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娟
摘 要:现阶段,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高校政治理论课应有的引导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针对现实中高校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必须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增强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德育工作;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270-02
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政治理论课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为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面临着良好的形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增强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发挥高校政治理论课应有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高校政治理论课现状
绝大多数的高等学校目前基本上都建构起了完整的政治理论课体系,一般涵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多门课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谓不重视。但是政治理论课在实际过程中却面临着比较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各级领导相当重视高校政治理论课,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却不高,使得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开设政治理论课毫无必要和意义,对这些课程有抵触心理;部分学生承认上课基本不听,课堂收获不大,政治理论课并未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甚至有学生选择逃课。
二、政治理论课缺乏实效性的原因分析
(一)实用主义世俗化的影响
相比较政治理论课,学生表示对于自己所选专业的专业课,他们会表现出更大的兴趣,也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造成这种情况,跟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实用主义密不可分。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变化促使大学生转变了学习目的。学生进入高校关注的是接受教育后能不能顺利在社会上找到工作,能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实用主义,尤其是其一切以效果、功用为标准的根本原则,恰恰迎合了学生的需求。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压力的增加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实用主义在高校的传播。正如学者钱理群说的那样,今天大学教育已经被实用主义所裹挟。
主观意识上,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课能够给他们带来短期回报,只要学好专业课就已然足够。这直接导致了轻基础重专业的倾向。相比较其他的基础课,政治理论课的地位更弱势。实用主义使得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始投入到各种各样的考证热潮中去。很多学生意识到在就业过程中,手上的证件越多,竞争的砝码就越大。而高校出于就业率的考虑,也支持甚至鼓励学生多考证。因此跟考证直接相联系的一些基础课,比如英语课和计算机课就得到了学生的关注。
政治理论课注重的是对学生长期的培养,不会给学生带来短期的回报,因此跟学生的实用主义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和冲突。
(二)政治理论课课堂质量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校政治理论课重视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今天,政治理论课首要的任务是使当代大学生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课堂上必然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要求讲授给学生。但是调查发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普遍存在质疑态度,甚至有学生认为这是种变相的“洗脑”,增加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同时,很多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内容十几年不变,还是按照教科书上的逻辑体系,很多内容与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重复;教学方法依然比较陈旧,上课还是沿用照本宣科灌输式的传统方法。大学生个人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希望在课堂上不仅是被动的听,而且能够融入到课堂当中去。这种形势下,传统的方式方法肯定很难奏效。
因此,政治理论课,需要教师学生齐心协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质量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增强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方法探究
(一)贴近学生实际、丰富课堂内容
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养,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学习政治理论课的热情。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不断研究教材但是又不囿于教材,关心时事,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努力寻找切入点,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绝不是单纯的教条和说教。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贴近学生实际,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润物细无声”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针对大学生存在的理想虚无、信念缺失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座谈会或者茶话会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找到原因所在,对症下药,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事物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每天都面临着新问题。对于时下发生的热点问题,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敏感地捕捉其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从而丰富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选材要有针对性,教师不能一味迎合,甚至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而选择一些低俗的材料。
(二)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尤其是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增强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必须发挥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当中来,跟教师形成良性互动。因此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其中,合理安排课堂辩论、运用多媒体技术效果最为明显。
1.课堂辩论
围绕同一问题,学生的观点看法肯定不完全一致,这时就可以采用课堂辩论的方法。让学生各抒己见,在交流和碰撞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深化思想。这种方法极易被学生所接受,而且收效显著。学生要想在辩论中获胜,必须详查资料、充分准备,短期内积累丰富的知识。这个准备的过程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储备更多的知识。通过临场的辩论,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求索真理的精神。例如,在讲授《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爱国主义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因为钓鱼岛问题,很多学生情绪激动,爱国热情空前高涨,这时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时机。但是对于什么是爱国主义,学生并没有形成客观全面的认识。课堂辩论就可以围绕“抵制日货是不是真的爱国”这个话题进行。辩论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也是整个过程的统筹者,应当适时引导,及时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不是旁观者。在唇枪舌剑的辩论过程中,让学生树立起理性爱国的意识。从而把课本单纯说教性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认识,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也就得到了增强。
2.多媒体技术
面对庞杂的内容,政治教师必须适当取舍,详略得当地进行讲授。对于重点内容,应当有大量的支撑材料,这些历史和现实的材料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有趣,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可信性,让学生直观感受,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精心制作课件。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应该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同时应选取恰当的材料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优秀的课件不是把搜集的资料简单地罗列,而是要有内在的逻辑性、层次分明,并用优美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够不断地刺激学生,让他们保持持久的关注,牢牢把握所学知识。
(三)重视社会实践在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性
早在1998年出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新方案中,就已经明确指出“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和研究。”课堂教学主要是传授理论知识,这些知识能否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进而指导学生的行动,关键是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加深认识。同时,高校担负着培养综合人才的任务,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早已不是单纯分数的高低,而是有无真才实学,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必须重视社会实践在政治理论课中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把加强实践教学当作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必要途径。
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安排可以联系实际多样化。例如,在讲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农村去实地考察,通过考察和走访,让学生加深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的理解,真实感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综上所述,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针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同时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增强自己的理论素养,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增强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孙耀胜,王燕丽.和谐校园构建中的大学生恋爱道德教育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32-33.
[2]李信.多媒体手段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84-85.
[3]杨小文.强化实践教学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60-61.
[4]唐国平,等.优化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的主要途径[J].江西教育科研,2006,(8):75-76.
[5]熊川武,等.实践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