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背景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教研组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2013-04-29 00:44蒋金崇
中国教师 2013年7期
关键词:教研组教研交流

蒋金崇

教研组是教师学校生活和工作的最基本单位,它的性质是“从事教学研究的组织”。然而,近年来教研组的作用与功能正日益淡化。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学校教研组的主要任务为传达上级有关部门精神,教研组“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尚未成为群众性的、合作研究的实践共同体,离新课改要求还有相当距离[1]。

一、传统学科教研组活动面临“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

历史与社会(以下简称社会)学科被人们认为是一门副科,中考分值不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对其师资安排较随意,非专业、兼职教师比例较高,他们参加教研组活动的意愿不强。很多学校在制度上规定各学科教研组活动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但实际上社会组学科并未遵守。一些教研组活动时主题不够鲜明,问题聚焦不够,开展教研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一般都是听课评课,与会成员准备不够充分,教研活动效果不佳,导致教师对教研活动失去信心。

二、网络教研建设显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曙光

如何破解这一困境,网络教研不失为一种好办法。通过网络能将专家、教师甚至学生联结起来,共同探讨教学问题。笔者通过访谈获知,现在对教师培训工作十分重视,教育教学理论在90学时等各种专题培训中教师都有所感悟,而对于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细碎的学科问题,传统的教研组活动显然不能有效和及时解决,而在网络背景下,教师可以将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困难与专家、同行进行即时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七年级社会课本里有一幅秘鲁的国徽图案。对于图案中的动物,教参和百度各执一词,一说是羊驼,一说是骆马,老师也无所适从。后来一位老师给秘鲁驻华使馆发去一封邮件,得到回复说羊驼和骆马都可以,这是同一个词在中文里的两种翻译,从而平息了纷争,让我们领略到了网络教研的确是一柄解决教学问题的利剑。

我市一些学校利用网络开展教研活动,并取得了一些经验。

1.网络理论学习,让学习更富针对性

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社会教研组依托于网络平台,根据学校教研任务和阶段性任务,推荐相关书目和文章要求老师学习。让学校教研组成员轮流在线主持学习会,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向同组老师介绍精华文章。教研组还时常邀请专家参与网络讨论和指导。由于这种学习在时空上有弹性,在任务上有选择性,教师学习积极性很高。

为了督促教师学习理论并应用于实践,在教研组开展的活动中,要求组员撰写读书笔记、评课稿、教学反思等并上传至教研组平台,互促互学,加强理论学习的实效性和持久性。

网络教研组理论学习有其独特的一面:避免了会议上个别老师言语霸权的负面影响,使参与者有宽松、安全的心理环境,因此参与面更广;因不受时空限制,参与者有充足的内化思考、整理想法的时间,参与度更深;通过网络平台程序,及时督促教师自觉完成各项教研任务,教师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上传作业,网络自动出现温馨提示,不需组长催交作业,有利于教师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2.网络集体备课,让资源共享变现实

在传统教研组备课活动中,大多是单打独斗,教师之间很少就教案撰写展开研讨,且一些老师备教案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事后去补。我们提倡网络集体备课,就是为了改变传统备课的缺陷。

温州市实验中学社会组教师采取了网络集体备课的方式,其程序一般是:独立构思——集中交流——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即首先由一名教师主备,以资源包的形式上传至FTP,从教材到教法以及教学构思诸方面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然后教师可以在学科博客里跟帖发言,指出问题,相互研讨,再设计最后定案。

FTP空间的开设,使教研组成员拥有了一个集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素材包(文字、视频、图片)的学科教学基础资源库,免除了以往集体备课中为传递资料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麻烦。专有的空间地址和密码登录系统可以保证学科资源的安全性,而且上传的资料附有明确的递交时间,也便于学科组对教师完成相应任务的情况进行考核。

此外,一些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把校园BBS划分为不同主题的讨论区,如师生交流区、教学设计区,教学活动区,教学反思区等,这样,老师可以在不同的讨论区发表看法,同时迅速了解他人的看法,这里也可以成为百家争鸣的阵地[2]。

3.网络评课反馈,让组员交流更真实

网络研讨让授课者和评课者有互动交流的机会,网络为广大教师创造安全的、能自由发表意见的物理空间与心理空间,少了冒犯他人的顾虑,多了“爱吾师,更爱真理”的潇洒和率真,使教师之间达到真正的交流[3]。在这里,“课”是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载体,是做课者和观课者共同对话交流的平台。网络有课堂录像,可供老师反复观摩,还可以让没有亲临现场的教研组成员有补救的机会。观课者有一定时间回味课堂,深入思考课堂。评议者要做到言之有物,必须要对教材比较熟悉,对教学提出富有个性的理解。

没有问题和困惑的课堂是不存在的。迈克·富兰说,“问题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主张网络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议课时能针对现象,赤诚待人。如实验中学陈老师上了《珍爱生命》这课之后,真诚在博客上向教研组成员发出帖子,请求帮助。热心的老师纷纷跟帖,借助网络平台,各抒己见,展现一派率直认真的学术研讨氛围。在这里,坦诚的交流,朴实的语言,无不彰显出和谐、开放的教研氛围,也让每位教师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研之有用,研之有得,研之有效。

4.网络论坛跟帖,让师生沟通更顺畅

温州实验中学为更好地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科博客开办了由专人负责的“时事频道”。“时事频道”定期推出一些热点话题,学生则以跟帖的方式实现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正是借助了广阔的网络交流平台,学生可以追踪新闻热点,评点天下事,充分行使各自的话语权。“时事频道”以其鲜活的新闻热点、新奇的参与方式、自由民主的参与氛围,一时间成为校园独特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很多学生的眼球。

为了让学生参与的热情可持续,博客特设学生积分榜,积分领先的学生可以入围评选“时政热点评论之星”。可以说“形式为内容服务”,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理性分析问题、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浓厚的爱国情怀。

论坛不仅有利于教师加强跟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而且有利于教研组找出学生的学习疑难问题并及时组织成员寻找对策,纠正教师教学中的不当行为,提高教学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通过网络教研,我们构建了网络环境下教师“个人反思,自主发展——同伴互助,群体发展——网络互动,引领发展”的教师发展模式,抓好网络教学研讨,整体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慰.徐汇区:教研组建设成为校本研修的重点[J].上海教育,2005:(23).

[2]高巍.开创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新模式[J].信息技术教育,2004(9).

[3]王亚萍.关于中小学网络教研的分析与反思[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4).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孔荣 柯彤)

猜你喜欢
教研组教研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