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社会价值体现

2013-04-29 11:31叶焰
教育界·下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第三空间社会价值高校图书馆

叶焰

【摘 要】由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公共服务意识比较薄弱,且未完全保证公民的信息权,直接影响到当前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高校图书馆的公共属性和对大众心理需求的满足是其成为第三空间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最后,针对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建设,提出借助数字化平台主动扩大高校图书馆用户群、利用信息技术不断细化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利用网络平台积极打造高校图书馆公共教育空间等措施。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社会价值 第三空间

第三空间是指个人所处的家庭空间(第一空间)、工作空间(第二空间)以外的社会空间。都灵市图书馆认为第一空间是为困难的人,第二空间是为失业的人,第三空间是为不同文化和不同民族的人。第三空间是一个没有家庭角色约束和阶层等级划分的公共交流的平台,具有自由、宽松、便利等特点。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资料中心,所拥有的书刊信息和电子数据库资源同时也是全社会的公共资源,但由于空间、人员有限等因素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图书馆社会属性和价值的发挥。第三空间概念的引入,可以推动高校图书馆借助于数字化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其公共属性和社会价值。

1 高校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存在的不足

1.1 高校图书馆的公共服务意识薄弱

首先,高校图书馆普遍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实体上封闭于校园内,资源上近年来虽然开始与兄弟院校图书馆建立起馆际合作关系,但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一般只与高校所在地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其次,没有建立资源共享体系,高校图书馆的外借服务局限在本馆资源,文献资料也多为单独保存,读者很难在本馆查询和外借到其他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难以全方位满足读者的需要,无法开展全面细致的读者服务工作。事实上,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基本要求是面向全社会的开放,这一点是影响高校图书馆社会价值体现的重要瓶颈。

1.2尚未充分保障公民的信息权

按照《图书馆权利宣言》所规定的,无论出身、年龄、经历、观点,公民都有利用图书馆的权力。但事实上,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对待读者具有很多的限定,首先是对读者身份的限制,必须是本校的教职员工和在校学生,有的还规定必须是全日制在校生,继续教育学院的学生被排除在外;校外用户的条件更加苛刻,比如有高校规定只有是高校在校的全日制学生,凭借个人身份证和有效的学生证才可以进入阅览室,不可外借,另外在服务提供上也是有选择、有条件和内外有别的。其次是在服务内容上有区别,在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内,读者的外借数量、范围、期限以及可以使用的信息资源,往往会根据教师的职称、学生的学历教育层次而不同。

2 高校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基本条件

2.1 高校图书馆的公共属性是其成为第三空间的物质基础

首先,从图书馆性质来看,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属性已经被社会所肯定,因此图书馆应当承担起基本的社会责任作为其公益性属性的基础和表现。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中的一个特殊类型,理应具备图书馆的基本属性,承担起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职责。其次,从图书馆的资金来源来看,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办学经费来源于行政拨款,作为高等教育资源的图书馆同样是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属于社会公共资源,因此高校图书馆应为全社会大众共同享有。再次,从图书馆的职责来看,为教育教学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首要任务。而教育的本质是提升民族文化素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还必须致力于消除信息鸿沟,实现信息公平。这些都要求高校图书馆树立社会公共资源意识,为校内外用户提供公平、合理、优质的信息资源服务。

2.2 高校图书馆对大众心理需求的满足是其成为第三空间的精神基础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时期,转型期间遇到的各类社会问题突出。面对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加大的社会环境,公众希望通过包括文化休闲在内的各种活动,来达到舒缓压力、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目的。高校图书馆可以凭借其文献信息资源,面向公众服务,培养公民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放松紧张的神经,缓解外界给予的额外压力。此外,高校图书馆坐落在环境优美的高等学府中,有着天然的读书向学氛围和优越的自然环境,能够使人因浮躁、欲望和急功近利思想而变得失衡的心灵沉静放松,让图书馆成为心灵的柄息地、放松地和修养地。高校图书馆也因此可以成为紧张生活中的第三空间——一个缓解压力与疲惫的场所。

3 借助数字化实现高校图书馆第三空间的社会价值

高校图书馆将自身定位为第三空间,其社会责任也必须发生相应的改变,从单纯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等内部需求,不断向满足社会需求转变,因此,要从所有的读者利益出发,以资源与服务为中心,在保证核心利益相关者信息权益的同时,有意识地开展对解决社会问题有利的服务项目和内容。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以数字资源为主要对象,辅之多种服务方式的交互协作,重点为校外用户提供针对不同对象运用不同手段,不同的时空运用不同媒体等具体化的个性服务,尽量保障社会用户信息获取权利,赢得社会用户利用信息的信心。

3.1 借助数字化平台主动扩大高校图书馆用户群

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具有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既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还有专业的管理和咨询人才,完全能够把信息服务延伸到校外社会一切用户。按照用户类型,首先,为地方政府、机关、科研和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提供决策参考,包括委托代查信息资料服务、定题跟踪服务、查新咨询服务、预测与决策信息服务等,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次,为普通社会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主要包括传统的各类专题讲座、论坛,随着信息资源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用户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网络即时通讯系统,向高校图书馆递交信息查询服务请求,图书馆则将相关的信息直接传递给用户,从而为普通公众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实用信息咨询和支持。

3.2 利用信息技术不断细化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

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满足公共信息需求的主要途径是发挥自身信息高地优势,不断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对用户需求的细分是提供高效信息服务的关键。由于社会用户的年龄层次、行业领域和教育程度都不相同,其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信息需求也不尽相同。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对用户信息素养的培训,指导使用网络检索工具和数据库资源;另一方面要建立用户信息库,定期调查更新用户资料,并通过分层分类全面掌握不同用户对象的关爱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3.3 利用网络平台积极打造高校图书馆公共教育空间

网络信息平台为高校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了强势的技术基础,确保高校能够面向社会大众全体开展在线教育,提升用户信息素养,并可以通过多维链接组成图书馆用户教育的联盟,从而达到提高社会大众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吸收能力的目的。对用户信息教育功能的开展要区分两个层面,一个校内用户,可以根据校内用户的层次,联合多个高校共同设计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根据理、工、农、医、文、法、经等学科所需的信息素质能力制作直观的教学视频,比如清华大学制作的图书馆使用宣传视频。另外一个是对于社会用户来说,主要是构建在线互动信息教育空间,针对其信息需求开展个性化“信息素质”教学平台,提供详细的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让愿意学习的社会大众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不受限制地下载学习内容,遇到疑难问题还可通过互动空间直接与授课教师或同学及时交流探讨,通过信息教育互动空间方便更多的社会人学习、讨论和交流,达到扩大影响,起到以一带十的效果,从而扩大社会群体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学习渠道。在这一方面美国耶鲁公开课程(Open Yale Course)以及我国的网易公开课都做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各高校图书馆可以积极参与这些项目。

【参考文献】

[1]潘杏仙,何军.构筑高校图书馆为社会大众服务的绿色通道 [J]. 新世纪图书馆,2009(5).

[2]刘丛.作为第三空间的公共图书馆社会价值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5).

猜你喜欢
第三空间社会价值高校图书馆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价值最大化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
在文化改写中建构第三空间
探求文学创作的“第三空间”
隐性知识、知识情境与图书馆空间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