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挫折感的成因与对策*

2013-04-29 02:21:17张旭东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挫折感职业倦怠挫折

教师的挫折感是指教师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自感不能克服的阻碍时所产生的一种沮丧、失意、焦虑、紧张或愤怒的心理状态。[1]中小学教师在事业上和生活中遭遇挫折情境、产生挫折感是在所难免的,如何帮助他们预防和调适挫折感,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已成为学校管理者应该重视的课题。本文从环境因素、个人特征和工作压力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中小学教师挫折感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中小学教师挫折感的成因分析

研究表明:面对同样的挫折情境,并非人人都会产生挫折感,或者不会产生同等强度的挫折感。中小学教师遭遇某种客观的挫折情境后,是否随之就一定会产生带有主观体验的挫折感,要取决于受挫教师是否有正确的认知、较强的抗挫折心理能力、良好的群体氛围以及应对方式的有效性等因素。[2]

1.环境因素

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是中小学教师挫折感形成的外因。

(1)面对学校环境——喜忧参半的教师生涯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学校环境中进行的,学校环境不佳极易引起他们的挫折感。喜的是,面对未来的国家栋梁——中小学生,多数教师都能够欣然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忧的是,学校组织环境不佳,如学校管理者的作风、管理方式不当,管理模式行政化,缺少以人为本的氛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考核越来越严而评价失真、赏罚不明,校风、教风、学风不正;工作环境、住房条件、工资福利较差;缺少进修提高的机会,未能做到人尽其才;诸如此类情况都可能造成中小学教师的挫折感。

(2)面对家庭环境——无可奈何的教师生涯

家庭是人们都赖以生存而又无法回避的生活场所,对于每一位中小学教师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一些中小学教师面对家庭出现的变故,夫妻、婆媳关系不睦,家庭成员健康不良且矛盾冲突不断,家庭经济状况不佳等主客观因素无可奈何。这些因素会带给他们消极情绪体验,当他们带着如此情绪从事教育工作或走进课堂,必然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该发生的故事”。遭遇此种情况的中小学教师,怎么可能心平气和地支持学校的工作呢?怎么会心平气和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呢?怎么可能避免挫折感的产生呢?

(3)面对社会环境——默默无语的教师生涯

进入社会转型期的20年来,政治经济变革、教育教学改革给中小学教师带来的压力与困扰是巨大的,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他们默默无语地适应社会、面对现实。在肯定33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同时,中小学教师也认为“人们都在一切向钱看”、“道德水准在下降”、“腐败陋习此起彼伏”、“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对社会风气的强烈不满导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加剧,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职业倦怠也越来越普遍,这必然导致部分教师产生挫折感。

2.个人特征

德才问题、亚健康态和个性不良等个人特征是中小学教师挫折感形成的内部诱因。

(1)德才问题——忧虑忙碌的教师生涯

忧虑主要表现为部分中小学教师个人的认知方式不正确,由于知识经验、从业经历、价值观、心理成熟度、个性特征不同导致认知方式的差异,因而同样的挫折情境,对每个人造成的挫折感是不同的。富有正确认知方式的中小学教师不易产生挫折感。忙碌是由于专业素养欠缺、个人修养不够,有的中小学教师不努力钻研业务,自由散漫、不能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跟不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当中小学教师的思想道德、职业理想与社会的道德标准不一致时,就可能产生挫折感。

(2)亚健康态——忽视健康的教师生涯

事实证明,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普遍处于亚健康态。首先,生理疾病或缺陷原因。如身体缺陷与疾患、容貌欠佳、运动机能差都会影响中小学教师的心态和教育教学工作效果,进而使他们产生挫折感。其次,中小学教师抗挫折心理能力较弱。抗挫折心理能力强的人,能够忍受较重大的挫折情境,并以理智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对待它,在挫折面前能够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力;抗挫折心理能力弱的人,则常常遇到较小的挫折情境就不知所措,以非理智的态度和不正确的方法应对。

(3)个性不良——彷徨郁闷的教师生涯

个性倾向性和心理特征不良,如性格孤僻、猜忌、妒忌、心胸狭窄、急躁易怒的中小学教师的挫折容忍力较差,当他们遭遇挫折情境时,较易使用自我防御机制,结果是“雪上加霜”,彷徨不知所措。另外,各种潜在的心理冲突,如中小学教师角色与现实状况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教师高抱负与失落感的冲突,成就需要与满足可能性的冲突,渴望提高待遇与现实可能性的冲突,以及他们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的矛盾冲突等,都会使他们感到郁闷,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

3.工作压力

日常工作压力、职业倦怠和人际交往困惑是中小学教师挫折感的直接根源。

(1)面对日常工作——困顿烦恼的教师生涯

调查显示,近70%的教师每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有的教师日均在校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近80%的教师处于疲劳状态,近75%的教师不支持加班;近60%的教师对工资待遇不满意。另外,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处理纠结的人际关系。在一个关系冷漠、互相戒备、勾心斗角的环境中,有的中小学教师得不到理解、同情和关心,遭遇挫折情境的机会增加,有时紧张的人际关系还可能直接导致挫折感的产生。

(2)面对职业倦怠——进退两难的教师生涯

部分中小学教师正在面临着职业发展历程中的最大障碍——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它并非因身体劳累所致,而是源自心理的疲乏。中小学教师长期从事教师职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单调重复工作,渐渐会产生出一种疲惫困乏的心态,总是难以聚精会神、兴致勃勃,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失去了原有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4]。

二、中小学教师挫折感的对策思考

中小学教师挫折感形成后,学校管理者要尽可能优化学校的组织环境;中小学教师自己也要想方设法地完善自我,掌握应对挫折情境的方法和调适挫折感的策略。

1.优化环境——中小学教师挫折感的组织对策

首先,创设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想方设法地满足教师的基本合理需要,使他们在学校里产生温暖感、信任感、公平感和幸福感等积极的心理感受,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减少职业倦怠。其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教师在一个充满团结友爱、轻松愉快的集体中工作。教师之间关系、感情融洽,从而增强摆脱职业倦怠、调适挫折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第三,要注意教师工作量和质的考核与评定,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人口服心服,尽量减少工作压力。第四,要呼吁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杜绝“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错误观念重现。第五,对已经产生挫折感的教师表现出来的失常行为和失常情绪应予谅解。学校管理者应有宽阔的胸怀,较强的容忍力,以减轻教师心理压力。

2.完善自我——中小学教师挫折感的个体对策

首先,要认识到遭遇挫折情境是不可避免的,应该正确评价自己、完善自我,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提高抗挫折心理能力。其次,完善个性品质。把自己培养成为具信心、勤奋、毅力、认真、宽容、耐心、善良、诚实等教师人格品质于一身的合格教师;把自己锻炼成为具有良好的教材组织力、言语表达力、心灵感悟力、教育表现力、情绪控制力、角色适应力、挫折容忍力、心理承受力的专业化教师。第三,调整自己的工作压力。调整所受的内外综合压力,使之与自我强度相当;或者增加自我强度,以便适应工作压力。第四,培养教育智慧,做智慧型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创造性地驾驭教材与课堂。第五,培养生命智慧,使自己懂得如何把握人生、不错过此生;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参考文献

[1] 张旭东,何宏俭.中小学教师挫折感的预防及调适.中国教育学刊,2007(8).

[2] 张旭东,车文博.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栗文敏.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2).

[4] 吴新春,张军.教师职业倦怠预防.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责任编辑 任洪钺)

猜你喜欢
挫折感职业倦怠挫折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中老年保健(2021年6期)2021-08-24 06:55:46
女大学生学业挫折感现状调查研究
高职生学业挫折感现状调查研究
挫折使我更坚强
人可以承受挫折,但不能习惯挫败
地方普通院校大学生学业挫折感现状解析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生活需要挫折
学习月刊(2015年17期)2015-07-09 05: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