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珊
【关键词】物理教学 环境教育 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80-01
环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公民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在中学阶段实施环境教育有着特殊的重要性。
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物理学科,一方面它以探索和实验为基础,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它又和环境紧密相连,可以很好地实现中学环境教育的目标,即: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对待环境的态度,并积极参与到改善环境的行列中。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怎样渗透环境教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由于物理学科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较多,为了研究出更为具体的操作方案,本文仅选择热学与核物理部分谈谈做法。
一、结合知识点渗透环境教育
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教师首先要有意识地选择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充分理解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挖掘教材中包含的环境教育的好材料。结合知识点渗透环境教育不但让学生接受了环境教育,还促进了相关知识点的巩固,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例如,在教学与核物理相关的课程(如高中人教版选修1—2第三章第五节《核能的利用》)时,教师可以从网上收集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的资料,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结合这次核事故讲解核泄漏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这样,利用较少的时间,既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环境教育,又巩固了课程内容,一举两得。
二、利用生活中的问题渗透环境教育
在我们周围,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生活常识问题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涉及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校日常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这就要求对学生的环境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应将环境教育与生活脱离开来。利用生活中的问题渗透环境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更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发现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感悟。
如在教学高中人教版物理第十章《机械波》后,教师可以向学生简要地介绍噪音污染,以及噪音对人体的危害如引起心情烦躁、听力障碍或头痛等,引导学生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或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详细了解超常规振动引起的声波带来危害的实例,让学生将了解到的情况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汇报本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给予适当点评。
三、利用课外活动渗透环境教育
学生对课外活动极感兴趣,在进行课外活动时,他们的智能能达到顶峰,因而对事物反应最快,印象最深。如若教师能抓住时机辅以环境教育,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调查在我们的周围有哪些物理书中谈到的环境污染,怎样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等,通过这些活动使环境意识在学生头脑中扎根并主动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利用课外活动渗透环境教育既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又能开辟第二课堂,学生也可以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增强自学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内容,作为课外研究课题,让学生在寒暑假完成。下面以课题《水体热污染》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1)在寒暑假之前,教师布置课题,让学生自己组织成立小组并选出组长。
(2)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分工合作完成工作,确保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都能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具体安排:将课题分为三个研究方向——造成水体热污染的原因、水体热污染的影响、水体热污染的防治,在小组内具体落实任务。
(3)组织学生到环保部门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水体热污染情况,开展探究活动。期间各小组成员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联系教师,以寻求帮助。
(4)最后,各小组成员将收集和了解到的资料整理成科技小论文,假期结束后交给教师。
(5)教师将各小组的科技小论文进行公开评比,对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保证中学生能接受良好的环境教育,从小培养环保意识,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自己的环保行动感化身边的人,才能让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教育先行。环境教育任重而道远,教师需以身作则,探讨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让环境意识在青少年思想的土壤里深深扎根。
(责编 易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