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治河 千载无患

2013-04-29 00:44:03郭军伟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3年7期
关键词:水门治河河水

郭军伟

王景(约公元30年—85年),字仲通,乐浪讲邯(今朝鲜平壤西北)人,其八世祖名王仲,本是琅琊不其(今山东即墨西南)人。据《后汉书》记载,“景少学《易》,遂广窥众书,又好天文术数之事,沈深多伎艺。”不难看出,王景从小就博览群书、多才多艺,又特别喜欢易经八卦、奇门遁甲之类的东西。终其一生,王景最大的贡献在于治理黄河,对此,后人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黄河在魏郡决口形成第二次大改道后,王莽认为,河水东去,从此元城(今河北大名东)的祖坟可以不再受黄河之害。因此,他弃而不治,放任自流,导致黄河“侵毁济水”。东汉初年,河南郡境的黄河发生剧烈变化,由于河道大幅度向南摆动,造成黄河、济水、汴渠各支派乱流的局面,航道淤塞,漕运终止,田园庐舍皆被吞没。其中兖州(今河南北部、山东西部、河北东南部)、豫州(今河南东部、南部,安徽西北部)受灾尤重。后来,受黄河淹没的地方竟达数十县之多。史书记载,“河决积久,日月侵毁,济渠所漂数十许县。”

汉明帝刘庄(公元57年—75年在位)执政之后,水患愈加恶化,“汴渠东侵,日月弥广,而水门故处,皆在河中,兖、豫百姓怨叹”,当时,汴渠遭到破坏后,继续向东弥漫,连原来的引水水门都被河水淹没,兖州、豫州一带老百姓深受其害。水患极其严重,然而不少人却不以为然,认为河水入汴,向东南流,对幽州(今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和朝鲜半岛)、冀州(今河北中南部、山东西端和河南北端)有利。加强左堤就会伤害右堤,左右堤都加强,下游就要发生险情,不如任水自流,百姓迁居高处,既可避免水灾,又可免去修理费用。由于治理意见不统一,致使黄河第二次改道后,水患延绵近60年得不到平息。

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明帝商议治理黄河、汴渠的事,有人推荐了王景,明帝随即派人把王景请来。王景禀奏道:“河为汴害之源,汴为河害之表,河、汴分流,则运道无患,河、汴兼治,则得益无穷。”在王景看来,黄河与汴渠互为表里、相互策应,因此水害无穷,只有双管齐下、两者兼治,使其各行其道,治理才能卓有成效。明帝很赞赏王景的治河见解,于是命他主持治水事宜。当年四月,王景和王吴等率领数十万兵民,开始了大规模的治水工程。这次治水的主要内容包括筑堤、理渠等,这是针对黄河、汴渠各自不同情况,采取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治理办法。

筑堤,即修筑自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东至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北)海口千余里的黄河大堤以及汴渠的堤防。王景认识到,黄河泛滥加剧的原因,是由于下游河道常年泥沙淤积而形成地上悬河,河水高出堤外平地,洪水一来,便造成决堤漫溢。于是王景别出心裁,选择了一条比较合理的引水入海路线,并在两岸新筑了大堤。这条新的入海路线比原河道缩短了距离,河床比降(亦称坡降、坡度)加大了很多,如此一来,河水流速和输沙能力相应提高,河床淤积速度大大减缓。这条新的河道,改变了地上悬河的状况,使黄河主流低于地平面,从而减少了溃决的可能性。这次筑堤,巩固了黄河第二次大改道后的新河床,使得黄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安然无恙。

理渠,即治理汴渠。汴渠,联系黄河与淮河两大水系,是两汉,特别是两汉之后中原与东南地区漕运的骨干水道。经过认真反复“商度地势”后,王景为汴渠规划了一条“河、汴分流,复其旧迹”的新渠线。即从渠首开始,河、汴并行前进,然后主流行北济何故道,至长寿津转入黄河故道(又称王莽河道),以下又与黄河相分并行,直至千乘附近注入大海。在济河故道另分一部分水“复其旧迹”,即行原汴渠,专供漕运之用。为了实现这个计划,王景等人开展了“凿山阜,破砥绩,直截沟涧,防遏冲要,疏决雍积”和“绝水,立门”等大量的工作。前者指清除上游段中的险滩暗礁,填塞汴渠附近被洪水冲积成的纵横沟涧,加强堤防险工段的防护和疏浚淤积不畅的渠段等,从而使渠水畅通、漕运便利。至于后者则涉及取水口位置,这是个关键问题。如果位置选择不当,要么黄河北迁取不出水来,要么黄河南徙而导致渠口被淹,河、汴混流,汴渠淤塞。王景根据这个客观情况,吸取历史上的教训,采取了“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的办法,也就是在汴渠引黄段的百里范围内,约隔十里开凿一个引水口,实行多水口引水,并在每个水口修起水门(闸门),人工控制水量,交替引河水入汴。渠水小了,多开几个水门;渠水大了,关上几个水门。如此一来,便解决了在多泥沙善迁徙河流上的引水问题,这是王景在水利技术上的一大创新。当时,荥阳以下黄河还有许多支流,如濮水、济水、汴水等。王景将这些支流互相沟通,在黄河引水口与各支流相通处,同样设立水门。这样一来,一旦洪水来了,支流就能起分流、分沙作用,以削减洪峰。从总体上而言,减缓了河床的淤积速度,这是使黄河得以安流的一个重要举措。

王景主持的这次筑堤、理渠及其相应的配套工程设施,工程量是浩大的。黄河千余里,汴渠八百里,合计约两千里的筑堤、疏浚工程,共投资百亿钱,但其施工时间前后不过一年。完工之后,近60年的黄河水灾得到了平息,定陶(今山东定陶北)以北大面积土地开始耕种,农业生产恢复起来。

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夏天,明帝决定亲自乘船沿河巡视,并叫王景陪同前往。明帝看着两岸整齐坚固的堤防,水上往来如梭的舟楫,对王景等人的功绩赞不绝口,随即给王景属下治河官吏每人加官一级,王景则连升三级,封为侍御史,又封王景为河堤谒者。不久,明帝写下诏书,饬令沿黄、汴各郡县,立即设置专管堤防的机构和人员,常年进行维修护养,从而为黄河安流进一步提供了保证。

作为封建时代最大规模的一次治黄活动,王景治河不仅是功在当代,而且是利在千秋。从此次治河到唐末的八百年时间里,黄河决溢仅有40个年份,且都不大,主流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不仅如此,王景治河的经验还为历代治河者所推崇和效法。

猜你喜欢
水门治河河水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篇比较全面的治河方策是什么?
A Finite-Time Convergent Analysis of Continuous Action Iterated Dilemma
英雄群像、历史真实与“出圈”营销——多方位解析《长津湖之水门桥》
今传媒(2022年12期)2022-12-22 07:20:08
且将小虾还给河水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党史纵览(2022年4期)2022-04-25 22:49:42
『泾渭分明』的河水
过水门
飞机“过水门”仪式
情系卫河水
清清河水映菊乡
人大建设(2019年5期)2019-10-08 08: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