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本课程开发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2013-04-29 00:44梁柏明
师道 2013年7期
关键词:活动课校本评价

梁柏明

校本、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模式”、校本研究等现已成为教育研究人员、教育管理人员和基层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概念。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最贴近、理解最深刻的莫过于校本课程开发了。许多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确立研究课题,对校本课程开发展开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然而,由于客观或主观条件的制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与价值不明确

新课程的一个战略是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课程决策权正逐步加大向地方和学校两个课程主体下放的力度。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决策权的下放,从而使学校课程结构得以调整、变化;另一方面,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是平等、自由、个性、开放的课程观与学生观的内在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价值问题。校本课程的实施,从宏观上来说,对于改革传统的课程结构与体系,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从微观来说,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不仅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形成教师个性,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与和谐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校本课程开发中,许多中小学校、教师,把校本课程开发看成“例行公事”的课改或一般教研活动,摆不正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程的关系,忽略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不明确,造成校长、教师、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甚至容易造成学校科研的恶性循环。

二、对课程开发的过程与程序缺乏认识

校本课程开发一般可以分为分析环境、设置目标、组织课程、实施课程与评价课程五个环节。有的在设置目标之前加上指定方案,在评价课程后加上完善课程环节,差异不大。具体来说,分析环境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起始阶段。学校环境分为学校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分析环境就是要求对包括社区、其他学校等外部环境与学校内教师的要求与课程开发条件等进行分析;设置目标是制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提纲或纲要,其基本依据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性质;组织课程和实施课程是指选择和确定课程的构成要素、内容和呈现方式,课程的原型评价,课程实验、推广和教与学过程等等,具体包括选择安排知识或活动序列、班级规模、时间(课时)安排,课程资源分配与其他问题等;课程评价是指对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学生参与课程、教师实施课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涉及评价的内容与方式,结构处理、改进等等。

由此可见,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许多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中喜欢“头脑发热”,课程确立没有制度,实施混乱,评价缺乏科学性等,这些都是要改进的。

三、对课程开发的内容形式与比例存在错误认识

在校本课程的设置、课程计划中,许多学校开设了选修课、活动课,并把选修课与活动课等同于校本课程开发,如此认识是偏颇的。首先,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综合、广泛的概念,不能归结为一种简单的课程类型。国家根据课程选择权的大小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或将课程划分为学术性(或知识性)课程和非学术性(或活动课)课程。校本课程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样式,可以是活动课,也可以是选修课,更可以是必修课;其次,校本课程开发与选修课、活动课的设置理念有很大的区别。选修课、活动课只是简单地根据课程要素与结构的需要而划分、开设,而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是一个新名词,更是一种新思想,它是一种崭新的课程理念,倡导的是一种课程研制和改革模式,以及基于这种模式的教师角色转换。(具体案例可参见上文《错误也是一种资源》——编者)

根据较早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的经验,校本课程在开发初期占总课程的比例应较小,在10%左右,以后可以逐步加大比例。但必须注意,我国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的特殊性:开发的背景与条件尤其是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校本课程开发占总课程的比例不能搞“一刀切”,不同地区、学校,甚至不同班级应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比例。

四、课程开发的活动与评价方式模糊不清

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有关学者认为,主要方式有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和课程拓展、课程的创编等(见吴刚平的《校本课程开发》一文),其中,课程选择与课程整合又是运用最普遍,操作程序最简单,效果最明显的两种。课程选择是指从众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决定学校付诸实施的课程计划的过程,如设置适应本校实际的选修课、活动课就是这种类型;课程的整合就是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在美国,就有把地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整合成社会学科的做法,我国许多中小学也有把社会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整合的传统。

在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许多学校盲目追求所谓的“校本”(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突出“校本”,却忽视“开发”(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造成校本课程开发名不副实。

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就像一般课程一样,它渗透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与一般课程评价相比,其特点表现为:它是以学校为评价主体的自我评价,是一种多样性的评价。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特点决定其过程是复杂的,要求评价主体素质较高,评价的标准、环境实现一定程度的标准化。许多学校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评价过程中,往往急功近利,表现为评价的目的不明确,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手段缺乏定量分析,评价效果不明显,甚至出现评价失控等等。

五、课程开发的其他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外,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还出现了如课程资源的认识问题,主要表现在: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把开发课程等同于编教材,忽视了教师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等;出现校本课程开发的困境或难题,主要有根深蒂固的大一统课程机制与校本课程开发制度的冲突、教师的课程意识与开发能力薄弱、课程专家欠缺等;校本课程自身固有的局限与缺陷带来的问题,主要有:课程开发使教学走向兴趣性,学术性得不到保证,对教师的主业精神要求过高,教师难以适应,对课程要求亦很高;其他问题如学校硬件不足,活动场地有限,教学资源缺乏等,都制约着校本课程开发的开展。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在我国,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新事物,在开发的过程中,问题的出现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只要深入实践,大胆探索和创新,坚持科学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方法,就一定能把校本课程开发推向一个新高潮。

(作者单位:广东湛江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活动课校本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活动课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