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议”彩纷呈

2013-04-29 02:21叶巧珍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夹竹桃刘老师辩论

叶巧珍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它课程打好基础。《课程标准》提出:“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课堂上的议论交流集中体现了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如能充分“读”,巧加“议”,注重“听”,辅以“写”,语文素养便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一、指导“议”之法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议”便是以上能力的外显。

语文课堂离不开读、思、议、写。如何将之有机结合在一起呢?应以“读”为纽带,将“思”贯穿始终,以“写”为方式,通过“议”获得提升。以下是《夹竹桃》第5自然段的教学片断。

师(配乐并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感受月光下的夹竹桃。

师:月光下的夹竹桃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1:叶影迷离,花影参差,如梦似幻。

生2:将我带入了美好的情境之中。

师:花香袭人人欲醉啊!能不能将它换成“飘”呢?

生1:“袭”字说明花香是大片大片的,力度大,芳香迷人。

生2:“袭” 有出其不意之感

师:一字之差却是季老智慧的表达。它把月光下的夹竹桃想象成了哪些事物?

生交流(地图、荇藻、墨竹)

师:他把月光下的夹竹桃想象成哪些事物?(出示画面)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老师细细听,发现他们关注到这样几个词:“居然、真的、真、竟”,让我们感受到季老富有童真。再轻轻读,你能发现它独特的写法吗?

交流(排比、动静结合)

师生配乐读三段话

师:人随影动,影牵人心。让我们伴着音乐仿照句式把你的想象写出来。

学生写话,交流

生1:我幻想它是小鸟,眼前就真的出现一角天空。微风乍起,叶影参差,那是小鸟扑棱着翅膀准备远行。

生2:我幻想它是舞蹈演员,眼前就真的出现一个大舞台。萤火虫飞过,那是聚光灯,这舞蹈演员就开始翩翩起舞了。

……

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用音乐、画面将学生带入情境。渗透学法,如抓关键词,通过辨析比较体会用词的精妙,适时迁移练习,掌握方法。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讨论热烈,在朗读、想象、交流中提高感受、理解和评价能力。

二、把握“议”之时

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可提高其思辨能力。

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把握文章主旨。高屋建瓴,对文章内容大胆取舍,善于发现与挖掘文本资源。

在言语新奇处品味。文章重点处,作者常常不惜笔墨,运用生动细腻的笔触加以描写。对于这些细节,我们要细细咀嚼,品出滋味。如《理想的风筝》一文中对于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文章描写得很生动细致,动词“泛”“漾”“浮”运用精妙,引导学生思一思、议一议其传递的信息及表达的情感;《三亚落日》详细介绍了花的各种形态,值得咀嚼玩味;《记金华的双龙洞》花大量笔墨描写了过孔隙的情景,“挤压”稍微”“准会”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孔隙的窄、小,此时引导学生读中议,议中读,能让学生感同身受……

在语意深刻处寻味。文以载道。如何读懂文章的思想内涵?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语句,细细品味,从而领悟主旨、升华情感。《最大的麦穗》中苏格拉底的语言耐人寻味,此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一谈,将学生的人生体验与文本巧妙地对接起来。林语堂说:“读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倘若对接起来,读书的人便会顿觉”胸中万分痛快,魂灵上发生猛烈影响,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此时,让学生畅所欲言,课堂多了几分生成,文章的意蕴在含英咀华后更加丰富。

在言意未尽处玩味。含蓄更能引人深思。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师应巧妙地抓住言语空白点,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其放飞想象的翅膀,走进文心。《理想的风筝》一文结尾写道:“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思念您、思念您……”对刘老师的思念绵绵不绝。我辅以舒缓音乐,营造出浓浓的氛围,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走进作者苏叔阳的内心世界,对刘老师的一腔思念之情“喷薄而出”,一吐为快。“刘老师啊,什么时候我们能再次一起重温这美好的时光,什么时候,我还想再看一看您那有点稚气般的微笑。”“刘老师,您放飞的风筝,已经成了我们心中理想的风筝。您教会了我如何坚强乐观,感谢您,刘老师!”“这个春天,您放飞了风筝了吗?刘老师,我的良师益友,就让那无数的风筝带着我无尽的思念飞向您,送上我满心的祝福。好人一生平安……”玩味语言,“玩”出了滋味,发展了语言,训练了思维,提升了情感。

三、变换“议”之形

1、组织交流:同桌、小组、集体相结合

列举事例时,常常采取小组讨论与集体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如教学《山谷中的谜底》时,请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对文章结尾的理解,“弯曲有时不是毁灭和屈服,而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此时,可先在小组内讨论:由此你联想到哪些事例?由小组推选出代表在全班内进行交流。

完成表格时,也经常需要小组合作。如学习《夜晚的实验》,为理清文章脉络,小组讨论将四次实验的方式、结果填在表格内;学习《麋鹿》一文,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不同的时间、地点下麋鹿的不同遭遇,认识其传奇的经历;口语交际中,为了切实提高每个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小组交流常常是重要的环节。教师要精心安排,合理分组,分工明确,才能真正发挥小组的作用。

2、变换形式:商讨、辩论、评价相联系

课堂上的“议”形式多样,巧用不同的“议”,使课堂动静相生,将情感层层推进。

辩论用于有争论性的问题。抓“矛盾“,采取辩论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辩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其批判意识。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中天游峰的扫路人到底累不累呢?答案不一,有认为累的,也有认为不累的。我让学生采取辩一辩的方式。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不放过文章的任何一个细节,甚至还从课外搜集到一些资料。辩论过程中,学生兴味盎然。由此可见,辩论是一项综合性学习。变换商讨、辩论、评价的形式,让课堂上的“议”更丰富多彩。

总之,课堂是对话的课堂。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听说读写融为一体,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驰骋的天地。

【作者单位:兴化市戴南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夹竹桃刘老师辩论
北怀集(其一)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夹竹桃下的人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刘老师想开小车
幽默的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