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桥涵设计

2013-04-29 02:15杨树

杨树

摘要:由于黄土地基具有湿陷的特点,在进行桥涵结构建设时会遭受湿陷带来的危害。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桥涵设计时,不仅要考虑通常的设计规范,而且还应针对黄土的湿陷特点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笔者结合多年的设计经验,对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桥涵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对读者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区 桥涵设计 黄土地基

天然黄土在水的浸湿作用下,其本身受到的自重应力或者附加应力会使土本身的结构发生破坏,随即产生明显的湿陷变形。在水的浸湿作用下,黄土在应力作用下产生湿陷变形,根据所受到的原始应力条件的不同,可分为自重湿陷性土(仅在自重应力作用下)和非自重湿陷性土(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普通存在的是非湿陷性黄土,对工程建筑的意义较大。

1 黄土湿陷变形机理

目前研究普遍认为的较合理的黄土湿陷变形机理为:黄土在雨水浸湿时,其本身的胶结物质在经过一系列的物理或化学反应后,会产生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黄土在浸湿之后土体强度大幅减小,这是黄土产生湿陷的原因,黄土产生湿陷还应具备另一个条件,黄土中存在的空隙大小应大于周围颗粒的大小,这是种架空结构。黄土的湿陷特点会使建设于其上的桥涵结构物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如大变形下沉、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倾斜以及拆裂等,这些危害都将影响桥涵结构物的安全使用。因此,桥涵结构在进行设计时,除了遵守相关的设计规范外,还应重点针对黄土湿陷的特点认真考虑措施予以处理。

2 湿陷性黄土地区桥涵的勘察和桥型方案的选择

2.1 桥位重点位置的地质勘察

①采用专业仪器勘察黄土地层的年代、成因、土质成分、性质、胶结物的组成、黄土湿陷部分的厚度以及湿陷系数等。

②勘察了解桥位重点位置处是否存在不良地质现象,包括冲蚀、崩塌、滑坡、陷穴等,并分析这些地质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对桥涵可能带来的危害,才考虑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③勘察了解重点桥位处冲沟的形状、发育程度以及坡度的变化位置,还应了解沟头的变化形状和侵蚀情况,沟岸的稳定程度以及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

④勘察了解重点桥位一定范围内黄土地层的性质、下卧层的岩石形状、地质的构造状况以及地形变化情况。

⑤勘察了解湿陷性黄土在重点桥位范围内所处的具体位置,分布的范围大小和形成的原因,并且明确该湿陷性黄土的湿陷类型和湿陷等级。

⑥勘察了解重点桥位一定范围内存在的地下水的情况,包括地上水的埋深、深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及发育程度。

⑦收集调查其他建设于湿陷性黄土之上的桥涵结构物的工程经验,包括湿陷造成的桥涵结构的破坏原因和防治黄土湿陷的具体措施。

2.2 桥型方案的选择

对于桥型方案的选择,当黄土冲沟的沟岸稳定性没达到要求时,为了避免桥梁墩台的整体稳定性受到发育中的冲沟的影响,设计桥梁的长度应在符合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加长,留有一定的余地;在选择桥梁形式时,尽量考虑对不均匀沉降适应性较好的简支梁,并且预留一定的沉降空间,避免需用连续梁和悬臂梁,不得选用拱桥;桥涵涵洞的形式尽量选用钢筋混凝土矩形涵或者盖板涵,并且适当加大预留的涵洞拱度;在布置桥梁的孔径时,墩台的位置应避开陡坎一定距离,并且应给墩台预留足够的襟边,保证安全;不良的地质现象如冲蚀、崩塌和滑坡等都可能对桩周的土体产生剥蚀作用,因此在设计桩基础时,要考虑不良地质的影响,对于被消弱的有效桩长应采取措施给以补足。

3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

对于湿陷性黄土的危害,除了在构造上采取措施之外,还可从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土层压缩性和减小水的渗透性等方面对地基进行处理,消除地基以下部分或全部的湿陷性黄土,达到改善土层性质的目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3.1 重锤夯实

重锤夯实就是根据计算将一定重量的重锤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后,令其自由下落,通过这种方式的重复夯打,达到密实土层目的,从而改善了土层的物理性质,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减小了黄土的湿陷性危害,降低了土的压缩性。这种方法适用于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层,并且其饱和度应小于0.6,对于厚度为1.5m的湿陷性黄土重锤夯实效果最为显著。通过此种夯实的土层,其计算中的承载力可适当加以提高,但不可超过原有承载力的30%。

3.2 土垫层或灰土垫层

当处理较湿的地基时,可用土垫层法。对于含水量较大的地基,可以先将这部分土层挖出,放在特定的场地晾晒,使土的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接着再进行分层压实或夯实。土垫层的干重度一般大于16N/。设置土垫层这种方法可以使基础下一定深度的黄土层湿陷性降低,从而可以减弱黄土层的湿陷变形和渗透性,加强了地基的防水效果,土垫层的设置对其下未经过处理的土层也有一定的防水作用。灰垫层的设置效果比土垫层显著,原理相同。

3.3 预浸水

预浸水是在桥涵结构物修建之前先使湿陷性土层充分浸湿,让其发生湿陷作用,在湿陷作用结束之后在修建桥涵结构物,这种方法效果明显,对地表数米以下的黄土层的湿陷性有很大的减弱作用。

3.4 其他处理方法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用于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危害的方法还有灰土挤密桩法、旋喷法以及碱液加固地基法等,这些地基处理方法都能有效的达到要求。(上接第101页)4 桥涵的防排水设计

黄土要发生湿陷作用,水是引起这种作用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桥涵结构物时,要做好放排水设计,避免或尽量减小这种湿陷作用产生的危害,保障桥涵结构物的安全和使用。如果没有进行防排水措施或者防排水措施不够完善,在雨水的长期作用下,地基的湿陷作用会使桥涵结构物产生一定程度的危害。因此,为了桥涵结构物的长久安全,必须重点考虑桥涵的放排水设计。

对于黄土地区桥涵,当进行防排水设计应遵循迅速引离、分散迳流、降低流速、加固沟渠以及防止地表水积聚而下渗的设计原则,同时对于边坡和施工坡还应采取相应的防冲和防渗措施。桥梁的桥面应采用集中防水的方式,通过设置排水沟将集中起来的水排出桥梁场地;对于可能遭受雨水浸湿的桥涵地基,应在沟床的表面铺砌浆砌片,铺砌的范围应大于同种类型的桥涵结构,同时加大垂裙的深度;当桥梁的选址位于发育中的黄土冲沟时,此情况应特别注意,可以采取综合防治的方式,通过将截水沟内的水流改变方向,对坡面采取措施防治以及加强支挡结构等科学合理的措施,达到防止黄土冲沟对沟岸的长期侵蚀的目的,从而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性能。

防排水设计时还应考虑施工阶段的防排水要求。施工中可根据需要修建永久性的防洪、防水沟,也可简单修建临时性的;用水设施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基础上,还应做好漏水措施,并尽量将其放置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当进行地基处理或者较大的土方工程的施工时,应尽量避开雨季,同时做好措施避免地表水进入基础的坑槽内;当无法一次性全部完成基础工程时,应在基础上覆盖大于50cm的土层加以保护,等到下次施工时在予以挖除;施工中设置沉降缝时,应采用柔性材料对沉降缝进行填塞密实,并且在沉降缝的周围用不透水的土进行封闭,严格防止漏水。

5 结语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桥涵结构设计时,应特别重视湿陷性黄土这种不良地质的危害。在做好充分的工程勘察的基础上,针对性的进行桥型方案的选择,同时应采取措施对桥涵结构物的地基进行适当的处理,合理有效的地基處理方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供土的性质,降低黄土湿陷性的危害,而且应重视桥涵结构的防排水设计,最终才能保证桥涵结构物的长久安全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工程地质手册编写委员会.工程地质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夏世龙,李利侠,陈惠芳,杨春明,陶景涛,洪敏.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1(02).

[3]井彦林,仵彦卿,林杜军,胡志平,李晓光,张志权.黄土的湿陷性与击实试验指标关系研究[J].岩土力学,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