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同
要干一番大事业
黄达灵出生在海南临高县后咀村一个贫困家庭,只上到五年级就无奈退学了。此后,黄达灵也成了一名渔民,在北部湾近越南一带海域捕鱼为生。在体验过几次被越南海盗拿枪指着额头的经历后,他开始试着上岸做点小生意。
上世纪90年代,村里家家户户自造船出海打鱼,他看到了一个来钱快的生意。用36元钱买车票,跑到外地赊木材到村里来卖,一个月就挣了17万元。
不久,他发现三亚市一个最大的水产码头,供应着广州水产市场90%的货源。黄达灵马上就在这里租了一个档口,拿3万元买了市面上第一批大哥大,随时了解鱼市行情。
黄达灵在水产市场做得顺风顺水,靠买鱼卖鱼赚了几百万元。一天他请朋友吃饭时,却忽然宣布自己“不当鱼贩子了”,要回家干一番大事业。此举太出人意料了,当时大伙都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的老家是个很穷的小渔村,在那鬼地方能发什么财?朋友们都不知道他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听说在外面发了财的黄达灵,要把做生意赚来的钱全部投入到一个养殖项目中,带领大伙创富,村民们高兴得不得了。可是当他说完自己的计划后,大伙却个个摇头。原来,黄达灵要养一种在当地很不值钱的金鲳鱼,这种鱼在水里是白色,但离开水马上变成金黄。除了很好玩外,在当地人眼里,养它是费力不讨好的赔钱买卖。这种鱼容易得病不说,一年半只能长到一斤,市场上十几元钱还卖不出去。比起动辄卖价上百元的名贵鱼,渔民根本就不待见它,海南人还给金鲳鱼起了个外号,叫“不三不四”。意思就是辛苦养它一年,还不够生活费。
令人不解的是,黄达灵不仅看中了这种不值钱的鱼,而且还要去当地人连想都不敢想的地方养,不是普通池塘,而是离岸几十公里的大海深处!不久,黄达灵浩浩荡荡用车拉来了养鱼设备。看见他拉来的大型网箱,村民立马傻掉。因为在整个临高县,祖祖辈辈都在海边用鱼排养鱼。几年前,当地政府也曾经试验过把鱼养到海里,最终却惨败收场。政府没做成,有经济实力的也没一个人敢来做,黄达灵却要到深海养鱼,一时,他的疯狂举动轰动全村。有人说他疯掉了,有人说他想出风头,可大家就是弄不明白,他怎样才能向自己说的那样一年赚百万。
金鲳鱼成宝贝
其实,黄达灵早就注意到了很有发展“钱”景的深海網箱养殖项目,它由挪威人发明,在全世界都是最先进的。当时山东和福建已有人引进有关技术,试验后取得成功。他马上赶到那里认真考察,收获颇丰。为什么别人的海域、环境、水质都比不上海南,却可以养出那么好的鱼?黄达灵慢慢找出了原因。回来后信心也更足了。
2002年3月,黄达灵拿出全部身家,买了12口网箱投到海里。金鲳鱼在海边容易生病,在深海里却长得非常好。就在他暗自高兴时,不料后院却起了火。
7月的一天,黄达灵从海上一回来,就发现所有亲戚都在家里。人都是妻子陈桂梅叫来的,目的是劝说黄达灵,让他就此收手别再冒险。“你都成大款了,还那么辛苦的瞎折腾个啥?万一失败,倾家荡产不说还会被人笑话的。”小舅子说。
原来,7月份是金鲳鱼长得最快的时候,高峰期一天就要吃30多万元的饲料。一天往海里丢这么多钞票,靠这种不值钱的金鲳鱼,何时能挣回来呢?那一天,家庭会议整整开了4个小时,亲戚们你一言我一语,最终一致举手表决,不支持黄达灵养鱼。听到这个结果,一直没怎么说话的黄达灵,突然做出一个惊人举动。他一拍桌子大吼:“这事铁定要做到底了,一切后果我自己承担!”见他态度如此坚决,谁也不敢再反对了。虽然不听劝,但黄达灵也知道买饲料确实非常费钱。为节省开支,他花20多万买了一台机器,到码头收小杂鱼自己做饲料。看着老公如此辛苦,妻子又心疼了,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帮他一起挑鱼晒鱼,以至于后来还落下了严重的腰病。
其实最让妻子揪心的不是辛苦,而是养鱼的花费实在太高。怎样才能进一步降低成本呢?后来黄达灵琢磨出了一套好办法,连欧洲人都佩服得不行。原来,他以前使用的是网目为5~6cm的网衣,因为网眼较大,投喂饲料时很多都随着风浪流失,导致浪费严重。后来他在外围使用自己编织的网目仅为0.6cm的网衣,再围起两圈,这样别人只用一层网,他的却有三层。第一层粗网养鱼,第二层细网拦住饲料,第三层防止鱼吃饲料时跳出来。有了这三层网,既有效避免了饲料的浪费,对残留饵料的回收也避免了污染水质,可谓一箭双雕。仅这一项,当年就为黄达灵节约了七八十万元的成本。
2002年10月,短短半年时间,金鲳鱼就长到1.5斤左右,到了上市的季节。12口网箱,将近25万斤,不三不四的金鲳鱼在本地几乎没有市场,也从来没人一下子养这么多。该怎么卖呢?很多人都为黄达灵暗中捏把汗,可他根本就不当回事,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10月15日,“奇迹”降临,一艘当地村民从来都没有见过的大船出现在后水湾。一上午,25万斤金鲳鱼全部装到这个船上。“这鱼要卖到哪儿去?又是谁在买呢?”疑惑不解的村民们纷纷打听。那位叫余观彩的经销商却大大方方地说:卖到香港去,金鲳鱼在那边不仅很受欢迎,而且价钱好得很!听了这话,先前很多不看好这个养殖项目的人大吃一惊。
“你们都养吧,货越多越好,我收购起来也方便。如果靠小船一点点捕捞,是很难一下就抓到货的。金鲳鱼在外面很好卖,不单是国内销,一天仅出口我最少就需要60万斤才够!”经销商如实告诉大家。
原来,黄达灵早就了解到,金鲳鱼在海南不好卖,可是在香港、台湾等地,却广泛用于快餐行业,消费量惊人。只要能将其养活,根本不愁“出口”。25万斤金鲳鱼直接运到香港,黄达灵赚翻了,除掉成本他收获了175万的利润,这令不少人惊羡异常!
第二年,经过精心管理和科学养殖,黄达灵的深水网箱养殖又获得成功,赚了470多万元。这年春节,他发给工人的奖金最少的有七八千元,最多的有1万多元。
消息传出,在全县一下就成了爆炸性新闻,因为在整个地区做什么生意也没有赚钱这么快的!渔民抢着加入他的深海网箱养殖合作社,几年来,他的生意也像滚雪球般越做越大。到2010年,公司的销售额已高达上亿元。
遭遇天灾
2011年,黄达灵养的3000吨金鲳鱼在上市前一个月就早早预定出去了。当时眼看再过半个月钱就到手了,按黄达灵估计,这一年纯收入最少也会超过2000万。可他做梦都没想到,一场灾难正悄然而至。
2011年9月28日,强台风纳沙席卷海南,新盈镇海边一片狼藉。一夜之间,数以百计的网箱被撕毁、冲破,漂到了岸边。沿着这条海岸线,到处都是死鱼。
当黄达灵带着家人和厂里的员工一起赶到海滩时,他们惊呆了。海滩不见黄沙,亦不见礁石,取而代之的是380多万尾金鲳鱼的尸体,“尸潮”堆起来高度足足半米,在场的人几乎都流下了眼泪。当人们还沉浸在伤痛之中时,黄达灵却只是默默的看了一眼“鱼滩”,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进行抢修。“那一次我的全部网箱毁于一旦,损失了几千万。”
一夜之间,损失如此惨重,大伙都猜测黄达灵的企业估计是要倒了。可黄达灵转身拿出2000元钱,要厨师买酒买菜。那天晚上,他和大伙放开喝了一顿,还宣布要给每个工人每月增加200元奖金。自己都快破产了还发奖金,人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台风过后,为了在最短的时间买设备恢复生产,黄达灵从朋友那里借了630万元。拿到钱后,他真的第一时间给工人发了奖金。见老板如此豁达乐观,大家心里有了底。
年赚4000万
2011年10月,黄达灵带着所有工人在海上打响了一场维修保卫战。拆网箱,换网衣,整整18天,他没在床上睡觉,借来的几百万,每个月光利息就有六万多元,这个节骨眼儿,恢复生产是当务之急,可黄达灵却又增加了20口网箱要扩大规模,弟弟黄金宝一下子就撂挑子不想干了。他说损失这么大,还要继续搞,哥哥你是不是疯了?可黄达灵却坚定地说,包你大赚!
他判断,金鲳鱼市场将持续升温,要想早点还清欠款,就得继续扩大规模。网箱买回来后,黄达灵就天天围着网箱打转,14级的台风不是年年都有,但他不敢再掉以轻心,他把网箱哪怕一颗螺丝、一根水管,都换成抗磨加固型。连接网箱的水管,以前是用一根钢管固定,黄达灵全部换成了活动的三节管。“因为台风来时浪很大,把网箱折过来折过去,如果钉死了,它就很容易折断。”他说。改进后,他的深海网箱可抗12至14级台风。
2012年3月,经过改装的300口网箱投入海底,基地准时投放鱼苗。正如黄达灵所预料的一样,金鲳鱼的需求依然旺盛,临近春节时,价格更是一天比一天高。这一年,老黄的纯利润达到惊人的4000多万元!
如今,在黄达灵的带领下,临高县已经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每年出口金鲳鱼2000多万吨。产品在日、韩、美等国颇受欢迎。2013年3月底,黄达灵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沿海地区大型渔船迅猛增加。由于过度捕捞,导致我国近海渔业资源日趋枯竭,禁渔期延长,渔民外出捕鱼越来越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另辟蹊径,走到大海中利用深水网箱养鱼,这个产业的前景将极其广阔。
下一步,在有关部门支持下,这位牛人还要走向南海,在三沙市再造一个“海上临高”!黄达灵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最希望到我国传统渔场美济礁和黄岩岛去养鱼,这里温度适宜、海水清澈,相信自己一定能养出高品质的水产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