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先
摘 要:新课改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培养成勤于自主学习、善于交流合作、乐于处理信息、勇于实践创新的“多面手”。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体验式教学旨在让学生勤于动脑,勇于动口,善于动手,达到眼、耳、脑、口、手并用,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乐园。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策略
体验式教学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崭新教学模式。它是指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体验中达到内心反省、内在反应或内在感受,是教学过程中认知、情感和意志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涉及对自然事物、社会现象及人自身的认识和评价,强调全身心参与,重视直接经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尤为重要,因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不是空洞说教、强硬灌输,而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要用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感悟。
一、新课改呼唤体验式教学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彻底改变传统的接受性或被动接受性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耳朵聆听、嘴巴说现实生活,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体验和感悟现实生活,特别要用自己的方式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它强调: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在师生精心设计的活动中,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会渔的本领,通过课内外体验活动,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升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能力培养,关注学生体验,已成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二、体验式教学能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纵观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不难发现:在以灌输知识为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当作灌输知识的机器,教师更多关注学生机械的死记硬背上,而忽视学生的活动体验,这是严重违背教学规律的。而当代初中生思维敏捷、喜欢动手动脑,他们已不满足于传统教学模式,厌倦空洞说教,他们需要到社会这个大舞台去体验,体验知识、体验生活、体验做人的道理。所以,开展体验式教学能够打破传统封闭式教学模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而体验式教学更多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自我体验、自我感悟的主体。课内外活动场所则成为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自主探究的大舞台。在体验活动中,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验,师生之间不再是上下级或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是民主、平等、开放、合作的关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师生真正是活动体验的共同体。
三、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新课改需要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有新的教学观念,更需要教师采取新的教学策略。为此,教师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出新颖独特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中体验快乐,最终使学生走上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实现之路。在教学中,我尝试以下几种做法:
1.设置情境体验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头能否引人入胜,能否让学生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来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场景不断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如,我教学九年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我创设这样的情境:下周就是十一黄金周了,小明和小华是某中学九年级学生,他们的父母准备黄金周带他们去旅游,小明家喜欢“民族风情七日游”,小华家看重“港澳台七日游”。我们今天这节课的主题是:“十一黄金周,我们去旅游”。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联系起来,教师可以把教学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开展生活体验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它告诉我们:从书中学到的知识是不完善的,只有通过自己身体力行去实践,才能获得全面的知识,它强调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就成为思想品德教学的生命与灵魂,同时也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把书本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经分析、综合又会转化为间接经验,如此反复,就能在体验中去学之,去受之,去用之,再学之。如,我教学九年级《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就布置一项任务:请同学们利用双休日,回家对家乡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可选多方面,也可选某一方面(如水污染、森林破坏严重、校园垃圾处理不当等)要求学生设计出问卷调查表,与家人、朋友、老农进行座谈。通过调查,要求进一步分析当地环境总体状况,当地人的环保意识,当前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及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等,让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3.注重心理体验
心理体验过程是心理活动体验的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是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处在初中阶段的青少年的心理变化更激烈动荡,这一时期是他们人生情感体验非常丰富又易于变化的“危机期”。这就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尊重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心理体验活动如设立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理咨询信箱或设立心理咨询QQ聊天室、开展心理讲座、心理测试或心理问卷调查等活动。让学生敞开心扉交流沟通,在师生之间搭建一座平等、互信、融洽、和谐的心灵桥梁。如,我教学七年级《拒绝不良诱惑》时,我出示了检测学生的自控能力的12道心理测试题。每道题可分为不同的分值,测试结果以分数为界可分为四类。面对测试结果,有些学生激动不已,他被测试为自控能力较强这一类,并表示将继续保持;而少数学生低头不语,他被测试为自控能力较差这一类,他感到很羞愧,但同时激发了他要增强自控力的决心。通过这组心理测试,帮助学生了解了自己的自控能力水平,为抵制不良诱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运用类似的心理测试,加深了学生的心理体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整合信息体验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它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同时,但也常使初中生身陷信息难以整合的泥潭。面对鱼目混珠、真伪难辨的信息,教师应指导学生对信息进行辨别、分类、筛选,然后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分析与整合,就能提升自身能力。信息整合体验过程就是学生搜集信息,并运用科学方式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也是主体主动参与、自我思索、自我提升的过程。如我教学九年级《学会合理消费》时,课前,我要求学生到银行,找银行工作人员了解一些理财小知识。还可到保险公司、股市等了解保险、股票、债券等知识,我们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获取有关银行、债券、股票、保险知识的途径,可以通过以下网址了解银行、债券、股票、保险如:http://www.pbc.gov.cn/(中国人民银行网)http://www.chinabond.com.cn/chinabond/index.jsp(中国债券信息网)http://www.ins.com.cn/e_magazine/magazine/week7.asp(保险e周刊)。
上课时,部分学生还出示实物如存折、银联卡、学生保险单并作简单介绍。通过学生搜集、整合这些理财常识,对培养他们的理财意识有很大帮助。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体验式教学尤为重要。通过活动体验,学生学习知识不再局限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增长过程,而是一个形成个性良好、人格健全、心灵美好、情感丰富的过程。教师要多为学生的活动体验搭建平台,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学习、在体验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关尚敏.“体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5).
[2]曾一泰然.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体验式学习[EB/OL].2012-08-26.
(作者单位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管前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