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教师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创新,却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关注不够。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内容巩固和反馈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长期以来,大部分数学教师仍然停留在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上,对如何开发与利用数学作业、促进学会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和创造才能等,研究不够。
【关键词】数学作业;设计;有效性
纵观周边一线教师,许多教师把作业的评价当成一件简单的例行公事,对作业的批改只是简单地给一个判定符号、等及和分数,更有甚者只是简单地打上“√”或“X”,或一个“阅”字了之。即使一些负责任的教师,在学生的作业批改上花了不少时间,也常常埋怨事倍功半。另外,教师在作业评价过程中还存在着标准绝对化的现象。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采取单一化的评价方式,一把尺子量所有的人,忽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导致后进生由于害怕面对作业本上的“X”而不看一眼作业本就把本子塞进书包的现象,从而使学生渐渐丧失了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数学成绩一落千丈。
那么究竟怎样的作业设计在短时间内能吸引学生,又能够及时巩固和提高所学的数学知识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对本班的学生的作业设计做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不小的效果。特拿出来与各位共享:
一、童趣性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同样,作业的设计也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我设计了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即:
小兔接到小熊打来的电话,邀请小兔到它家去玩,小熊说,它家的门牌号是108号。可小兔到了小熊居住的小区一看,傻了,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乘法算式,你们能帮助小兔找到小熊家吗?
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我经常性地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学习的兴趣。
这样充满童趣的作业,学生们乐意去完成,“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真正使课后作业成为课堂教学的后续延伸活动。
二、探究性作业
《数学课程标准》同样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为此,在作业设计时,我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究性作业。
如:在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后,教师出示一份厨房平面设计图,以及一些物品如冰箱、煤气灶等并标出它们的实际规格,让学生来审核这幅平面图。如问到:“你认为它规范吗?你有什么想法?为什么?”“请根据有关信息,确定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同时,让学生计算一下:“比例尺是多少?”“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想法。还有什么要提醒同学注意的?”在知识整理后 ,教师引导学生收集一定的资料,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成立设计公司,为客户设计。要求:①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②设计合理,经济实用。合作设计后,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放性作业
1.解题策略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由于思考分析的角度不同,致使同一道题目具有多种解答方法。教学时,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多解的因素,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和多式样的尝试,寻求新颖独特、有创造性的解法。
2.题目答案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对同一道题目有多种答案的可能性,这样的作业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拓宽思路,避免思维过程的片面性、单一性,能较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3.所求问题开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给出已经条件,让学生自主提问,并探求其结果的可能性。在教学中加强对习题拓展引申,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联系,克服考虑问题的单调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认知习惯。
四、综合性作业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思想和方法,在其他学科中都可以看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在实践探索中,我们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设计了如“用数字介绍我们的学校(或我们的班级)”、“给自己的房间设计平面图”等综合性作业。
如在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后,结合尝试学科中的“保护环境”、“平面图”等内容,设计以下作业:光明小学想建造一所占地2400平方米的新学校,内设教学楼、健身房、操场、食堂、综合楼、绿化带等,请你先估计各设施占地分别是总面积的百分之几,并设计好学校平面图。这样,在作业中渗透“整合”、“综合”观点,引导学生用联系的、整体的眼光去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