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占涛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有一个问题部分教师仍然迷惑不解,那就是新课堂模式下教师的“讲”。
这里有两种人:一种是担忧型,表现为对学生的极度不相信、不放心,总觉得学生讲得不到位、不透彻。结果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空话,其实仍是教师霸占着课堂,教学进度比原来更慢,效果也不见得比原来好。另一种是迷茫型,表现为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讲,该讲多少,该什么时候讲,有时想讲却又不敢讲,有的干脆一堂课一句话都不讲。结果学生乱吵吵,课堂一团糟,因为学生比教师更迷茫。
这两种人看似表现不同,其实质完全相同——理念更新不到位。第一种人是穿新鞋走老路,从骨子里根本没有换脑;第二种人是更新不彻底,旧的破了,新的没立。这两种人都需要进一步更新理念,找到新课堂中自己的角色、位置、职责。
新课程模式下,教师是导演,是教练,是评委,是助手,是参与者,是合作者,是组织者。新课堂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灵魂,即使你不在课堂上了,但你的思想、你的意志仍影响着学生,推动着学生,你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仍规范着学生。
新课程模式下,教师不是不讲了,而是要把握好讲的分寸,掌握好讲的时机。
笔者认为,新课程模式下教师的“讲”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指导式的讲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分配学生学习任务,规范学生课堂纪律。这个一般在上课之初、学习新知之初,或随机。
二、导入式的讲
导入新课,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明确目标。这个一般在上课开始时。
三、引导式的讲
为学生解惑破疑,指点迷津,给学生指出思考方向,提供探究思路。这个一般在学生预习探究之时,或学生主动提出疑问之时。
四、示范式的讲
语文的朗读,英语的发音,数、理、化、生的实验,体、音、美、计算机的操练等等。
五、串联式的讲
展示流程中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过渡语,使整个课堂显得更加流畅自然。
六、点评式的讲
为学生纠偏指错,评点得失,提出建议,激励表扬。这个一般在学生展示之后及时进行。
七、补充式的讲
所有学生都没有发现的重大遗漏,肤浅理解。这个在学生展示时及时发现、及时补充。
八、总结式的讲
梳理条理,强调重点,总结规律,指点方法,提出希望。这个一般在展示课结束之时进行。
新课堂中教师的“讲”应该言不繁,要切中要害,一针见血,不啰嗦,不重复,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已经讲出来的,已经理解透彻的,哪怕其语言表述与你心中所谓的标准答案有所出入,也应给予肯定甚至表扬,也许这正是学生自己动脑的表现。
只有处理好了新课程模式下教师的“讲”,我们才算是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尽到了自己的职责,我们的课堂改革才能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作者单位 河南省长垣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