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言文课堂动起来

2013-04-29 20:02:49罗润霞
新课程·中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文言文课文课堂

罗润霞

一、文言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文言文在语文学习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课堂重字字落实、句句到位,重字词解释,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得被动,学习过程中遇到重点字词难以掌握,句子难翻译等问题。学生死记硬背,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消失。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在2007年创办的一所城乡结合部初级中学。我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大概70%来自郊区农业家庭,20%来自城市家庭,10%来自外来务工家庭。家长大多忙于生计无暇辅导孩子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低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刚上初一还没有进入学习文言文的状态,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开学初,就合作学习情况,我在所执教的一个班级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乐于参加小组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够,很大程度上依赖老师,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还没有形成,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去培养和提高。

二、合作小组的组建与形成

1.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以阿莫纳什维利等人为代表的“合作教育学理论”。“所谓合作学习是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借助异质分组的基本形式通过小组同伴的沟通与交流,以小组目标达到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

2.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分组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保证了全班各小组之间能够展开公平竞赛。所谓“异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讲学生按能力、性别、个性特点、家庭社会背景等混合编组,在小组成员间形成最大限度的差异。开学初,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每一小组分配优、良、中、差学生各一名,分别标上1、2、3、4的序号。

3.形成规范。在学期初培养人际交往技能,形成规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全班共同制订小组合作的准则,学生有章可循。如,出入小组轻手轻脚,竟然有序;不迟到早退和随意离开小组;说话轻声细语,轮流发言,遵守秩序。当小组成员能认真去完成学习任务时,组员之间可以用以下方式表示支持和赞赏:称赞、击掌、点头、微笑、专注地听。

4.接纳欣赏。学生在交往中,多去发现伙伴的优点和长处。

5.资源共享。每个人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独特的、过人之处,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自己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学习资源。

三、合作学习的开展

运用合作学习的理念,引领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主要从课前预习、课堂合作学习、课前检测和作业四方面逐步展开。

1.文言文的课前预习是关键,学生充分预习为课堂的小组交流合作提供了保证。以《陈太丘与友期》一课为例,我布置的预习内容有以下几种:(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2)根据课下注释、工具书圈点并解重点字词;(3)疏通文义,口头翻译课文。这一课仅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就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由此可见预习的重要性。

2.课堂学习为小组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是提高文言文学习效率的关键。

环节一:动口——朗读课文。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并在课文中做出标记。接着小组自由诵读课文。这时每一小组用喜欢的诵读方式,有的小组喜欢齐读,有的小组喜欢分任务诵读,有的小组喜欢表情诵读。书声琅琅,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浩瀚的古代文化知识中。最后选取三个小组诵读课文,争先抢后,每个小组都希望有机会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现自己,平时不太发言的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生的带领下,都勇敢地参与到诵读课文中来。

环节二:动手——交流重点词。结合注释,小组内交流重点词,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字词句的解释可以在小组内得到探讨和分享。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解答。以《伤仲永》一课为例。这一课中一些重点词,如,“宾客、奇、利、于”等在课文的注释中没有明确标注,很多学生在交流中就得出了答案:宾客:把……当作宾客;奇:对……感到惊奇;利:认为……有利可图,以上三个都属于词类活用。

环节三:动身——口头翻译课文。首先是同桌互译。在合作学习中,“合作小组越小,学生之间就越容易彼此间分享学习,这是因为小组人数的减少使每个成员做出努力的行为能被清晰地观察到,更便于考察谁出了多少力,谁的贡献大。”较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是教师直接请两名学生翻译,轮到的需要站起来翻译,翻译完可以自觉坐下。班级的纪律好还可以尝试让学生在教室随意走动若干步,就近找一个伙伴互相翻译。老师站在讲台,哪位同学没有认真学习一目了然。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动一动,血液循环较快,不易打瞌睡,学生亲口翻译,有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会认真纠正,这比起教师一字一句,学生昏昏欲睡学习的效果会好得多。

环节四:动脑——探讨解疑。如,《陈太丘与友期》一课,全班学生根据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群策群力积累到了不少成语。如“引”是“拉”的意思,“信”是指“信用”,“顾”指“回头看”,积累到相应的成语有“引吭高歌、言而无信、信誓旦旦、顾影自怜、顾影弄笑、顾盼自雄、瞻前顾后”等。又如,《爱莲说》一课,学生探究作者为什么不单纯地写莲?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教师点拨作者写菊和牡丹,一是衬托作用,突出莲的品格。二是由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实际写人,表现自己胸怀磊落,行为正直。

环节五:动笔——总结收获。每人分发一张纸写下在这节课印象最深刻的词语n个、句子n句,并做好解释和翻译,提出n个问题。小组中同桌之间可以先轮流说出自己所写的内容,对方边听边认真地写下来。尝试解答同桌提出的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这样促使每位学生总结内化所学习的内容,写和说都是复习,当堂消化和吸收。

3.课前检测,温故知新。第二天课前抽5分钟进行小测。

4.作业布置上学生要有自由选择的空间。“合作教育学认为,为了使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个合作者,应该尽可能地让他们在完成作业上有自由选择的机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地选择难度较大的课题。在这种自由选择的独立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我布置的作业主要是定量作业,每周完成固定的页数,内容由学生自定,有不少学生会有计划地积累字词、成语、名人名言,有的学生摘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经典。

5.提倡海量阅读,背诵经典名篇。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有两个教育任务,一是传授一定的知识,二是激发求知欲,鼓励少年越出课的范围,去阅读、去研究、去思考。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歌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如,学习《论语十则》,我推荐阅读背诵《论语》,学习《陈太丘与友期》推荐阅读《世说新语》。在经典的字里行间,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和人生哲理,在初中阶段让学生诵读一些经典名篇,可以不求甚解,他们会在日后阅历丰富后慢慢理解其中的真谛。

四、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是证明教学方法的有效验证: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一个班全面实行小组合作,另一个班学生学习较被动,考试的结果比较如下:

期末考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许多国际性教育调查和研究都认为,“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新世纪教育的显著特征。合作学习使学生主体和教师主体的角色意识都得到强化,学生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责任,学习的成功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和小组同伴的协作,合作学习将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城乡结合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以合作探究为依托,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大胆创新,让学生吸取古代文化的精粹。

参考文献:

[1]马兰.合作学习[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孟繁华,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J].海南出版社,2001.

[3]吴永军.新课程学习[J].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增城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文言文课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美在课堂花开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