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
技工院校学校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最佳时期。如何结合当代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善德育教育措施,是本文所要讨论思考的主要内容。
思想道德问题原因措施一、技工院校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1.自控力差,法制观念淡薄
目前在读的中职学生都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大部分是从小就被全家人视为掌上明珠,称作“小太阳”的独生子女。由于长期生长在家人百般呵护的溺爱环境当中,这些孩子普遍养成了任性、自私、唯我独尊的性格。侧重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我满足。表现形式有:损坏公物、破坏环境、扰乱秩序、打架生非、抽烟酗酒等。劳动观念淡漠,不注重勤俭节约,行为自控能力差,自律性不强。花钱无计划、奢侈浪费,还自诩为“日光族”;佩戴手饰、比吃穿、赶时髦。相当一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视校规校纪于无物,将违反纪律当作家常便饭。迟到、旷课、上课睡觉、玩手机、甚至逃学、夜不归宿等现象在许多学生身上表现突出,且屡教不改。
2.思想不求上进,无目标无理想
思想上不求进取,对前途悲观失望。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在拉动以升学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大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压缩了中职院校的生源群体,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平均文化基础一落千丈。据统计,目前有2/3的新生未达到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其中相当一部分甚至没有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文化水平。因此,在学习上得过且过,目的不明,缺乏动力;职业理想模糊,职业目标不明,认为现在学的不一定将来有用,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想混个文凭;有的是父母觉得孩子还小,在学校有老师管着就行,等等。突出表现为:意志消沉、无所事事、生活懒散、贪图安逸、今朝有酒今朝醉、谈恋爱、找对象、搞破坏等。一旦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就哭天抹泪,无所适从,甚至自暴自弃,意志消沉。
3.片面追求物质享受,精神世界空虚
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加之部分媒体和影视作品的错误导向,部分学生在生活上片面追求物质享受,食必精品、穿必名牌。过分追求物质享乐使这些学生缺乏高尚的人生理想和长远的奋斗目标,精神世界极度空虚。大部分学生只对时尚潮流、体坛动向、歌坛动向和影视界的动向感兴趣,而对公民道德素质、科技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风气等问题则无动于衷。
二、导致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不利因素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往往与家庭的不良影响相关。如有的家庭家风不正;有的家庭成员行为不检点,作风不端正;有的父母离异导致家庭结构破坏,有的是单亲家庭,有的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留守学生等,但影响更大的还是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有的家庭家长缺乏对孩子内心的了解,缺少与孩子的对话、沟通与交流等,致使学生缺少健康成长的环境、缺乏正确引导,容易形成不良品德。
2.社会压力的影响
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化,各种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言行充斥其中,如聚赌、斗殴、黄色书刊、音像制品、吸毒贩毒、封建迷信等等,很容易使青年学生受到污染和毒害。又因青年学生喜欢交友,且容易结成小群体,而某些落后的小群体的不健康甚至不法活动,很容易使他们受到不良影响。
3.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不足
由于受片面追求就业率的影响,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重视职业技能教育而忽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现象。只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把握,却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把智育当“硬件”来抓,德育当“软件”可有可无,结果“软件”真的软了,“硬件”也没有真正地“硬”起来。
4.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就读中职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能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喜欢用狭隘的视角、个人私利、宿命论的观点来为自己消极的人生价值观作辩护,加之外部环境的影响,更使其人生价值观显现出享乐性、功利性。当面对社会的变革、家长的期望、考试的竞争、就业的压力等多方面冲击时,很容易产生恐惧、自卑的心理,将自己束缚在“我不行,我不如别人”的阴影里面,造成了走出校门“底气”不足的状态。
三、改善现状可采取的措施
1.寓教于学,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
彻底改变概念化的空洞理论说教和运动式的一阵风的做法,代之以德育教学为主、各种活动为辅的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的德育教育体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在学校内设立心理咨询室
现代的中职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来源广泛、各种思想鱼龙混杂的多元世界里,学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对此,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通学生心理中的不满等不良情绪,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切实加强德育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园氛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是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潜在课堂,是培养人的外在条件。通过环境氛围的熏陶可以内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在这方面,学校首先要严肃校规校纪。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优良的校风,才能弘扬正气,顺利地实施德育教育。
4.多与家长沟通,建立完整德育教育体系
通过与家长交流,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从而分析其心理状态对德育教育工作不利影响。老师应多和家长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及时帮助家长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态度,特别要求家长重视自己对孩子的评价,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使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是能够成功的。学校可以广泛发动家长、班主任,积极与习惯不良的学生结对子,有针对性地开展情绪稳定性训练、挫折承受力训练、动机持久性训练、相融合群性训练、开拓创造力训练,等等,并形成交流笔记,由学生处、教学处、心理咨询处共同研究,形成一套有针对性、可行的行为不良干预办法,建立完整德育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侯怀银.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M].长沙: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2]檀传宝.德育美学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3]孙彩平.道德教育的伦理谱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瞿葆奎.教育学文集·德育[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