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本企划是源自日本的一种全新的成本控制模式,其在运行过程中将管理会计、组织、价值工程系统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产品研究开发设计阶段的综合成本管理系统。因其可同时形成低成本、多功能、高质量的产品,且在上世纪70年代帮助丰田汽车解决了成本上升的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以成本企划的基本原理为基础、重点探讨了成本企划的运行、成本企划的优缺点、成本企划的改进,以及在此基础上得出成本企划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成本企划 目标成本管理 成本挤压 成本压力传递
1 成本企划的定义及总体框架
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是一种事后管理,即先设定标准成本,对比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找出原因,进而提出改进措施。而成本企划是一种前馈控制的成本管理模式,它是根据市场情况估计新产品价格、减去期望目标利润,得出该产品目标成本,然后再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可见,成本企划以成本的发生源泉为着眼点,以成本发生前的周密分析为立足点,这是不同于传统成本管理的现代成本管理思想的巨大飞跃。
作为一种先导性和预防性的管理控制机制,前馈控制是成本企划的实质。它是针对于未来的必达目标,适时的调整当前的方法和步骤。成本企划融合了管理会计、组织、和VE系统等。
①管理会计系统。目标成本的设定和细分、路标式管理系统等是其主要子系统。其中目标成本的设定是成本企划的核心,企业的成本优势是通过对目标成本的有效管理和控制来实现的。新产品目标成本的设定通过容许成本与设计成本来实现,其中容许成本是以市场价格为前提,减去经验设定的目标利润来制定。由于激烈的竞争环境,导致每款产品新功能增加、价格很难提升甚至下降,这就使得容许成本面临严峻的挑战。而设计成本是从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出发的,以顾客所需的角度来设计新产品的功能,同时还要考虑由于技术、材料的革新等对降低成本带来的可能性。由此可见,成本企划中成本目标的设定具有市场导向型特征。目标成本确定后,下一步要进行的是目标分解过程,将目标成本分解直至最小单位的零部件。路标式子系统是把目标成本分成几个阶段里程碑目标,经过各个阶段的反复成本评价和设计评价,在确认达到该阶段里程碑目标时,再进入下一里程碑阶段。
②组织系统。新产品开发通常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该结构中团队成员受各职能部门和新产品项目经理的双重领导),即设立一个跨越各个职能部门负责新产品开发的项目经理,负责从新产品概念的决定直到营销为止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成本企划采用的是橄榄球和供应商关系管理的具体组织方式。橄榄球式组织方式是指与新产品开发有关的职能部门负责人或团队拥有相对的影响力,即影响新产品开发前期、本期和后期等。供应商关系管理是指从新产品开发的期初就让供应商参与进来,不仅能够从供应商那里得到有利于新产品开发的意见,还可以促进供应商也实施成本企划,达到降低零部件成本的效果,同时期初就让供应商参与可以缩短新产品开发期间。
③VE系统。VE系统(价值功能系统)由功能与成本权衡、成本报表制作子系统构成。功能与成本权衡系统从产品的功能和成本出发,在各自允许范围内进行权衡,从而把提高功能和降低成本统一在最佳方案中。成本报表是针对产品开发进行成本估算而制定的一系列的估算制度,并制定相应的报表。该估算制度包括了从成本设计、开发、目标成本分解与细分、方案评审、产品功能和规格的全过程。
2 成本企划的原理、特征和流程
2.1 成本企划的核心原理
①成本挤压。新产品的开发设计首先要在图纸上进行规划,这种图纸规划是对新产品生产成本的预演,由目标成本对预演过程进行成本挤压。这就意味着成本企划的立足点是产品的规划、构想和设计阶段,其前提和核心是目标成本。目标成本是以市场为导向型的,考虑顾客对产品的功能、质量和价格需求因素。通过成本挤压,在可允许成本的范围内将市场竞争的压力传递给产品的设计者和提供零部件的供应商。
②成本压力传递。目标成本设定后进行目标成本的分解,将目标成本压力传递给各个责任中心,从而将零部件层次的压力转移给供应商。供应商为保证提供该零部件获得预期利润,就必须设法设计出符合要求的零部件,这样就将供应商也纳入成本企划体系。这样,成本企划超出了单个企业的界限,实现了企业与企业的联合,提高了新产品制造和零部件供应商的竞争实力,使得成本企划的范围从制造过程转向涵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
2.2 成本企划的特征
①市场导向型。成本企划是以市场为导向,分析消费者最可能接受的价格,扣除企业预期的利润,计算得出目标成本。当然,消费者最可能接受的价格是建立在该产品的质量、功能基础之上的。由于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产技术、生产材料进一步地更新,导致产品的生命周期逐渐缩短,这就给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企业要想立足于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必须以高质量、多功能、低成本和最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为立足点。再尽可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功能的同时,把产品的成本降到最低,从而完成企业设定的目标成本规划。
②源流成本管理。源流成本管理是是区别于传统成本管理的主要标志之一。传统的成本管理的控制重心在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而源流成本管理思想把产品成本控制的重心转移至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通过图纸规划进行产品生产的预演,检测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否达到目标成本的要求,进而决定是否可以进行生产,若预演的结果不能达到目标成本的要求,则需要对产品进行重新的开发、设计和对目标成本的重新预测,若仍不能达到目标,则需要重新审视该产品的生产是否具有可行性,这样就避免后续产品制造过程中大量无效成本的产生,从而节约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③成本注入。通过图纸对产品生产进行预演,利用图纸规划排除各种对产品生产无效或低因素的作业成本,以达到目标成本的目的。图纸预演是模拟产品生产的现实条件,预演时的各种条件就是产品实际生产过程中各项具体要求的体现,将产品成本随同产品生产进行一并注入,即在将材料、零部件等一起加工装配产品时,将成本也一并装配进去。通过价值工程的方法求解出最佳的产品成本结构,这就等同于在产品前期就已经确保了最优成本的可能性。
④前馈控制。相对于事后控制这一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而言,成本企划是一种产品成本的前馈控制模式,它主要针对产品成本的源泉进行控制。成本企划认为,产品成本的70%以上在产品开始设计时就已经注入,进入生产阶段后,产品成本中可改善的空间已经很有限,因此,为避免后续制造过程中出现大量低效或无效的作业成本,要将产品成本的重心由产品的生产制造阶段调整至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
2.3 成本企划的运作流程
通常成本企划的流程是:①产品企划。②目标成本。③目标成本分解。④目标成本达成。⑤实施生产准备。⑥初期流动管理。
其中从产品企划到目标成本是成本企划的核心阶段,成本能否降低是在这一阶段得到体现。如果在该阶段不能达到目标成本,则需要对产品进行重新的设计、开发,直至该阶段能够实现目标成本,然后才可以进行下一个步骤目标分解。目标分解可以按产品的功能、结构等进行分解,直至分解到零部件或每个责任人,对成本进行循环的挤压,以使目标成本的达成。目标成本的达成也就意味着产品可以进行生产,因此需要做好产品生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产品的顺利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最后,通过期初流动管理解决产品生产可能存在的潜在的不利因素。由几个阶段的良好的衔接和控制,最终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
3 成本企划的缺陷
通过详细的阐述了成本企划的定义、总体框架、原理、特征、具体的运作流程,我们也可以看出成本企划的不足之处。
首先,未来不可预测性加大了成本企划的风险。成本企划首先要求企业参照当前的同类或类似产品的价格来制定产品未来的销售价格,同时扣除预期的利润,得到容许进行生产的目标成本。由此可见,成本企划是以估计未来的产品售价为前提的,而这一因素又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宏观政策的改变、替代品的影响等都很可能使得产品的未来价格与估计价格之间有很大差异,从而使得成本企划的工作成为徒劳。并且该状况一旦出现,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这种经济损失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很可能是致命的。
其次,忽视了产品价格与成本的最优匹配。产品的价格和成本的匹配不仅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消费者也会通过产品的价格对产品的成本形成初步的印象。如果产品的成本过低,消费者自然会认为该产品的质量很可能不好,從而放弃对该产品的购买。当然如果产品的价格偏高,消费者会认为没有必要花费这么多在该产品上,可能会寻找其他的替代品或其他产品,同样会放弃对该产品的购买。由此可见,企业应该将产品的价格与成本进行适度的匹配,最大限度地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而不是一味追求产品成本的最低,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价值。
再次,矩阵组织结构的局限性。由于成本企划采用的是矩阵式的组织结构,由于这种组织结构本身的局限性,使得成本企划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成本企划小组的成员是为了新产品的开发、设计而结合在一起的一个团队,他们来自不同的部门,自始至终受到原来部门的领导,同样在新的团队中也要受到该项目经理的领导,由此可见,成本企划的小组成员受到双重的领导。然而双重领导恰恰是管理实务中应该避免的,否则一旦出现上级意见不一致时,小组成员将不知如何去做。
最后,成本压力传递可能存在风险。成本企划具有压力传递性,即将压力向下传递直至零部件、原材料,这就要求企业无论是自制零部件还是外购零部件,都必须满足目标成本的要求。但如果下游的压力过大,他们很可能采取减少功能、降低质量的措施进行应对,这样会丧失顾客最终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利益。同时,供应商了解产品的最新信息,使得产品的生产机密可能外泄,一旦供应商将企业的机密外泄,对企业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4 成本企划的改进意见
通过对成本企划的缺点分析,我们提出以下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①对产品的价格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化解成本企划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虽然产品的未来售价很难准确地估计,但企业应该通过密切关注产品宏观政策的变化、顾客需求偏好、竞争者的动向以及替代品等等来对估计售价进行及时的调整,将企业的风险尽可能地降到最低。
②通过实现产品价格和成本的最优匹配,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可以采用市场调查的方法,获得消费者最可能的消费倾向和偏好,如产品的功能、质量、价格等,进而对产品的生产进行调整,以达到成本和价格的最优匹配、消费者需求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③有效降低矩阵组织结构风险。企业在认识了矩阵组织存在的风险后,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将这种风险降到最低,企业可以采取赋予小组成员较高的权限,较好的待遇等进行协调。
④处理好与供应商、消费者等的关系。企业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正确处理好企业与供应商、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共同应对来自市场竞争的考验。
5 成本企划给我国企业的启示
通过分析成本企划的缺陷,我们提出了改进成本企划的几点建议,进而为成本企划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提供更广泛的前景。
首先,通过成本企划把传统的成本管理重心由生产制造过程转移到产品最初的开发、设计阶段,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并通过图纸规划,对产品的生产进行预演,同时采用市场导向分析法,将顾客的需求考虑在内。由于既将市场因素考虑在内,又考虑了目标成本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低效或无效成本费用的发生,进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企业成本企划的前馈控制对企业产品生产的成本控制具有很大影响,我国部分企业可以考虑借鉴。
其次,成本企划在产品开发、设计的前期,增加了供应商的参与,这样就将供应商也纳入成本企划体系。这样成本企划超出了单个企业的界限,实现了企业与企业的联合,提高了新产品制造和零部件供应商的竞争实力,使得成本企划的范围从制造过程转向涵盖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这也是我国企业可以借鉴的地方,通过这种跨企业之间的联合,使得整个社会企业的生产成本达到最优,从而使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提高。
本文通过对成本企划的定义、原理、特征、运作流程、缺陷及其改进建议的详细分析,提供给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控制的参考方法。但我国企业在尝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环境因素,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切记生搬硬套,盲目尝试。
参考文献:
[1]周海荣,李玲.成本企划的不足及其改进建议[J].财会通讯,2004(5):28-29.
[2]黄芳,金慧.成本企划的运行机制及其启示[N].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7-90.
[3]王芳.成本企划原理及约束条件研究[J].时代金融,2012年(7):4-5.
[4]苑方琦、李桂芬.成本企划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8):118-119.
[5]姚维玲.成本企划综述[J].财会月刊(综合),2006(9):70-71.
[6]赵秀芳.试论成本企划及其创新[J].生产力研究,2004(1):153-155.
[7]张钊琳.日本成本企划对我国企业的借鉴[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398):46-47.
作者简介:
尚振生(1977-),男,河北沧州人,中国联通河北省分公司集团客户事业部高级主管,管理学硕士,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与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