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五年制高师《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尴尬的问题,文中从课程设置、教材设计到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作了一些有效性的探索,可操作性强。
关键词:五年制高师 《现代汉语》 汉语教学
《现代汉语》作为一门语言基础课,对学生汉语言素养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五年制高师的《现代汉语》教学,虽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厚基础、宽口径的教学目标,却也因师范的示范性要求,决定了这门课在培养师范生基础和技能应用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可现状是,随着中师教学模式逐步向高职教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也遭遇了一定程度的尴尬。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五年制高师教学中,《现代汉语》作为一门基础课,开设在预科段一、二年级,每周一课时。由于学生初中阶段缺乏相应的知识基础,课堂教学要进行知识点的系统讲授,必然减少了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究的课时。同时,《现代汉语》学习的实践内容占较大比重,如语音知识的学习重在提高普通话的水平和朗读能力,文字知识的学习重在使用规范汉字,词汇、语法的学习重在语言的规范化等等,因此课时的保障很重要。
其次,《现代汉语》知识的延伸性在课程设置中被忽略了,大专阶段文科专业中,没有该课程的设置。大专文科学生有一些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能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语言应用问题,特别是结合中小学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组词、造句、修改病句、修改作文的能力。这些都和汉语学习有关。
(二)教材存在缺陷
教材难度较大。教材的编写者是以高校现行汉语教材为蓝本的,语音、语汇、语法、修辞等篇章的知识比较全面,难点也很多,比如“的”词性的判定,“是”词性的判定;特殊句式中的兼语句和主谓作宾句的区别,非主谓句和省略句的区别;多重复句的划分,句群的划分等。现行教材的知识结构明显超出了五年制师范学校预科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给教学带来一定困扰。
师范性不强。对于小学教育文科方向的学生来说,未来将从事的是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小学语文教学的字、词、句、段、篇无不和现代汉语知识密切相关。比如第一章《语音》的学习,奠定了小学低年级拼音教学的基础;第二章《文字》奠定了小学低年级字词教学的基础……可见,师范学校的现代汉语教材,应该和小学语文教材有关内容结合起来,相辅相成。而现行教材在这一方面比较欠缺。除了几个例句来自小学语文课文之外,几乎和小学语文教学没什么关系,只是一门独立的、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忽略了师范学科的“师范性”。
(三)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目前五年制师范教育使用的几套《现代汉语》教材的体系结构几乎都是一个模式:先讲清概念,再举例说明,最后巩固练习。沿袭教材的编撰特点,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也几乎都是“讲——做——练”一个模式。由于课时有限,加上教材缺少能力训练练习,教学时,教师只能保证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讲授,对于基本技能的训练无法顾及,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显得很单一。
教学评价方式呆板落后。一张试卷,是无法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这种评价方式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不够科学。现代汉语学科,学生要学习的技能远胜于理论知识。例如词类学习,学习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词类划分的方法,能正确确定词在语境中的词性、用法,这种技能的掌握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让学生去记忆、背诵名词的语法特点、语法分类,去背诵动词、形容词的区别。理论背得再熟,不会实际操作,也是枉然。又如修辞,那么多辞格,背诵它们的格式、修辞效果是毫无意义的,不如在语境中多用几次,多体会一下这种辞格的妙处反而更感性一些。至于复句、句群的分析更是这样了,有方法但无固定的套路,永远是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现代汉语的工具性特点,对该学科的学习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价应该全面一点,方式多样化一点。让学生不仅能听说读写达标,而且还具备评判语言运用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改革课程设置
增加课时,延续设科。五年制师范学校《现代汉语》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本,构建与五年制师范学校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汉语课程体系。预科阶段每周2课时,大专阶段再开设《现代汉语》实践应用课,这样,知识和能力就有了连贯性。
实施分时、分科教学。现代汉语知识包括了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内容。语音、词汇、语法构成了现代汉语语言系统,文字是汉语记录语言的符号,修辞主要体现语言运用的方法和技巧。笔者认为预科段一、二年级可以学习“语音”“文字”“语汇”三章。语音主要是普通话语音知识的介绍和普通话训练,“文字”主要讲解汉字的音、形、义,“语汇”主要介绍汉语词语的组成情况。这三章是最基础的,也是难度最小的,适合预科段学生学习。而且可以和师范生的“三字一话”基本功相联系,体现师范教育的特色。“语法”和“修辞”放在专科段作为专业课学习。这样设置,几块知识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套,好处是既缓解了课时不足的矛盾,又可以加强实践这一环节,技能训练的目标实现了,知识的延续性体现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尤为有利。
将评估考察与普通话水平测试、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结合起来。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的60篇朗读作品、30个话题,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中的三字一话、板书设计、说课比赛等等,都是体现师范生语言素养的一面镜子。把它们作为衡量学习成效的一个评价尺度,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便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语言是活生生的,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语言的变化也非常迅速,这就要求现代汉语教学要紧跟时代。现代汉语的考察评估也应该贴近生活、满足运用,这样既避免使学生感觉所学内容太抽象,所学知识和实际没什么联系,又切实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加强教材建设
由中师到高师,《现代汉语》教材的编写进行了诸多改革,有三个主要版本。知识的系统性、严密性是各家教材共有的特点。五年制高师现代汉语教材体系的构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改变单一的工具论观点。语言是一种工具,一个符号系统,但我们不应该忽略了语言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因此语言同时还是一种文化。语音、词汇、语法都反映出某一民族特定的文化现象,记录汉语的汉字,更是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以前说到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时,我们的着眼点是语言符号的结构规则,这样的汉语课难免枯燥。语言的工具职能,只有将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作为一门知识习得后才能更好体现。如果能在教学中注意汉语学习的文化性这一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更浓厚,汉语学习的枯燥性势必减弱。例如在“汉字形体演变”一节的学习中,记住十几种字体及其特征固然重要,但教师完全可以以汉字形体为媒介,引领着学生从“三皇五帝”到“秦汉盛唐”一路演绎。甲骨文为什么会盛行于商代?隶书是如何产生的?小篆在文字学上有何特殊地位?狂草为什么成熟于唐?这些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对中国历史又有了一番新的感悟。在汉语教学的课堂,如果只注重学科的实用性能,那么这门课会被解构得了无生趣。如果能巧妙地将汉文化渗透到课程中,既增加趣味性,又拓宽了学生视野,同时体现汉语学科的文化性,课堂将十分精彩。汉语教材的编写,要注重体现汉语的“文化”特质,为课堂教学提供便利。
修改教学内容。对于高师预科段的学生来说,适合他们的汉语教材,不管是理论的深度还是广度,都应有别于高校教材。首先,理论上不宜过深,也不求完整。预科段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接受知识的能力,自身知识技能的结构,都决定了汉语教材的内容应以“精要、好懂”为主要特点。例如《语音》一章,笔者认为,“国际音标”和“音位”知识就没有必要放进教材。声母、韵母,元音、辅音这几个知识点容量已经足够。又如《造字法》一节,假借字同样没有必要放入教材。汉字造字法主要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是用字法。对预科段学生来说,本节学习目标是能判断四种造字法,重点是形声字。至于假借,和古汉语知识联系密切,出现在预科段教材中,有点过于艰深了。
其次,语法知识必须做出删减。纵观整套汉语教材,《语法》一章占了很大篇幅。如上所述,预科段汉语语法如果过于求全,教学效果恐怕并不好。我国的教学语法系统有两个:《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语法研究无论在方法上还是在成果上又有了很大发展。经过不断完善,现行教学语法更加科学,更加实用。中小学语文教学最适用的规范语法就是教学语法,其内容重在指导应用,在于说明什么样的语句语法规范,什么样的语句语法不规范。教学语法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高师现行现代汉语教材,在以中学教学语法为基本体系的同时,吸收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正因为内容太多,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困难。高师汉语语法,应着重体现“实用性”,以体现教学语法的特点,使语法知识真正对以后的教学实践起到指导作用。
(三)改进教学方法
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教师不能满足于一般知识的介绍,不能让课堂教学陷入“备课抄参考、上课读讲稿、从头讲到底,学生不明了”的窠臼。教师要明白,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他们就像是一块待燃的煤,等着教师用智慧的火花将他们点燃,使其发挥巨大的能量。精讲多问,多组织课堂讨论和双边活动,着力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的模式应成为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的主打模式。在现代汉语教学过程中,互动环节很容易设计,效果也非常好。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现代汉语课的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式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积极尝试启发式教学,少讲、精讲。理论学习不再是唯一目的,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教师的教必须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教师在讲授“现代汉语词汇组成”这一章节时,可以布置学生搜寻新词,扩大学习范围,走出课本,走出校园,从报纸、网络及杂志等广阔的领域中去学习。学生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比单纯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对学生容易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放放手,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并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讲授。在自己参与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热情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将得到进一步深化。
注重技能培养。现代汉语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工具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教师的目标,是让学生的语感从感性向理性转化。新课标也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即语言直觉。”这里提到的语感,实际上就是一种技能。提高学生理解、分析现代汉语的能力和表达、应用现代汉语的能力,是师范学校现代汉语学习的目的。所以,技能训练就成了现代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以语音教学为例,大部分教师在讲授方音辨正知识点时,罗列了对应规律之后就草草收场,学生只停留在全国的方言分区以及音位的划分原则等知识点的机械识记上。实际上可以通过让学生找出自己熟悉的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异同,来加深学生对语音理论的感性认识;通过指导学生将语音理论运用于语音实践,在反复的训练或具体活动(朗诵、演讲等)中提高普通话水平;再如,讲授词汇部分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对家乡方言、社会流行语、街头公共用字等语言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结合新词语的产生机制讲解隐喻等认知语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结合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关于成语的考察,让学生体会汉语学习的实际意义。在现代汉语学习过程中,最难、最枯燥的是语法部分。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但语法教学在现代汉语教学中一直难有成效,往往教师讲得枯燥乏味,学生学得叫苦连天。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从熟知的精美的广告词和流行歌曲等现实语言生活中学习修辞和语法,这样就比较形象生动了。
高中语文课程选修课五个系列中有一块重要内容:语言文字应用。小学低年级语言文字的知识点非常多,可见,现代汉语课程和中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汉语课程俨然已成为培养未来语文师资的重要支柱学科和核心课程。五年制高师的现代汉语教师要始终了解这一课程的设置意义,同时关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熟悉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用自己优秀的教学为基础教育提供优质的师资。
参考文献:
[1]郜峰.高师院校现代汉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2]郑献芹.优化师范院校现代汉语教学内容的构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6).
[3]言岚.高师现代汉语语音教学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4]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现代汉语知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卜玉平.现代汉语[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费云霞 江苏省无锡高等师范学校 21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