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祎 张炳黎
【摘 要】通过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中职生进行 “五项教育”——信心教育、养成教育、就业观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升技能教育,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使学生进得来,学得好,有出路,实现学生、企业、学校的“三赢”。
【关键词】工学结合 半工半读 五项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属于“贫困生”,是一群“弱势群体”,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被认为是考试的失败者,缺乏自信和关爱。他们自卑感重,行为习惯差,学习自主性差。面对这样的生源状况,怎样让他们体验成功,重拾自信,学到一技之长,完成学业,顺利就业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又一新课题。因此,中职生要通过工学结合 、半工半读的学习,在社会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知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并适时对他们进行 “五项教育”——信心教育、养成教育、就业观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提升技能教育。这样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他们就可以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并创出一片天地。
一、信心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学校教育中,要注重情感激励,关爱学生,积极实施“一个都不能少”工程,坚持“只有差异,没有差生,人人都是潜在的人才”的现代教育理念。
1.学校要以理解教育为突破口。要求每个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谈心,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家长座谈会,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家庭状况和个性特点,以“让每个人的闪光点都燃烧起来”为主题,帮助学生寻找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闪光点,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2.关爱每一个学生。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并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每一个教师要树立“学生的事无小事”的思想,育人小组组织学生开展“我们是个大家庭”的思想教育活动,教师从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关心爱护学生,为班级、为学生倾注温暖和爱心。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除教师和医生的职业外,未必有其他职业需要如此多的垫枕……应该把自己的一颗心交给每一个孩子,教师的心中应该有每个孩子的欢乐和苦恼。同情孩子,对孩子由衷的关怀,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因此,班主任要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关爱学生,像陶行知先生那样“爱满天下”。
3.实施文化激励。让学生开展个性化创意,设计本班充满自信和激励的班级文化。如专业教室门上:“此门是通向成功之门”“我自信地走进来,要成功地飞出去”“自信创造奇迹,拼搏续写神话”“脚踏实地山让路,持之以恒海可移”“把孝心献给父母,把信心留给自己”“技能改变命运,现在决定未来”;课前课后,举目所见,都是促人自信、激人奋进的话语。学生创造了这些班级文化,也品味这些班级文化。通过这些充满自信和激励的班级文化的熏陶和刺激,从而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昂扬向上的学习动力。
4.在全校开展无批评教育周活动。《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自爱。教师一句不当的批评可以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而教师一句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改变他的一生。为此,学校可规定每个班级每月都要有一周无批评教育周,在这一周内,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纪律,自我完善自己,自我教育自己,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5.积极实施“一个都不能少”工程。对“家庭经济特困生”“成长环境特困生”“学习特困生”“行为控制特困生”“心理调节特困生”实行教师帮、同学助的做法。针对特困生,学校设立特困生基金,为贫困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优秀生可享受奖学金。对“成长环境特困生”“学习特困生”“行为控制特困生”“心理调节特困生”,学校可通过建立党员联系班级的制度、成立班级育人小组、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建立班级负责制、建立学生会组织等形式,使此类学生日有所进、日有所为,人人成功、各得其所。
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
在养成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对新生进行军训:内容分队列训练、内务秩序、作风纪律三个方面。军训期间教官和班主任要密切配合,狠抓学生的寝室内务、作风纪律和吃苦精神,同时向学生灌输“学校精神”(怕吃苦莫入本校,图轻松另寻他门;善学习勇于拼搏,立壮志报效祖国;只有差异,没有差生,人人都是潜在的人才;学校因我而美丽,我为学校而自豪;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公德比赛现在开始),学习学校校规校纪。
针对中职生大部分所处的“亚学习”状态,学校要采取措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的习惯,养成无时不学、无处不学的习惯。学校要从小事抓起,对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环节都定标准、定要求,并且努力创造竞争的氛围。
三、就业观教育,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就业观念
通过让学生走入工厂,实现工学结合,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就业、创业的艰辛,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职业的根本看法是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在职业生活中的反映,它直接影响着在择业时的价值取向。择业时,我们应把自己的志愿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应把创造社会财富、推进社会进步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统一起来,不要把个人兴趣、爱好当做择业的先决条件,如果不顾社会需要,不考虑职业市场提供就业职位的多少,不符合个人兴趣就不就业,即使就业也不认真地干,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就会失去许多就业的机会。
就业市场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向市场劳动是就业的主渠道。“就业凭竞争,上岗靠技能”,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就业的客观规律。为此,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要在立足中求提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雄心壮志。因为知识不断更新的社会发展形势逼迫我们学,先进人物感召我们学,自己的实际水平迫使我们学,只有终身学习,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才能实现个人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适应社会经济潮流的发展,在日益困难的就业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通过让学生半工半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历史。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人类要不断地进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就必须艰苦奋斗,不断创业,人类越进步,改造世界的工程越艰巨,越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艰苦奋斗的事例和古训,激励历代有志之士不断进取。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公益活动和军训等,都是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作风的集中体现。而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养成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习惯。
五、提升技能,为就业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创业才能
作为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学生所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熟练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就业的顺利与否。因此,学校必须在教学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根据企业的需求决定教学,创造条件,严格要求,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帮助他们顺利就业。
同时,职业学校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壮志,一旦条件成熟,就应抓住创业的大好时机,干一番事业。如果没有创业才能,也只能“望洋兴叹”,事业无成。
总之,中职生通过工学结合 、半工半读的学习,在社会的实践中不断吸取了新的知识,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就完全可以实现自主创业。学校通过中职生“五项教育”这门重要的课程,也得到向上发展的机会。为使学校能够稳步发展,学校还要与许昌继电器、瑞贝卡发制品公司、湖雪面粉厂、海尔集团、创维电视、富士康、美的等多家知名企业签订就业安置合同,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使学生进得来,学得好,有出路。就一定能得到学生和家长、企业一致好评,实现学生、企业、学校的“三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蒙俊健.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J].职业,2012(33):52.
[4]苗长兵.校企合作: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 2012(11):5-7.
[5]姜明清.从当前形势看职业教育发展应对之策[J]. 中国培训,2012(0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