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秋玲
摘 要: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地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关键词:德育;教材德育;活动德育;家校德育;环境德育
德育是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的工作重点,必须充分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工作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日常实践中,我们通常是从课内、课外、家庭、社会等方面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通过班主任和各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德育,通过各种活动来体验德育,通过家校合作来提高德育的效率,通过观察社会现象帮助学生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爱国爱人、会学习会生活的美德,不断完善自我。德育工作要坚持不懈才能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以下几点是我对德育工作的粗浅认识:
一、抓好各学科的德育教学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学科教学不能忽视德育教育。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就是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的“教书育人”必须既要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对学习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语文和思想品德课的德育较为明显,其他学科的德育教学并不能放松。如,体育课上接力赛活动的教学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如,科学课《植物的生长变化》的教学,学生从我们身边熟悉的植物开始了解一粒种子经历出土、成长、开花、结籽、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过程的同时,还会受到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要保护花草树木的情感渗透。如,音乐课某一首歌的学习,除了记住它的音调、节奏、歌词,学会唱的同时,还应该结合歌词的内容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产生热爱生活、感悟生活的情感。如,学习《元 角 分》时,既要使学生认识钱币的进率会做相应的练习题,又要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钱币的作用以及培养积少成多的节约意识和把钱花在刀刃上不乱花钱的美德。
各学科相互配合,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使学生的德育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二、关注时事的德育
德育方式灵活多样,教师不能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部分学校教育依然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德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我们教师要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结合国家、国际时事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学生德育学习的氛围。使德育做得扎实有效。例如,观看神舟十号的发射报道、雅安地震救援和捐款等一系列活动,使大家既对语文、思想品德课的相关内容的学习有更深一层的领悟,又对班风、校风建设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同学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的和谐氛围从而形成。
我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帮助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能力。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大爱事迹,充分认识人性美。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地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实践活动促德育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的满堂灌和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不但激不起其兴趣,而且会使小学生厌倦。只有把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只有让我们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才能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达到较好的德育效果。因此,我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
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结合《可贵的沉默》《妈妈的账单》的教学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有的学生第一次洗了自己的衣服。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出了他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了自己的心灵,达到了在生活中感受爱、学会爱、回报爱的目的。
另外,我在课余时间还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小组合作收集简报、自己动手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语文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练丰富,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四、加强家校联系,提高德育效率
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体现在期望孩子学业有成并愿为此付出自身所能给予孩子的各种努力。只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许多父母围着孩子团团转,舍弃了自己的许多追求,一心只为孩子计划,结果却事与愿违。孩子的自私、褊狭、贪图享受、盲目攀比、说话伤人、做事任性,常常惹父母垂泪,导致家长对其束手无策以至于放任不管。因此,我们学校、教师有必要配合、指导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方法,树立起教育管理孩子的信心和责任感。
1.加强家校联系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从而提高德育的效率。学校应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这些活动有利于提高家长的教育认识,提高家长处理孩子问题的技巧。
2.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活动,可以拉近家校距离,密切家校关系。以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使家长对自身担负的家庭教育的职责既有正确的认识,对处理孩子德育方面出现的问题又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在实际德育中我们要做到学校、社会、家庭三方携手,形成德育合力,最终达到提高德育的最佳效果。
五、创建德育环境,提倡环境育人
德育不能只停留在校内和书本层面,而应充分利用国家、社会的力量,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齐抓共管。人是环境的产物,青少年更是如此。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小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处处给孩子做榜样,要传递孩子正能量。千万不要说一套,做一套。社区是孩子的成长大环境,社区管理部门要传递给孩子正能量,社区管理部门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给家长和孩子留下只会收钱,不会做事的印象。政府监管部门各司其职,让残、假、伪、劣商品远离消费者,让荣誉和诚信成为每个人的骄傲。因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成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使命。因此,打造一个清新、安全、诚信的社会,努力使学生朝着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事的方向前进,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社会人,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
国家的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先锋首推德育。正如《公民道德歌》所唱的:“人生道路上,有德才能行。”
(作者单位 新疆兵团第四师六十六团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