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误解”颜回

2013-04-29 00:44程鹏翔
职业 2013年7期
关键词:误解饭粒灰土

程鹏翔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曾经连连称赞说:“贤哉,回也!贤哉,回也”,逢人便夸颜回好学、有德行,短短一万多字的《论语》中,記载孔子夸赞颜回的,就有十几处之多。那么,孔子和颜回之间,会不会也有误会和嫌隙呢?从一个故事可以看出窥见一斑。

公元前497年,孔子开始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因为行踪不定,时常忍饥挨饿。这次,孔子和众弟子行至某小国,当时遍地饥荒,众人饿得头昏眼花,好不容易才弄到了一点米,孔子立即将米交给最信任的颜回去煮,自己则在屋内睡觉。

故事在此处出现了三个版本。第一种版本记载,不久,孔子睡醒,缓步走向厨房,想看看饭是否煮好,不料却正好看见颜回将锅内快煮熟的一团饭塞进嘴里。孔子对颜回私自偷吃米饭的作法又惊讶又愤怒,没想到一向最疼爱的弟子竟做出这等行径。于是孔子当面指出了此事,质问颜回为何未敬天地及恩师,便自行偷吃米饭。颜回感到非常冤枉,遂告之以实情。原来,当饭快要煮熟之时,房顶突然掉下一块灰土,颜回心想,如果不理不顾,直接端给夫子,必然显得不敬;如果将粘了灰土的饭粒扔掉,又非常浪费粮食。所以颜回决定将这块粘了灰土的饭粒吃掉,却没想到恰好为孔子所见,引起来误会。后来,孔子特意在一次集会上讲到这件事,承认了自己的偏颇,并教育大家不要妄下结论。

第二种版本前段大致相同,但孔子的作法却略有不同。孔子看到颜回偷吃米饭,并没有立即训斥,而是当颜回将一碗香腾腾的白饭双手捧到孔子面前时,孔子正色说道:“我们现在如此困厄,却还有米饭可以吃,不得不感激上天的佑护,所以这些米饭,我们要先用来祭祀上天。”颜回忙说道:“夫子,这些米饭不能用来祭祀上天,刚才烧饭时有些块灰尘掉到锅里,虽然我已经把它抓出来了,但终归不是洁净的米饭,用来祭祀上天是不够恭敬的。” 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非有意偷吃,心中不由感慨万分。

第三种版本则凸显了孔子对颜回的信任。说的是看见颜回偷吃的并非孔子,而是另外的弟子。弟子愤愤地将这件事汇报给孔子,孔子却笑了笑说:“颜氏之子断然不会如此。”众位弟子都不相信,于是为了证明颜回这样做一定有他的原因,待颜回端着米饭出来时,孔子当着大家的面用祭祀的问题来考验他,颜回的回答也和第二个版本中类似。听到颜回的解释后,一众弟子都对孔子与颜回之间的相知以及两人的胸襟表示钦佩和赞叹。孔子也以此教育弟子们说:“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哪个版本是历史真实对我们并不重要。但其实我们不妨从中挖掘出一些职场人际交往的细节:领导在认为下属犯了错误时,如果不给解释的机会就直接指责,很有可能让下属感到心寒;领导如果能留有一定的缓冲,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做,并通过侧面观察、日常沟通就不会过于武断;而真正能够做到慧眼识人、用人不疑的领导,必然会赢得下属的拥护和支持,团队的凝聚力和总体效率也将大幅提高。

《职业》编辑点评:

这个小故事活灵活现地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是何等的重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何等的重要!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关键是我们对待过失的态度。理解不等于纵容,信任也不等于对方永远正确。而是贯彻始终的人格的尊重。

人做事情都会有动机,但动机和与结果往往并不一致。作为一个理性成熟的职场人,尤其是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者,应当清楚,有些事情虽然确实是亲眼所见,但它却很可能只是事实的一个侧面。因此,不能单纯凭借片面现象就对一件事、一个人轻易下定结论,而应冷静、宽容地思考,以善意去推断下属和同事,善意也会带来善果。同时,作为下属在做一些可能引起误会的事情之前,也应当注意及时请示,多沟通,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猜你喜欢
误解饭粒灰土
灰土挤密桩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一个小饭粒
灰土压实系数指标探讨
掉饭粒一样的成绩
《游山西村》的千古误解
超越还是误解?
无人知晓
开远灰土寨
灰土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