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教育意义

2013-04-29 16:58:41高洋等
学理论·下 2013年7期
关键词:三下乡社会实践大学生

高洋等

摘 要: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意识,更加深入地了解国情、民情,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在新形势下,应紧跟时代步伐,使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更好地开展下去,使之成为联结“青春梦”与“中国梦”的桥梁和纽带。

关键词: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331-02

“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下乡。近年来,各高校广泛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活动中,学生们深入基层,传播先进知识和技术,体验农村群众生活,调研农村发展现状。这不仅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科学发展,而且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开展活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地对活动本身进行总结和改进,不断丰富活动的内容,创新活动的形式,使得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形势,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开展“三下乡”活动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大力开展“三下乡”活动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可谓是“双赢”的结果。具体来说,“三下乡”活动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的年轻人,从幼儿园开始到步入大学的校门,在不同的校园度过了十几年的时光。在多年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年轻人学到的理论知识越来越多,对于社会的了解也与日俱增,但这种了解绝大部分来源于书本,对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现实情况了解不多,感受不深。与此相对应的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年一代迎来了奋发有为、大显身手的难得机遇,历史和现实都需要当代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民情,深刻把握社会发展现状。

在中国,农村人口仍然占大多数,广大的农村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缩影,数以亿计的农民是中国最纯朴和善良的群体。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既可以为农村建设、农业发展服务,也可以使大学生更好地接地气,不断地聚集正能量,这在当前形势下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通过参加“三下乡”实践活动,可以亲身理解和感受到真真切切的基层生活,真正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了解到近年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都可以使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进步、农村发展的根源就在于党的正确领导。从而,进一步坚定青年学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中,广大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收入差距加大、生态环境恶化、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等等问题和挑战,这些均需要以科学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加以解决和应对。在“三下乡”活动过程中,大学生通过与农民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对发展较快地区的分析和对落后地区的深入了解,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农村的实际相结合,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此同时,大学生们还可以对农村的科学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供地方政府和广大的农民同志们参考,为改变乡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美丽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向人民群众学习。通过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大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作用和实际意义,从而激发起对于知识深化的渴求。当代青年学生普遍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相对匮乏。“三下乡”作为近年来高校锻炼大学生、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回归田间地头、广泛接触群众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悟出真知,收获到课堂上无法取得的广阔视野和宝贵经验。例如,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将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重点放在了了解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预测农村经济趋势、解决农村实际发展问题等方面。这些鲜活真实的研究课题能让大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将经济管理等方面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农村发展的现实问题相结合,从而认识到专业知识对于农村发展有着不可欠缺的重要作用。这有效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认识到肩上重担的分量。

同时,在参加“三下乡”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们会遇到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这会促使他们积极向人民群众学习。“三下乡”活动强调真实性和实践性,它体现在切身参与和行动主义,而不是面子工程,又体现在深入生活和感受生活,而不是从旁观看。因此,实践活动中必会出现超出预期的困难。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除了磨炼意志、培养能力之外,更加重要的是这会使得青年学生们意识到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差异,纸上谈兵绝非知识之本、力量之源。知识需要运用、学习需要完善,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三下乡”活动便提供给了大学生们最接地气、最真实生动的课堂。向人民群众学习,不仅可以学到生产生活中用得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不断提高在困难面前独立思考、积极创新和快速学习的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既可以使大学生们不断学习进步、不断完善自我,同时也会增强大学生在今后进一步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4.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时代发展的大潮要求我们建立最优化智能结构,形成高质量的优质团队,客观上就必然要求参与者的合理分工、互相配合和上下一心。“三下乡”活动作为一个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性活动,需要团队成员在每时每刻都努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从策划、前期准备、正式实施到反思总结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求同存异、克服摩擦、真抓实干、高效协作。如果无法做到团结一心,那么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就会被大大削弱,活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1]。合作意识表现并渗透在“三下乡”活动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更蕴含并突出在大学生们奋斗学习的时时刻刻。因此,“三下乡”活动以一种鲜活、富有参与度和亲历感的形式,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对团队的归属感,体验到团队协作带来的高效率,进而有利于他们认识到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意义。

如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三下乡”服务队的成员们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但也绝非是教条上的“各家自扫门前雪”,需要大家从各方面彼此了解、彼此协助。无论是完善的前期调查、艰辛的事件过程或完美的结尾总结,都需要所有成员适时站出来去学习、体会并奉献,力争每一个环节都样样完美、事事周到。

二、对于进一步深化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几点建议

本着“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三下乡”活动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三下乡”活动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不断反思、不断总结,让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常办常新,持续焕发活力。

1.提升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了提高“三下乡”活动的实际效果,保证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健康发展,必须积极培养高素质的优秀服务队伍,大力培育示范性团队。第一,目前各高校的“三下乡”服务队主要由本科生组成。由于社会阅历的缺乏和专业知识的相对欠缺,这样的队伍可能难以实现预期的实践目标。对此,应该吸收更多的硕士、博士参与活动,丰富服务队的学历层次。第二,可以组织学校内部跨专业、跨院系的队伍,或联合理工、农业、医学等不同类型的高校,优化整合,优势互补,组建知识结构较为完善的实践团队,不断提升服务质量[2]。第三,应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改变过去通常由思政辅导员带队的模式。可以聘请各学科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参加到“三下乡”服务队中来,增强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3]。

2.创新服务形式。在实践中,有的“三下乡”活动每年只是团队旗号的差异,而服务内容或常年不变或远离生产生活实际。有的“三下乡”组织一台文艺演出,年年在各地演出,节目却总不更新;有的服务队多年来一直播放同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这些活动形式和内容,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应积极推陈出新[4]。对此,应积极探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服务活动,使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农村和农业发展现状,也真正满足新时期农村和农民多方面、多样化的需要。

3.服务要长期化、长效化。自“三下乡”活动开展以来,很多高等院校都积极组织,热情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参与活动的学生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自身的素质,也对农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提供了一些帮助。但是要想收到更好的社会效果和教育效果,需要保证服务长期化、阵地化。其原因在于大学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年都有新生入学,每年都有新生力量参与到“三下乡”活动中。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仅靠一两次活动可能难以获得较深的感触,进而难以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另外,不少服务队今年在甲地实践,明年在乙地实践,并没有持续的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并做到巩固活动成果。因此,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应该力争做到“常下乡”,充分发挥“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长期坚持,绝不能忽冷忽热,断断续续,更不能搞成“一阵风”。

4.认真总结,互相交流,持续改进。在参与“三下乡”的活动之后,每一位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应该及时地进行总结,鼓励同学之间、服务队之间广泛交流。为此,可以设立专门的网站论坛或者是其他形式的交流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分享经验教训的平台和渠道。互相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可能会有新的收获、带来新的启示,使得团队的效益最大化,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无论是供讨论研究还是供之后的服务队学习借鉴,都将有利于“三下乡”活动在不断反思中持续改进。“三下乡”服务队的带队教师也需要根据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总结经验,加强管理。同时,各高校也可以和当地地方政府加强沟通,共同努力,实干兴邦,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邹元元,柳礼泉.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2).

[2]余嘉强.创新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

[3]王锐琴,刘芳芳,苏建国.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再思考[J].中国产业,2011,(2).

[4]代浩云.“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及反思[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5).

猜你喜欢
三下乡社会实践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家电使用及维修现状调研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96期)2016-12-22 23:52:25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展翅计划”与“三下乡”的比较与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6:35:04
论学生党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7:47:46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高职院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模式之我见
商(2016年29期)2016-10-29 09: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