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创新课堂

2013-04-29 19:45:53林美华
新课程·中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加减法教材内容沙漠

林美华

摘 要: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有广阔的发挥空间,在紧抓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做好教材内容的“加减法”,这样的课堂才更有特色,创新才更有意义。

关键词:地理;教材内容;“加减法”

随着课标的修订,人教版的教材也在不断完善中,修订后七年级《地理》教材内容更加详细明确,教材活动安排更加合理,知识点更全面具体,每一课都有精心选编的《阅读材料》,它很好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补充说明,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但教材的字数、版面是有限的,课标的纲条从某种意义上说也限定了教材知识的宽度、广度,而地理学科要展示的世界是无限的,教师的教法是无限的。很多教师在教学路上都有这样的困惑:想多给学生一点知识,教材内容就讲不完了,讲完课本知识就没有时间再补充什么了。这两者要怎样权衡呢?教师不是教材的奴隶,而是主人,一味地添知识那是“增负”,一味地照本宣科,教学的路会越走越窄,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有广阔的发挥空间,在紧抓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做好教材内容的“加减法”——有目的地删减内容、有针对性地充实教材、做到“可有可无、灵活运用”。这样的课堂更有特色,创新且有意义。

七下区域地理中,用大量的篇幅来说明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如何协调人地关系。东南亚、印度、欧洲西部、澳大利亚、美国五个区域,通过地形、水源、气候等自然条件及交通、科技、劳动力等社会条件分析各地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突显了人地协调,也通过撒哈拉以南非洲一小段文字分析农业落后的原因。在对教材全面研究后,教师会发现有两段阅读材料具有一定相似性。

《欧洲西部》现代化的畜牧业,引用了“现代化的乳产品生产过程图(图8.19)”及文字说明、阅读材料《约翰家的乳畜农场》,目的说明欧洲西部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自动化。而第78页《美国》一课引用了两张农业图片及《凯里斯农场》一段文字突出美国农业机械化、专业化程度高。这两段文字的机械化是相似的,不同点在于欧洲西部畜牧业的自动化,美国农业的专业化。

以上两地都是在自然、社会条件上较适合农业大规模生产的案例,都体现了农业科技上的发达。两区域的材料都带给学生一种思维:发达国家农业发达、机械代替了手工劳动,两段文字有一定相似性,欠缺特色。同时其他区域都在分析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整本书学下来,很容易给学生一种错误的心理暗示: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农业发达,反之,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农业落后。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分析问题,我在上课时忽略了美国的《凯里斯农场》,而选择了在《欧洲西部》这一课的学案中给学生以“以色列的农业”为案例设计的活动题。

阅读材料:沙漠中的奇迹

以色列是世界所罕见的土地贫瘠、水源奇缺的国家,年降水约200毫米,在沙漠地区更少,仅有25到50毫米;人均水资源270吨,不足世界的3%。全国90%的土地是沙漠,一半以上的地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在以色列的大部分地区,如果没有人工灌溉的水,就连一棵草也不能生长。沙漠里的大棚温室、遍布大地的滴灌系统、浩大的国家输水工程为以色列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可能。农民有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乐于接受新生事物,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是以色列现代农业腾飞的基本保障。

以色列政府根据国情,强调“科技立国”,不但创造出了沙漠中的农业奇迹,并且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一个既缺水又缺耕地的沙漠小国发展成为一个年出口10多亿美元新鲜农产品和加工食品的发达国家。

活动题:

1.以色列发展农业的不利自然条件是什么?

2.以色列发展农业的成效如何?

3.通过欧洲西部的畜牧业与以色列的种植业进行比较,你认为他们发展农业各自的优势是什么?

4.从以色列农业的发展中你收获了什么经验?和同学谈谈你的看法!

同样突现一些国家农业科技的成就,教师选择自然条件恶劣的区域农业生产的案例,从反面分析农业生产具备大量不利自然的条件情况下,怎样走向成功!以色列的农业是一个奇迹,值得学生关注,它从另一个侧面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用智慧改变世界的能力。在这部分知识的处理上,教师减去美国农业的专业化的阅读材料,不影响学生对美国农业的认知和学习,加以色列阅读材料《沙漠中的奇迹》简单易懂,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层面上说“加减”是有效而有创新的。

以色列的案例在教学中不但让学生惊叹,在情感价值观上更是给学生无穷的信心。在总结当人类面对困难应该怎样找到出路时,学生深感学习的重要,深感科技对一个国家的重要。学生将欧洲西部与以色列的农业对比时,真正悟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先天不足后天补”的道理,有学生说:“我以前觉得同学家比我家优越,我有点自卑,但现在我不这样认为了,我要是不去努力我才应该自卑……”这道“加法”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他不但让学生学到、悟到、还“得道”,教书与育人兼顾、何乐而不为呢?

创新课堂成就的是创新型的教师,教师做好教材内容的“加减法”,受益的不仅是学生,更是教师自己。加减法本身就是在重组教材、甚至编写教材,对教材作加减,是建立在深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各种教学辅导资料才能生成,加减的过程提高了备课的有效性、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研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精神,大胆地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创建你想要的地理课堂,在你认为有必要做“加法”的时候,也适当做一做“减法”,一加一减,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效果。当然,教师在做“加减法”时,要把握好两个度:减知识不减能力、加内容而不加压力;知识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精益求精!我想有这两个法宝,每学期做一题加减法,几年下来学生的地理书原创者就是你——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

(作者单位 福建省石狮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加减法教材内容沙漠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地理教育(2022年13期)2022-04-08 21:25:40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做好课改“加减法” 提高课改实效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08
沙漠之旅
走进沙漠
走进沙漠
加减法的由来
“放管服”的加减法
商周刊(2018年17期)2018-08-31 02: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