庙宇中也十分常见,但通常会与其他颜色混用,如此纯粹的红在水御堂可谓独树一帜。
大殿内,朝东的佛像经西边的斜阳照射,在地上投影出长长的影子,更加深了红色对礼佛信众的笼罩。在如此独特而神秘的气氛中,人们也得以从日常的烦嚣中升华出来。
安藤忠雄说,“人们信教的主要原因是:令自己更开心,更舒心。在我的宗教建筑里,并没有与此相抵触的成分。”
普拉默(H.Plunmer)在“日本建筑中的光”一文曾对水御堂的用光设计给予高度评价:
“在水御堂中体验到的这种空间序列,不仅仅意味着要达到一种内在的精神,而且通过一种光色的逐渐引导变化,最终给参拜者以理想境界的感受。”
利用自然元素
设计师安藤忠雄认为,建筑师主要任务是创造建筑空间以供人体验。他认为建筑物应该做到三个要求﹕利用大自然、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和展现材料的本质。
安藤常用的三个自然元素:天、水﹑光,在水御堂的设计中被充分利用。“天”的元素出现在地面两堵混凝土墙之间,当人站立其中,世间一切都被隔开,能看到的只是上面天空的变化。“水”的元素既包括远景的海,又兼作为屋顶的莲花池,共同为整体环境提供柔化与洁净功能。而在如上所述进入庙宇的路途中,安藤塑造的由白至蓝、黑,最后又被红色唤醒的光,分别象征了净化,死亡和重生。
象征性的几何形状让庙宇的禅意更增添了几分:椭圆形的莲花池象征着诞生与再生,圆形大殿则象征生生世世,循环不息的轮回,而大殿的方框屏风,排成方阵的柱子,承继了日本传统建筑风格,让人感受古朴、宁谧的力量。
安藤忠雄擅长展示建筑材料自身的特征,他可以完全不用任何装饰,只把材料的本质展露出来,意图是让人专注于感受建筑物的空间和光线,再引领信众进入纯净的灵修状态。
在由清水混凝土垒砌的墙面上,经过精细制作,处理出细腻的质感和柔和的色彩;每块砖上故意留下6个锚固遗留的小圆孔,减少了混凝土的单调冰冷感,使之更为人性化。地面采用的是与清水混凝土相近颜色的白沙,营造出一个纯粹而颇富想象力的空间。
安藤注重人工与自然的结合的理念,与禅宗崇尚自然的观点十分相似。善于利用天然的自然材料、并忠实于材料的本性,呈现材料的品位,尽量摒弃华丽的材料堆砌和讨巧的精美装饰等禅宗美学思想,使安藤的设计更为朴素大方,耐人寻味。
“不应该是继承传统的具体形态,而是继承其根本的精神性的东西,将其传承到下一个时代。”安藤的自然设计理念并未着力于传统与现代生活的生硬结合,而是由表及里探索着更深层次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