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模糊性是人文系统的固有特征,也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文章分析了模糊限制语的种类和用途,比较了不同类型的模糊限制语带来的语义差别,有利于正确得体的表词达意,改善言语交际效果。
【关键词】模糊学;模糊语言学;模糊限制语
一、引言
1965年,美国数学家、逻辑学家扎德发表了著名论文《模糊集合》,标志着一门崭新的学科--模糊数学的诞生。模糊数学和经典数学不同,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随处存在的模糊现象。和经典数学事物的确定性相比,模糊数学具有一般性,因而不能界限分明的划分事物的类别。清晰性描述事物非此即彼的性态和类属,模糊性则反映了事物性态和类属的亦此亦彼性。
二、模糊学和模糊语言学
古希腊曾经有这样一个关于秃头的悖论,指的是不能用准确的语言对“秃”与“不秃”加以定义。同样,生活中也存在着大量无法精确定义、划分界限的事物。比如形容一个人的外表帅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称之为帅气?“如果一个人不漂亮,那他一定是丑陋的。”这样非此即彼的表达显然是不合适的。
模糊学以事物的模糊性为研究对象,更多关注位于两段之间的元素,可以更方便的描述那些不具有绝对特征的元素,从而更清晰地展现事物从一个端点向另一个端点不断渐变的过程。扎德在模糊理论是这样定义模糊性的:模糊集合是其他成员隶属度构成一个连续集的所有成员组成的一个类。他强调客观世界的模糊性,在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活动都具和模糊理论和模糊现象有关系。模糊性是人文系统的固有特征,语言是人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自然语言的一种本质属性。用模糊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语言的模糊性,形成了语言学的新分支--模糊语言学。人类对这些定义的重新审视推动了模糊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关注和研究模糊现象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对模糊语言的研究却成为学者近些年关注的热点。模糊语言学是模糊集合论和现代语言学结合而成的全新学科,它运用模糊集合论和现代语言的原理来分析语言的模糊性。开始仅研究语义,主要关照对象是作为概念的语言范畴,是语义学的一个分支。然而人类语言在某些层次和方面都存在模糊性的问题,语言的语音、语义、词汇、语法、语用和其他相关方面都成为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内容。
三、模糊语言和模糊限制语
运用模糊学的思维方式可以使我们避免非此即彼一分为二的简单做法。模糊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客观存在,非常普遍。人类的语言中也存在很多词语不能表达明确外延的概念。一般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运用某些含蓄的语言来表达比太确定的含义。有时候我们想表达的意思很明确,只是想把事情说的更委婉,语气更缓和,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想表达的内容也不太明确,这都会使用到模糊限制语。对于模糊限制语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阐释。很多学者和翻译大师在提出某个绝对或者精确概念的时候也不得不用到模糊限制语,使其更接近实际情况。美国语言学家Lakoff(1973:485)曾经定义模糊限制语为“words whose job is to make things fuzzier or less fuzzy”,意为使事物变得更模糊的语言。但其中的“less fussy”这一表述却认定了模糊限制语可以使语言更加明确。这种说法似乎存在矛盾,事实上,模糊限制语以一种看似模糊的方式来准确的表达语言的意图,从某种程度上显示了语言的严谨性。
任何语言中都存在大量的模糊语言,期在语言运用中主要有模糊词语、模糊限制语和模糊蕴含这三种情况。有些词语和表达形式本身就是模糊的,比如:young, old, hot, cold等,这些模糊词语的外延本身就是不明确的。然而模糊限制语是指那些可以附加在明确的意义表达方式之前的词或者短语,使本来意思明确的概念变得模糊不清。如:It is about six oclock. 第三种情况指某些包含一些不言而喻细节的模糊概念,以精确的形式传递隐含的模糊意义。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的典型,早在1972年语言学家Lakoff就提出模糊限制语就是那些把一些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他列举了一些英语模糊限制语,如:roughly, approximately, about等。根据词语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英语中大量的模糊限制语可以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前者指那些可以改变话语的词,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运用这些限制语来修饰话语中的某些成分,改变原来话语的意义,从而达到交际目的。后者修饰整个句子,相当于给语句增加了一个说明,在不改变话语原意的基前提下,使原来话语的语气变得缓和。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分为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可以揭示话语真实程度差别的词语叫做程度变动语,如:almost, kind of, more or less, quite, to some extent, kind of等等,运用这些词可以把一些接近准确,但又不能完全准确的表达说的更为具体和真实。范围变动语指的是限制变动范围的词和短语,如:roughly, around, strictly speaking, something between A and B, in most respects等。这些词语常和具体数字一起使用,听者不讲究实际情况和话语的接近程度,在一定范围内理解话语。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由直接缓和语和间接缓和语。直接缓和语是指说话人对话题进行猜测或者表示怀疑态度时使用的词语,说话人对话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没有信心时,就可以使用这些表示猜测、推论或者怀疑的模糊语,用来缓和话语的肯定语气。如:I think, seem, wonder, hard to say, Im afraid, probably等。如果说话人对话语不肯定,想通过引用第三方的看法来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就要使用间接缓和语,如:according to ones estimates, It is said that, It is assumed that, would be, the probability is等。直接缓和语直接表述说话人本人的怀疑态度,而间接缓和语则是通过引用别人的看法和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说法,相比之下,间接缓和语显得更客观,同时也巧妙避免了因话语不准确承担的责任。
四、研究模糊限制语的意义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在改变句子真值的同时使事物变得模糊,也使交际话语显得委婉得体。模糊限制语的研究经历了语义和语用两个阶段,当前学者主要是依据具体语境来研究其语用功能。通过对模糊限制语的意义和语用功能的研究,可以促进学习者掌握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方法,提高其语言水平和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戴建东.试论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2]骆明非.英语课堂教学中模糊限制语的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
[3]Lakoff. G. Hedges: 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 [J].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ic,1973(2):458-508.
[4]肖书珍. 模糊语言的种类和交际功能,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2)
作者简介:陈波(1976—),女,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2013年度软科学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英语口语模糊限制语块研究(编号:13240041063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