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课堂教学之“观议”

2013-04-29 19:45:53徐永康
新课程·中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图画语文课

徐永康

《苏州园林》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全文中心明确:“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并且用四个“讲究”具体诠释了这一特征。文章又以第3节至第6节分别与每个“讲究”照应,第7~9节则从文章细处着眼进一步来说明“完美的图画”,突出这幅图画之“完美”,“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最后一节是自然总结。因此说明顺序清晰,结构严谨。大家之文不仅思路浑然一体,如璞玉天成,更重要的作为一篇说明文,语言之美也堪称说明文之“标本”,比喻、排比、对比、对偶、引用等修辞方法不仅增强语言之形象生动,尤其是化用文言语句如“隔而未隔,界而未界”“不足取”等俯拾皆是,更增添了语言的典雅之美。所以教学此文,缺少语言美的欣赏,应该是一种教学的败笔,语文课之语文味也就寡淡了。

芮文兵老师把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1)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2)理解行文思路;(3)欣赏语言之美,仿写片断感悟祖国园林的杰出成就;并把第三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芮文兵老师用一组流潭中学园林风光导入,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学校园林美不胜收,但这些园林都有苏州园林风格的影响。接着以“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一诗巧妙地点明了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建筑史上的地位。然后叫学生打开书本,齐读第一节找到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一个词语“标本”,并以校园园林与苏州园林之联系扼要地解释了“标本”的含义。随后让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2)为了达到这个特点,设计者与匠师们从哪些方面下功夫?文中哪些段落与之分别相对应。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解决这些问题自然不难。因此,在一番讨论之后,很顺利地进入到下一重点环节。

芮文兵老师问:阅读3~9节,你最喜欢苏州园林的哪一幅图画美?并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于此,芮文兵老师引导学生意在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之美,力图启发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建构一幅幅“图画美”。因此,在赏析“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时,启发学生“这个布局有什么特点?”当学生找到“不讲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时,设计了要求学生“用对称的语言去概括”这一环节,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图案画”与“美术画”之区别;在点拨“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用极为简明的教学语言解释“艺术”与“技术”之区别在于“创造性”,并及时地追问:这种“创造性”体现在哪里?能否用文中的语句加以回答?在学生思考回答之后,芮文兵老师又设计了一个环节“找短句,讨论”:要求学生仿照例句(《看云识天气》“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开头段),“在第四、五段中找出自己喜欢的短语,展开联想,说说你的感受。”很显然,芮文兵老师的意图是诱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思维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实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进一步体会祖国园林之美。学生在十分钟的读写训练中只有少数完成此目标。

最后一个环节,仿照文中第3~9节的任一语段,以“流中的园林”为题写一个片断练习作为拓展与迁移,可是时间已用完,只能作为课外练习了。

纵观芮文兵老师的课堂教学,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定位应该是准确的,作为语文课应该通过语言文字去感悟情感之美,上出语文味来,这是亮点一;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重视读写结合,能根据学情对文本作有益的取舍,这是亮点二。然而,比较遗憾的也有两点:其一,芮文兵老师的教学授课件牵制太多,没有解读好“图画”“完美”“标本”三个词在全文中的作用。尤其是精读环节,没有很好地运用并挖掘文本资源——借助语言文字去帮助学生建构一幅幅“完美的图画”,学生的思维空间太多还停留在对语言文字的表层理解上。换句话说,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去触摸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语言美(无论是形象性还是准确性),学生重构“图画美”也就难以形成了。因此,学生对“完美的图画”的理解也很难到位。这样,直接造成了“找短句,讨论”环节的耗时低效。况且,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有缺憾。仿写是一个个性化的学习活动,设计“讨论”显然是不相适合,而且事实上课堂内也没有进行讨论。这一环节应是深入欣赏“图画美”体悟语言美。这说明芮文兵老师在课前自己也没有充分把握教材,也没有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做有效的知识重构与能力训练。其二,读写结合的确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关键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找到一个结合点,切不可割裂成两个互不联系的能力点。读要为了更好地写,写是读的延伸与归结;读是根本,写是目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该运用好这个“例子”,让学生在课堂里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也水到渠成了。至于作为一堂语文课,欣赏名篇佳作,对语言的欣赏当然是重点,语文课就要将这些优美的语言真正成为学生的“习得”,绝不可成为课堂上的应景点;也绝不可孤立地去欣赏,要多从作者的情感出发观照语言运用、表达之美。假如把语文课上成语言的大观园,思维能力的训练场,何愁学生不爱语文课?又何愁效益不显?

(作者单位 安徽省铜陵县流潭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图画语文课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现代装饰(2021年1期)2021-03-29 07:07:24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26
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金桥(2018年6期)2018-09-22 02:18:48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19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5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