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洁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就为数学学习内容的组织选择和呈现形式提出了方向。而根据教学内容所选取的教学素材是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具体化,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参与情况和信息效果,因此如何选好素材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素材的选择与呈示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素材生活化,引起有意注意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学生随时随地都在进行感性知识的积累,但这些积累往往是学生的无意识注意,课堂教学必须选择合适的生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再体验,引起学生的有意识注意,使之直接指向教学内容。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风和日丽的春天,鸟儿在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下来,鸟儿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老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联系他们已有的经验,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认为:“可能会下雨”;“可能会电闪雷鸣”;“可能会刮风”;“可能会一直阴着天,不再发生变化”;“可能一会儿天又晴了”;“还可能会下雪”……老师接着边说边演示:“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其中有些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如下雪。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情可能会发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呢?运用这一情境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的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因为学习“可能性”,关键是要了解事物发生是不确定的,事物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而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天气变化现象则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知识提供了帮助。
二、素材趣味化,引发主动参与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感兴趣的材料,使他们产生“新奇”的感觉并利用这种好的学习情境,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积极性会更高。不少教师讲性质定理时,虽然对于如何讲清性质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学生却无动于衷没有兴趣。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不妨用学生所喜欢的故事来展开教学,例如在教学“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这一性质时,我是这样引入的:猴群中有一只特别贪吃的猴子叫肥肥,有一天,猴王趁分桃的机会来教育这只猴子。猴王说:今天我们分桃子,给你们每人4个平均分2天吃完,肥肥听了马上说,不够不够;猴王说,那好,给你们每人8个平均分4天吃完,肥肥还是吵着说不够不够;猴王又说:给你们每人16个平均分8天吃完,肥肥还是说不够多;猴王最后说:给你们每人32个平均分16天吃完,这下肥肥笑着说:够了够了。听了这句话,小猴子们都哈哈大笑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小猴子会笑吗?猴王是用了什么数学方法来教育肥肥的呢?学了今天的内容你就明白了。用孩子最喜欢的故事创设疑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一种动机。从而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发现过程是自然而然的,学生是积极主动的,绕有兴趣的,实现了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三、素材问题化,促使自主探究
连续出现的素材之间的反差和矛盾使学生产生认识和情感上的“冲突”,教师通过呈现冲突性材料使学生进入探究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往往能使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导入,教师出示了两组材料:首先用数方格的方法和邻边(长和宽)相乘的方法分别求出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发现结果是一样的;再用同样的两种方法分别求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结果却不一样!(事实上,学生可以确信数方格的结果是正确的,因此平行四边形邻边相乘的结果是错误的。)这时学生感到很奇怪:同样是邻边相乘,在长方形中是正确的,在平行四边形中却行不通!问题到底在哪里?难道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不一样吗?思维产生矛盾和冲突,这时教师就可以适时地鼓励学生去想、去找、去探究……又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一课时,我先出示一块用铁丝围成的长方形教具,问:“谁能很快知道它的周长?”学生答:“只要将铁丝拉直,用直尺量出它的长就可以了。”接着,我又出示了一块与教具同样大小的长方形铁板。问:“现在又怎样知道它的周长呢?”这时,学生就有了疑难,他们迫不及待地期望找到答案。于是,我就顺势引入新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脑、动手,最终获取了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
四、素材对比化,引导观察发现
小孩子喜欢变化的东西,通过相类似的、变化的材料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有所发现,找到规律,获得感悟。如在帮助学生理解“底、高的变化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变化规律”时,教师选择了两组对比性材料:先拿出有一组对边是牛皮筋的平行四边形学具,拉动使它变斜,但高不变,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怎样?再把它们移到一起比一比,说一说面积是否相等?为什么?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虽然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变了,但由于有一组边是弹性的,可以延长,所以他们的高能保持不变,面积也不变;然后教师又用四条边都是木头的平行四边形,分别拉动成不同的角度,问学生这三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怎样呢?你们是怎样想的?学生们发现:由于木头没有弹性,所以拉的时候形状变了,高也变了,面积也变了。由于学生是实实在在地观察这些材料(包括它们的材质)的变化,对它们进行比较,获得的发现是真实的、全面的、深刻的,同时发现过程也充满了乐趣。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