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激活高中语文课堂

2013-04-29 01:57苏天玉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语文课语文课堂

苏天玉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对课堂上学生的兴趣不高,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而感到“头疼”。从根本原因上看,这是由于很多学生和家长把高考作为了学习的最终目标。在这种功利思想的指引下,很多学生失去了欣赏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的积极性。在语文学习中,只是为了考试取得高分而进行机械的记忆,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不足。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喜爱语文课呢?笔者在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精心选择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授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教学《雷雨》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通过表演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从视觉上体会荷塘月色的美。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能让学生提高对语文课堂的兴趣,那么就是适合他们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使课堂教学真正地做到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1)巧置悬念,抛砖引玉。好奇心是每个学生的特点,他们对所好奇的事情有强烈的兴趣。针对这一点,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可以在教学中设置悬念,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能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为寻求所设悬念的答案而进行主动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做法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如我在教学《失街亭》时,学生预习之后,我设置悬念:假如街亭未失,孔明能够一统中原吗?学生对这个问题都非常感兴趣,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这种氛围下,我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带着疑问进行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创设情境,以境致情。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各种教具和多媒体辅助进行语文的讲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思维速度,扩大学生的视野。通过与课文紧密联系的情境的创设,学生在听、看多方面的感官刺激下,能更迅速地获得有用的信息量,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能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方面,而是从各个角度进行思考。例如,我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时,通过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使他们深刻感受到了黑人所遭受的各种不平等待遇。他们对黑人产生了同情。在这种情绪的支持下,学生对课堂学习都很积极,热烈探讨,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3)利用朗读,以读促趣。在现在语文教学中,比较好的教学方式是“读悟式”教学。通过读来感悟书中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来了解课文讲述的内容;通过读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的真情,在朗读中和作者发生共鸣。通过读,学生能深刻体会到荷塘月色的美;通过读,学生理解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难险阻。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朗读中提高学生的文字描述和表达能力。通过不断的读,可以使学生的理解力和思维力有很大的提高。在这种进步的驱动下,他们对语文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对语文课会越来越关注。在兴趣的引导下,使学生能更深地探索语文知识的内涵。利用朗读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利用兴趣又促使学生能更好地、更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从而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激活课程资源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占据了很大部分的比例,通过学习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可以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陈建翔博士说:“当孩子忘我地投入地做一件事的时候,他(她)就是天才。”只有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去吸取,去探索。所以,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使他们对课堂上所讲述的知识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激情绽放,展现出他们的智慧。

(1)针对学生的基础,用活教材资源。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不相同。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对语文的理解能力都得到提高,教师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灵活的讲授,让好学生通过听讲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提高把知识内化的速度。对于中等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点,用兴趣引导他们保持对语文课堂的热情,为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努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多对他们进行鼓励,增加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逐步提高语文水平,使他们做到喜欢语文课。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可以从教材中揭示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生活哲理,还能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语文的踪影,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对语文课堂的热爱,达到让他们喜爱语文课的目的,提高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兴趣,能较好地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从而达到净化心灵,提高自学能力的目的。

(2)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灵活的讲授,不能只是依靠教材。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学习,以提高自己对教材的驾驭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促织》一课时,让学生对课文的结尾进行改编。学生都积极思考,其中有一位学生把课文结尾圆满地结局改编成了一个悲剧。这个改编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有神话色彩的结尾能更好地揭示课文所蕴含的内容;有的学生认为改编的悲剧才符合当时黑暗社会下穷苦人民的真实写照。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明确“对话精神”在文本理解的重要意义。这里所说的“对话”,不仅是一种语言的形式,更是师生与文本之间,师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是用理解、反思和质疑当然也包括赞赏的眼光和心态来学习语文。比如,我们学《史记》中的《鸿门宴》、《项羽本纪》,我们如果用心体会,就会发现太史公对项羽作为一个悲剧英雄所具有的人格魅力是抱着高度赞赏的态度来评价的;扬项羽即意味着某种程度的贬刘邦,而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如果我们继续思考,就会发现太史公的作为汉朝臣子蔑视至尊的权贵而又不得不隐晦表达的深层用意。也许这种解读,未必符合史学专家的正统,但是谁都不能否认,这种语文学习可能就是太史公和我们后人在作跨越千年的对话,哪怕这种对话可能有着许多误解的成分。我想,如果我们在处理教材时设置相关一些相关的情景,介绍一些背景知识,学生自己就可能把思考推进到这一层面。

这种“对话精神”同样也应该存在于师生之间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之中。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处理时,应该考虑到如何使课堂上教师以参与者的平等姿态与学生一起开展思想和认识的对话,应该考虑到如何有利于师生共同完成对文本的探究。

在现在社会中,人人都追求高效率、高能力,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自主提取知识的能力,自动自发学习的能力,使他们不仅能从语文课本中吸取知识,还能举一反三,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还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能使学生在“书海”里自由自在地遨游。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自己声情并茂的讲授,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殿堂的奥妙。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让他们的语文内涵越来越丰富,语文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的效率就会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语文课语文课堂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可怕的语文课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