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骁
【摘 要】目前本地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现本文仅就本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目前壮族农村地区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尝试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壮族 农村 中学作文教学
与北方汉族地区和发达城市相比较,广大的壮族农村地区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上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特征,这对学习语文,即学习汉语和汉语文学而言,长期以来存在着一些难以突破的困难。笔者身处壮族农村地区中学语文教学前线,对目前本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有深刻的体会。现仅就本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为例,谈谈自己对目前壮族农村地区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的理解,并尝试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最高目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要求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然而,对目前广大的壮族农村语文教师而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最难教的就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也是作文。纵观之,目前壮族农村地区中学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一)材料贫乏,内容无新意
壮族农村地区的学生写起作文来总体的感觉是材料非常贫乏。许多学生反映,写作文时经常感到没有材料可写。很多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写作文时总觉得腹中空空、无从下笔,一些学生则依照作文选照抄一遍了事,写出来的作文当然会异常空洞、缺乏真情实感。造成学生写作材料贫乏的原因很多,第一,农村学生平时生活面狭窄、视野不广。许多孩子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本地,每天的生活就是“家—学校”或“宿舍—教室—饭堂”,这样,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机会就少了。第二,阅读材料过少。目前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很多,有报纸、杂志、电脑、电视,还有各种书籍等,然而,农村学生往往很少能接触到这些能够传递最新、最前沿的信息的媒介。第三,从观念上看,受教科书和作文选的误导,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只有教科书和作文选上的优秀作文所用的题材才是好的题材,而忽略学生身边真实的生活环境。
壮族农村地区的学生写出的作文在内容上还呈现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缺少新意。有一个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文题,题目是《明天》,班上四十几位同学就有十多位都写明天又要上某某课了,我又如何地不想上课,或明天要考试了,我又如何地担心等等,无法打开思路。这一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老师的引导不够,另外一方面则是学生缺乏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的训练。
(二)语言贫乏、不规范,缺乏表达技巧
很多老师反映,学生所写的作文往往缺乏文采。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首先,壮族农村学生在作文语言上先天不足。从总体来看,广大壮族农村地区的学生开始学汉语汉字的时间较晚,而且学习条件差。据统计,广西壮族人口大约2000多万,主要居住在桂林—桂平—钦州连线以西,其中,壮族人口在10万以上或壮族人口占30%以上县市共54个,占广西县市总数(90个)的60%。除贵港、桂平、钦州、上思、防城港5个县市以外,其他49个县市均位于南宁、崇左、百色、河池、柳州、来宾6个地市。这些地区,多属于山地丘陵地形,尤其是县城以下的农村地区,山多平地少,交通不便,长期与外界隔绝,在语言、文化上都少有交流。以笔者所在的马山县为例,马山县属于南宁市北部,面积2365平方公里,总人口50多万人,壮族人口大约占75.8%,约38.3万,主要通行壮话(北部方言)和桂柳话(西南官话)。马山县合群初中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壮族聚居的白山镇,部分学生来县内的各乡镇,这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主要以壮语为母语,县城长大的孩子则以壮语和桂柳话为母语,平时主要也是以这两种方言进行语言交流。这些孩子从小操壮语或桂柳话,到了上小学的时候,也就是五六岁时,才开始真正接触汉语,而这个时候,已过了学语言的最佳时机。情况表明,以桂柳话为母语的学生在学语文时往往比纯粹以壮语为母语的学生更有优势,这是因为桂柳方言也是北方方言的一种,同汉语在语法语音上较为相似,而壮语则与普通话相差甚远,不管是从语法上,还是语音上都少有相通之处,因此,对这些学生而言,学汉语无异于学习另一种陌生的语言。再加上没有很好的交流环境,所以往往学了数年都无法用普通话交流,即使交流了,也往往带有浓重的方言色彩,即俗话所说的“夹壮”。事实上,“夹壮”和“夹桂柳”都是本地学生普通话的重要特点,它们不只是语音上的表现,而在书面语上,则更多地表现为以壮话或桂柳话的语法结构来组词造句,例如“你走先”“我做得了”这样的话语就经常出现在学生的作文中。由此可见,“夹壮”或“夹桂柳”不仅对口头的言语交流产生严重的障碍,在书面上,也是造成学生作文语言不规范,不流畅的重要原因。
其次,在语言上的先天不足,后天无人弥补或弥补措施不力。农村学生的小学教育多在离自己家不远的村完小或乡小完成,初中则多在本乡的中学就读。一般而言,农村学生就读的小学和初中其环境比县城往往更差,教师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很多老师自己的普通话本身就不过关,学生也依葫芦画瓢,自然错上加错。更有甚者,一些小学和初中都还一直停留在壮话教学的阶段,学生缺少锻炼的机会。由此来到县城就读初中的农村学生在语言关上明显落后于县城学生,而到了中考,进入更高阶段的作文训练,自然漏洞百出。
(三)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
兴趣是做任何事的根本,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而言,只要有兴趣,学习起来就有劲,不累;没有兴趣,自然就会厌恶、烦躁、疲惫,也不可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一个原因是认为语文无用。长期以来,校园里流行着这样的话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似乎,数、理、化是最为重要的,而对于最最基础的语文课,则可以忽略掉。这样的观点,不仅仅在学生中流传,甚至在家长和老师的观念中也颇有市场。由于不重视,导致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集体倦怠,这是中学作文教学不利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本地壮族地区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基本沿用几十年来的老办法,一般都依照中学语文教材的要求,直接给出作文题目,教师稍微指点一下,然后就让学生写作文。作文课索然无味,这也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的重要的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作文难写。因为难写,而且很难有所提高,所以更对作文缺乏兴趣。这样就更造成了恶性循环,变成了永远都写不好作文。
二
总的来说,壮族农村地区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一是来自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因素的影响,例如交通不便致使学生视野不广,地区贫穷、设备不足致使学生可利用资料缺乏,先天的母语造成学习汉语不利等等;第二因素则是来自传统作文教学方式的弊端。从观念上看,老师及学生在作文观念上均存在着误区。如:为作文而作文,或为考试而作文;认为只有城市题材才是好作文;认为只有读很多作文选才能写好作文等等。在教学的技巧和方法上,作文教学一直未能找到能够对症下药的一味。因此,作文教学仍然是老大难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 深刻认识目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寻找源头,探索解决之道。
2. 从老师做起,从观念上纠正错误的作文观。主要有:
①为作文而作文,或为考试而作文。以目前的情况看,虽然让学生完全脱离考试的思想重负来学习作文是不现实的,但是至少我们应该灌输给学生一种正确的作文观,让学生知道学习作文不仅仅是考试的一种,最重要的是“为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作为人的基本需要。
②只有城市题材才是好作文。这个观点蒙蔽了许多学生的双眼,使他们忘记了周围的真实世界,而埋头编撰一些空洞的城市幻想。指导老师应该努力把自己和学生带出这个误区,有意识地去寻找一些与现实相关的例文,鼓励学生大胆地从生活中选取适当的材料,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有个性的文章来。
③只有读很多作文选才能写好作文。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作文选多以城市题材为主,不适应农村作文教学的需要,因此,农村作文教学应勇敢走出作文选的框框,选取其他的范本。例如一些关于农村生活的名著等。在这里,笔者并不是反对学生广泛阅读其他的优秀作品,而是希望借此来启发学生更好地关注现实,并从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中得到启发,从而改变错误的作文观,获得作文的愉悦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优秀文章。
3. 利用有限资源,扩大学生阅读面。教育部的“语文新课标”要求中小学生扩大课堂内外阅读量,小学生要求不少于145万字,初中生不少于405万字,高中生不少于555万字,比过去的要求都高出许多。目前,许多出版社都开出了一系列中学生“新课标”阅读读物,大多是中国或国外的名著。另外,“语文新课标”还要求学生加强“中外历史故事、中外民间故事”的阅读,如世纪出版集团出版的这套丛书,请专家编写了《中国历史故事》《外国历史故事》《中国民间故事》《外国民间故事》。从根本上看,这不仅增强了趣味性,也更贴近农村生活了,这是符合作文要求的。因此,作文指导老师应及时改变观念,放开手脚,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这一方面能使学生增加阅读的自由,另一方面也可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对于自己选择的读物,学生总是会更加有兴趣、更加用心地阅读。老师只要在阅读前或阅读后,作好相应的把关、指导和评价工作,做到因势利导就可以了。平时不仅仅是一些所谓的少儿读物可以读,对一些看起来高深的世界名著,也应引入学生阅读范围。如果有可能,像报纸、杂志、现代流行小说、本地流行的优秀民间故事范本等也都应纳入学生的阅读范围。尤其是本地一些优秀的民间文学范本,贴近生活,有的幽默风趣,有的寓意深刻,最重要的是,它植根于这块土地,学生容易理解,如能在作文中运用,将给自己的作文增色不少。
4. 增强作文课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写作文。以上所谈的几点其实对增加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都会起到或多或少的作用,然而,最直接能够吸引学生写作文的,还是作文课的趣味性。作文老师应该尽可能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精选例文、转变教学思维、改进教学方法等,这些都可以增强作文课的趣味性,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5. 针对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改革陈旧的作文教学方法。例如,针对本地学生汉语基础差的实际情况,可以制定普通话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即听、说、读、写相结合,以达到对学生的综合训练。首先,听。“听”的来源可以是电视,但更重要的是来自老师、同学的语言,因此,可要求老师、同学在学校里尽可能地讲标准的普通话。其次,说。“说”是对语言的最重要的运用。说得对不对,直接关系到写得对不对,所以,在作文课上,可以进行专项的口头作文练习,请全班同学共同指出其在语言句法上的错误。再次,读。这里所说的“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与“说”同步的口头诵读;二是阅读。无论哪一种,都应选一些经典的材料来读。口头诵读可以培养普通话的语感,阅读则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规范的汉语书面语言规范有感性的认识。最后,就是实际的写作阶段。针对农村学生汉语写作水平差的现状,作文指导老师应该认清作文规律,循序渐进,只要能让学生日有所进即可,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高要求,最终只会让学生失去作文的兴趣。
壮族农村地区中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有其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其语言、文化和资源上的困难将会逐渐得到彻底地解决。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壮族农村地区中学作文教学的老师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