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高职院校特点、院系自身特色以及学生内在发展需要出发,系统构建完整的体系化的主题班会体系,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中生成新的思想、行为、道德精神和德性,更好地发挥主题班会的思想引领功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主题班会 整
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093-03
高职院校主题班会是指辅导员围绕特定主题而开展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以班级为单位,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和学生聪明才智,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中生成新的思想、行为、道德精神和德性的集体指导、引领过程。它是辅导员对学生实现思想引领和行为引导的重要形式。
一、高职院校主题班会整体设计的必要性
大学是人生的美好时期,也是大学生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大学生要在此阶段完成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化的最后进程,为步入社会、立足谋生做好知识、能力、素质、心理等方面的准备。然而,学生进入大学后,没了升学的压力,短暂的新鲜感过后往往陷入迷惘和困惑之中。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不知如何把握大学生涯和发展自己,不仅对大学生涯乃至未来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而且在很多问题上也还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系统主张,迫切需要系统指导和引领。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人生导师,对学生成长成才担负着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双重重任。辅导员的思想引领要以日常管理服务为载体,通过在日常事务管理和服务中增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技术含量,对学生个别问题采取个别谈心,对学生共性问题采取主题班会集体引导,点、面结合,让学生在与辅导员交流、沟通或班会活动中得到启迪,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收获,有所行动,使先进的思想、正确的政治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入学生的头脑,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是辅导员的本位工作和最基本的职责。
主题班会的本质和核心是思想引领。通过主题班会集体引导,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思想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凝心聚力,形成优良班风学风,引领班级健康向上发展。因为,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过程是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教育情境下,在师生、生生间相互交流沟通,思想不断交锋碰撞对接,情感得到共鸣,感受得到分享中,不断探索、体验、理解共同探讨的主题意义,构建新的意义,共同生成新的思想、行为、道德精神和德性的过程。
然而,绝大多数辅导员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工作时间比较短,社会阅历浅,经验方法有限;而且是非教育类专业出身,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知识比较欠缺,不仅对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大学生涯发展趋势缺乏全面的认识、把握不到位,而且对如何与学生有效沟通引导缺乏技巧、能力,对如何结合学生实际尤其是所学专业引领学生发展,没有整体思路。加之平时忙于具体事务管理,更是难以静得下心来思考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共性的方向性问题,从关乎学生长远发展的高度和全局来系统构建、整体设计主题班会。
由此可见,主题班会整体设计这一重任只能落在院系两级学生工作主管部门。因为作为院系两级学生工作主管部门,一方面长期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规律及学习、生活状况,校风校纪、班风学风情况及期待都十分了解;另一方面对学院的历史传统、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专业状况,甚至院系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有深度把握,能够从院系实际出发对辅导员主题班会作出顶层设计,整体构建辅导员主题班会的基本框架。
需要指出的是,院系两级学生工作主管部门的顶层设计只能是基本框架,体现的是高职院校特点、院系实际,以及学生不同成长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任务,即学生整体的长远的发展需要。辅导员必须将其细化,补充、完善,体现自己学生群体特征、班级风貌和实际,才能共同构成完整的体系化的主题班会体系。
二、主题班会整体设计的出发点和基本思路
主题班会整体设计的出发点不在于告诉学生多少道理,教他怎么去遵守规范、准则,而在于把主题班会还原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自觉投入精力、情感,并从中体验、感悟、理解、实践那些为社会认可的最基本的待人、接物、处世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基本取向,从而为步入社会,成为“社会人”奠定坚实基础。因此,主题班会整体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尊重、关心、引领好每一位学生的全面成长,为其一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不仅赢在求学时代,更赢得未来。
高职院校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它的职业性,这决定了它是以就业为导向,为现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在社会生存立足。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一方面存在生源素质相对较差,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自律精神和自控能力较为薄弱,思想和行为表现较为活跃、表现欲强等特点;另一方面在校学习的时间相对较短,只有三年的学制。因此,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高职三年有目标、自主、高效、持恒地学习生活,更多更好地掌握生存所需要的能力与素质,成为懂技术、能操作、会管理、有发展后劲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到知识、能力、觉悟,做人与做事能力同步协调发展,就成了高职院校主题班会整体设计的灵魂和核心。
为此,应当借鉴生涯教育理论来确定设计的基本思路。即以学习生涯规划教育为主线,整体规划、系统构建高职院校主题班会体系,通过生涯认知、生涯规划与实践、生涯进步等步骤,充分发挥学生天赋才能,培养学生生涯能力,使其逐步学会自我引导、自我完善,自觉增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发展和强化自身优势与强项,从而在就业选择中游刃有余,并最终过上适合自己特点的美满生活。具体为:一是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识院校、认识专业、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科学制订高职三年学习生涯发展规划,并用规划引领大学学习生活。二是引导学生自觉排除各种干扰,践行自己的学习生涯发展规划,分阶段、逐步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并不断依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和自身状况微调和修正目标,最终达成规划目标,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三是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顺利实现从学习生涯规划向职业生涯规划过渡与衔接。具体如图1所示。
图1是“条”、“块”结合的系统化的高职院校主题班会基本框架,“条”即学习生涯规划教育主线,“块”是高职三年不同时期的主题模块。
初期(第一学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专业、准确定位、科学规划”主题模块。包括:第一,学习、生活、人际等适应性教育,如“相亲相爱一家人相互认识素质拓展”、“赢在校园,走好大学路”、 “新起点,新超越”、“人际你我他”等系列主题。第二,如何制订规划、践行规划教育,如“订规划、做主人”、“成功人生始于校园”、“学业之舟生命之船”等,从做人能力(包括政治品格、做人品行、社会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与做事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自身优势/强项)两方面指导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生涯规划,明确三年学习发展目标,有目标、自主、高效、持恒地学习生活。
中期(第二、三、四、五学期):“学习生涯规划‘回头看”主题模块,即每学期审视学习生涯规划的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并排除各种干扰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具体包括:第一,管好自己的时间、精力、人际、情感教育,如“抓住我的时间,让优秀成为习惯”、“性格决定命运,习惯主宰未来”、“悦纳自我促发展”、“做心弦的调音师”、“和谐人际伴成长”、“把握好异性交往的度”、“爱的路上请走好”、“我和网络”等系列主题,指导学生把有限的时间、精力、资源集中在自己选定的目标上,有所为、有所不为,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第二,营造和形成培养专业技能、发展强项的氛围,引导学生注重挖掘和培养与所学专业或个人兴趣爱好相吻合的专业技能、强项。第三,创设环境和提供平台,引导学生注重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养成与提升,做到做人能力与做事能力同步协调发展。例如,“做时代先锋,坚定跟党走”、“细节决定成败,品质胜于能力”、“像铁路人一样思考”、“责任铸就辉煌”、“与优秀的人一起成长”、“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人生”、“纸上得来终觉浅唯有实践出真知”等主题。
后期(第五、六学期):“学习生涯向职业生涯过渡与衔接”主题模块。包括求职就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如求职面试技巧、就业的关键在素质、人生三部曲“就业—择业—创业”等系列主题,目的是引导学生从学习生涯规划向职业生涯规划过渡与衔接。
“条”、“块”结合,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化的高职院校主题班会体系。
三、主题班会整体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主题的系统性、导向性,体现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盘考虑、整体设计、系统构建教育的主题。作为它的基本框架既要切合高职院校实际,符合学生内在发展需要,更要体现教育规律,相互衔接、循序渐进,形成完整的体系化的主题班会体系;作为具体实施方案,则还应针对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紧紧围绕主题,充分挖掘学生所固有的潜在的建设性力量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体现思想引领的科学性、方向性,凸显导航功能。
(二)主体的能动性、参与性,彰显学生自我教育。根据团体动力学理论,团体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彼此支持是促进个体特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主题班会既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导作用,引发、点拨学生思考、反思,当好学生自我教育的桥梁;更要充分发挥和尊重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让每一位学生依据自己所长参与到班会的策划准备过程中,如主题内容的调查研究、素材的收集、物品的筹备、活动/节目的编排排练、相关视频/PPT的制作、会场环境的策划布置等,而且让学生在班会中真正投入精力、情感,将自己全身心融入其中,动脑、动口、动手、动心。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让学生在多角度实践、体验以及同学的相互影响中理解、接受了诸多该与不该、应为不应为,把教育者的教育、监管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自我提出要求,确立目标,安排计划,付诸行动,在践行中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评价。一句话,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这不仅是教育管理的本质,更是主题班会的第一要义。因为,教育所能给予学生的最重要帮助就是唤起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意识的高度觉醒。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教的是其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三)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解决班级实际问题。人的行为由需要引发,受意识支配。只有当学习成为学生内在需要时,才会被学生整合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外化为自己的行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高职学生有希望自己过得比别人好的生理需要;有生活有保障、无失业威胁的安全需要;有希望自己有实力、能得到社会认可的尊重需要;有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抱负的自我实现需要。因此,辅导员从挑动、唤醒、强化学生的这些需要出发,围绕主题班会的基本框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某一具体事件为切入口,抓住那些真正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普遍的共性的思想和行为问题有的放矢,使多数学生感到老师是在讲自身的问题,在帮助自己解决困惑,这样学生就会敞开心扉与老师、同学平等对话交流,并从班会活动中学会客观、理性地看待现实、认识自己,有效地表达,有条理地思考、分析问题,跳出思想和行为的误区,找到解决自己的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从而也使班级问题迎刃而解,及时有效地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形式的多样性、艺术性,寓教于活动中。主题班会要为学生所乐于接受,就要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群策群力;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和团体心理辅导技术,使主题班会形式多样,既生动有趣、具有吸引力,又有深刻内涵、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寓教于活动中。既可采取师生间、生生间平等对话交流、讨论思辨、质疑交锋、实话实说,又可穿插辅导员的理论宣讲、案例分析,或学生的亲历体验、现身说法、才艺展示,还可以团体心理辅导、户外拓展训练方式进行;既可用说服教育、典型示范、情感陶冶,又可用实践锻炼、心理辅导等方法。总之,知、情、意、信、行多开端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促进学生感悟内化和精神提升,从而生成新的觉悟和品行,并外化为行动。
【参考文献】
[1]张怀聪.动态生成性:主题班会的发展与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06(20)
[2]张明,秦伟伟.近十年大学生主题班会研究述评[J].高等函授学报,2009(9)
[3]王国珍.论提高学业生涯规划执行力和执行效能的有效途径[J].广西教育,2011(1C)
【基金项目】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度立项资助课题(柳铁研〔2010〕57号)
【作者简介】王国珍(1964- ),女,广西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