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适合策略,构建高效课堂

2013-04-29 09:00莫美妹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圆柱体运算体积

莫美妹

探究式教学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作为载体,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目的地相对独立地进行探索研究,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從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为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思维打好基础。

策略一、深挖掘,开发教材资源助高效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材,教材中处处含有探究的内容,它需要教师认真去挖掘教材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组织学生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学习内容是探究学习设计的载体,而小学数学教材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探究学习。

案例1:如在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笔者设计了以下的讨论探究活动:给学生发两组实验材料,第一组材料是: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若干个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第二组材料是: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若干个边长是3厘米的小正方形。要求学生分别用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学生探究讨论后,发现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才可以拼成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边长是3厘米的小正方形不可以拼成一个长8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原因是8和4不是3公有得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的概念。

【思考】这种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探索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也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组织学生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案例2:[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笔者在一次计算研讨会上听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这节课,授课教师出示两道混合运算:2.5÷5+98.6和3.8×4.5÷2。先让学生读题,接着出示讨论提纲:A这两道题包含了几级运算?B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C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区别?再给了大量时间让学生讨论。(讨论气氛不活跃)最后汇报结果。

【思考】这样的处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讨论探究兴趣不大,因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学生早已经掌握,这节课只是把整数改成小数,方法一样,所以,这节课没有必要运用讨论探究的方法。把讨论探究的时间用在让学生说方法,做练习上效率会更高。通过上面2个例子,说明了教材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挖掘教材,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努力开发教材资源,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发展的讨论探究教学内容。

策略二、重经历,体验知识形成显高效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从最早提出任务要求,到最后达到目标。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必须在积极主动的情况下,自己进行各种各样的探讨。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努力探索知识。这样的学习,学生能体验到知识的形成和发生发展的过程,知识得以巩固和升华。在研究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

案例3:[加减法简便计算]

1、下面各题,任意选择其中的5题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457+100 359+203 258-103

253-198 533+199 359+200

253-200 533+200 285-100

学生的选择:

457+100 359+200

253-200 533+200 285-100

2、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些题计算?

3、想一想,其它的题目能否用这样的方法计算?怎样计算?(独立试算)

4、小组讨论:说一说以后做类似59+203、258-103等题目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思考】“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唤起学生探索与创造的欢乐。这样的教学过程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归纳、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进而感受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了算式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并领悟加减简便计算的方法,这远比我们直接告诉学生简便方法更有效。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只有允许体验才能使学生走近简便计算,才能形成强烈的简便计算意识。

策略三、善引导,提升讨论探究推高效

学生的探究活动要取得成功,既需要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作保障,也需要掌握提问的技巧,只要讨论在不断地进行,就需要有助于维持其动力的问题来支撑。教师的提问可以说对讨论起着指导和调节作用,即使是学生开放式的自由讨论,教师也应当在恰当的时候以提问的方式介入进去,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思考问题,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有助于使讨论保持鲜活的活力。

案例4:[圆柱的体积]

1、出示圆柱模型。

师: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没有学生回答。)

师:我们可以把圆柱体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吗?

(学生默默不语。)

师:我们在探究圆的面积时是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呢?

(学生此时议论纷纷。)

师:我们能否把圆柱体也转化成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呢?

出示讨论题纲:利用学具动手拼一拼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圆柱体可以转化成哪种立体图形?

②两种立体图形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③你们发现了什么?跟同桌说一说。

2、同桌上台汇报讨论探究结果。

3、课件演示拼、凑的过程,同时演示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4、板书、推导公式。

长方体体积= 底面积 ×高

‖ ‖ ‖

圆柱体体积= 底面积× 高

【思考】让学生讨论“我们可以把圆柱体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体积吗?”由于学生空间抽象能力薄弱,所以,刚开始学生都一脸紧张,默默无闻。此时,教师作了简要的启发性的提问,“我们在探究园的面积时是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呢?” 教师的设问具有启发性,设在关键处,实施了必要的有效地调控,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实,课堂教学中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或者不愿意看到的现象,容易导致探究性讨论无法进行或者偏离主题,喋喋不休,甚至使课堂秩序混乱无序,而这时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施必要的有效地调控。比如,像上述例子中出现冷场现象,这时,教师就要加以及时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打破僵局。再如,学生讨论发言过程中互不相让的争执现象、起哄现象等等,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该说、该引导的不敢说,不敢引导,怕说多了就变成接受式学习了,其实有些教学内容还是得采取接受式学习的。教师应该对整个探究活动进行宏观调控。

采用恰当的探究形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自己“发现”数学结论,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妙,体验成功的乐趣,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真正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

【作者单位:东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广东】

猜你喜欢
圆柱体运算体积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多法并举测量固体体积
聚焦立体几何中的体积问题
有趣的运算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谁的体积大
拨云去“误”学乘除运算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