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教学在钳工锉削训练中的应用

2013-04-29 06:27王力军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钳工圆弧课题

王力军

系统教学循环方法,从科学训练、因人而异、感觉反映、针对课题等环节阐述了在钳工锉削训练中对学生所起的作用。

系统教学钳工锉削训练应用系统教学是从系统出发展开教学,是一种由整体到局部、局部再到整体的循环教学方法。而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训练过程中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钳工锉削训练能力的特点难以体现,更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钳工是技能要求较高且最基础的专业之一,而钳工锉削又是钳工的一项重要基本操作。其主要是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切削加工,使其尺寸、形状、位置和表面粗糙度等都达到技术要求的加工方法,钳工锉削训练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在钳工锉削训练系统教学中应按照培养兴趣——科学训练——因人而异——感觉反映——针对课题等环节分阶段系统地循环进行。

一、培养兴趣

培养兴趣是系统教学锉削训练中的重要前提。要充分调动学生锉削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能干”向“会干”转变;由“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为提高学生们训练兴趣,采用口诀的形式来帮助理解和掌握各项基本操作要领。对学生来讲,锉削姿势正确与否对锉削质量、锉削力的运用和发挥以及学生的疲劳程度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兴趣口诀是:

两手握锉放件上,两臂继续送到头。

左臂小弯平如炕,节奏协调不用愁。

右臂纵向保平衡,左腿伸直借反力。

左手压来推不停,体心后移接地气。

上身倾斜紧跟上,顺势收锉体前倾。

右腿伸直不晃荡,接着回想前要领。

二、科学训练

科学训练是系统教学锉削训练中的重要保证。常言说,苦练不如巧练,训练的效果与训练时间有关系,但并不绝对与时间成正比。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是教学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学生体能普遍不足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尤为重要。如我们在“錾削”课题训练中穿插“游标卡尺使用”课题;在“锉削”课题训练中穿插“划线”课题;在“锯削”课题训练中穿插“錾子的刃磨”等。目的是通过系统教学由每个训练局部整合成系统,将单调枯燥的全天基本训练变为机动的穿插训练。基本动作训练结束后,穿插有关《钳工工艺》学的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从实践再到理论,这样就避免训练过程中的单调枯燥现象,从根本上保证了系统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是系统教学锉削训练中的有效措施。我们知道,学生素质有差别,体制有强弱,接受能力也有快有慢。因此,在训练中要因人而异,不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体能、素质的不同分出层次,制定不同的训练考核标准。即让体力充沛、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让体力不足,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吃得了”充分调动和维护好每名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和求知欲。

四、感觉反映

感觉反映是系统教学锉削训练中的实训目的。感觉技能是指与感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不同的专业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如汽车修理工能凭听觉判断发动机工作是否正常,在钳工锉削训练中,仅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是远远不够。我们知道钳工的操作主要用手来完成,培养出一定手感就更为重要,感觉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质量和速度,体现出学生的技能水平。对初级技工考核而言,加工的尺寸精度通常也要控制在丝米级,学生要对自己的下手有一定分寸。以锉削为例,学生需要了解当自己分别采用大板锉、中锉与油光锉时,每次锉削的锉削量心里要有个大概,以免下手不分轻重,开始尺寸超出忍不住用力连锉几下,就把工件锉小了。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多动手勤检查,常思考细观察。一般情况下,熟练的学生在锯割后留下约0.2mm的余量,使用大板锉连锉十次左右,将余量减少到0.1mm,然后使用中锉再锉削十余次,余量控制在0.05mm左右,最后用油光锉休整。经过系统教学锉削训练之后,循序渐进,熟能生巧,学生们的感觉技能和反应能力会不断提高。

五、针对课题

针对课题是系统教学锉削训练中的重要环节。在学生熟练掌握单项操作技能后,就要有计划地把各种单项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题练习,即对学生综合测量、综合判断、综合分析能力的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性课题有:

1.平面与相邻平面的形状锉削。其要点是平面与相邻平面的形状锉削关键在于定位及形状要求的锉削余量的把握,否则会导致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产生偏移。这就要求学生从划线开始来估计细锉的余量,也就是说粗锉要给细锉留出均匀适当的余量,余量的大小,需要反复的练习和体会。

2.平面与对应面的平行锉削。对于平面与对应面平行度的锉削技术要求较高,此时的两面关系不仅仅是余量的把握,还增加了尺寸公差的确定,这就要训练学生在制作工件到了最后的形成时,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要同时合格,同时还要注意对应面的平行度的公差。

3.平面与曲面的锉削训练。工件上有平面、有曲面,在一般情况下应先加工平面,然后加工曲面,这样便于使曲面和平面光滑连接。在锉削加工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平面与圆弧相切的部分掌握不好,容易发生位移或界限模糊不清。有效的方法是,先锉好平面,然后在平面上划出清晰的圆弧面与平面的相切线,在锉削圆弧面时,多用半径规检测并注意观察不要使锉削加工的圆弧面超出相切线,从而保证平面与圆弧面各自的完整性。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我们采用了系统教学的实训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努力让学生自己构建钳工锉削系统的训练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柳阳.论钳工实训八大原则.职业教育研究,2008,(9).

[2]曹润白.提高钳工操作技能一些尝试.职业教育研究,2007,(9).

猜你喜欢
钳工圆弧课题
浅析圆弧段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应用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外圆弧面铣削刀具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探析钳工锉削面凹凸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对提高钳工教学质量的思考
数控车削圆弧螺纹程序编制与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