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艳琴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由造口治疗师一对一进行个性化指导与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与总健康状况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基于造口治疗师的护理干预应用于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生活质量
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癌症之一。直肠癌患者部分进行永久性结肠造口【1】,对患者身心造成巨大的影响【2】。调查显示我国中型城市每年行造口手术人数达200多人,这个群体的护理干预意义重大【3】。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比一般人群低【4】。本文具体探讨了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1年5月到2012年12月我院进行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90例,入选标准:符合直肠癌的诊断标准;都采用了吻合保肛术;无严重并发症;未接受过化疗、放疗等抗肿瘤治疗;知情同意。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80岁,平均年龄(56.57±9.83)岁。Dukes:A 期10例,B期60例,C期2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的性别、年龄与病理分期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实施进行常规的疾病知识和健康教育。治疗组:由造口治疗师一对一对研究对象进行个性化指导与护理干预,干预周期都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焦虑与抑郁评价:采用SAS量表与SDS量表进行评价。(2)生活质量评价:采用核心量表QLQ-C30调查本组对象的总体生活质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焦虑、抑郁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与抑郁评分对比
干预后经过调查,治疗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后经过调查,治疗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与总健康状况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见表2。
3 讨论
当前我国直肠癌发病率明显增高,常规手术方式会形成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多伴随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5】。有学者对直肠癌患者心理调查显示,89.5%的直肠癌患者出现抑郁症状,86.6%的直肠癌患者出现焦虑症状【6】。
本文治疗组选择的造口治疗师是注册于专业组织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专科护士,其职责是确保患者顺利康复,给患者提供个体化、高质量、持续有效的服务【7】。本文干预后治疗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与总健康状况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
总之,基于造口治疗师的护理干预应用于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利生.低位直肠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05,27(9):1308-1311.
[2] 史丽霞,刘会玲,侯保秋.大肠癌患者56例围手术期的心理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277-4278.
[3] 成守珍,李小金,黄漫容,等.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2008,2(3):244-246.
[4] 金鲜珍,刘雅,廖春燕,等.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J].临床护理杂志,2006,5(3):11-13.
[5] 李长艳,陈亚红,胡海霞,等.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8,23(2):79-81.
[6] 杨骏.骨科患者健康教育的有效性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7,22(4):53.
[7] Duchesne JC,Wang YZ,Weintraub SL,et a1.Stoma complications:a multivariate analysis[J].Am Sury,2002,68(11):964-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