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燕萍
[摘 要]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人民的觉悟,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马克思主义本身适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中国社会在20世纪初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
[关键词]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社会
[中图分类号]K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7 — 0075 — 02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之后,唯独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而非其他西方的反西方学说。中国当时为什么会接受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即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究其主要原因就需要追逐到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状况以及五四运动的意义。
一、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状况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一步一步地丧失了主权独立的地位,变成了一个任人摆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家的命运不再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而是任由西方列强为所欲为,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的屈辱。中国人民在这一时期坚持着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众多的救亡思想纷纷涌现。例如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等。这些思想都曾经指导过中国的革命与改革,但却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这也说明了这些思想在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站不住脚的。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五四运动的重大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其对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以及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五四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继续和发展
五四运动所具有的反帝彻底性,是以前历次爱国反帝运动所不具备的。在这之前的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等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这些革命斗争都存在着某种缺陷,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如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将主要目标集中在反封建势力上,对帝国主义抱有一定程度的幻想;义和团运动则缺乏必要的反帝策略,对帝国主义本质认识不清,出现盲目排外的倾向。五四运动则不然,五四运动时期,人民民族意识高涨,提出了“内惩国贼,外争国权”口号,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近代中国的两大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将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推向了新的阶段。
(二)五四运动为社会主义新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扫清道路
毛泽东曾经说过:“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1〕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在资本主义衰败、社会主义兴盛的世界发展大趋势中,发生在辛亥革命失败、十月革命胜利和中国无产阶级发展壮大之时,就为社会主义新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扫清道路。五四时期的思想大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思想条件。
(三)五四运动促发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和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过程,同时又是中国先进分子学习西方、追求进步、不断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经过了长期的摸索和艰难的选择。在十月革命前,中国人民只有两种思想武器可供选择,就是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十月革命为中国人民提供了第三种选择,即社会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仅有了可靠的物质载体,而且由革命的理论宣传变为革命实践,开辟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总之,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掀开了近代中国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的新的伟大斗争的序幕。五四运动昭示人们,反帝反封建是民族救亡的必由之路;民主和科学,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标志着国家发展的方向,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三、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
结合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笔者认为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马克思主义本身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近代中国人民都在苦苦的寻求一条可以实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的道路。毛泽东曾指出:“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生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纵观历史,从太平天国起义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这些爱国救亡运动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这也说明了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就需要反帝的武器。然而,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的一种武器。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就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额先进性。李大钊在第一篇关于十月革命的论文《法俄革命比较观》中写到:“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革命,是社会的革命而并著世纪的革命之彩者。”同时以李大钊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人对于改变中国命运的迫切需求主观因素和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使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
(二)中国社会在20世纪初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毛泽东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3〕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满足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诉求。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不仅饱受封建制度的压迫,同时还要遭受西方帝国主义的压迫。
在政治上,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把战败的德国在山东所攫取的一切权益尽数转交给日本。这就使中国人民从热切的期待转向了对帝国主义的彻底失望,使人们进一步认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五四运动的之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不仅从理论上一般地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而且亲眼目睹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他们开始到工人群众中去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组织工作,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就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工人阶级中得到广泛传播。所以说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
一种外来文化在本土文化的氛围里刚开始传播的时候,它的影响还是比较小,往往强调与本土文化的一致性,努力的发掘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共同之处,并通过这些相通之处使外来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汤一介曾指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保守的一面,对外来文化总有某种抗拒性,因此外来文化必须首先适应原有思想文化的某些要求,依附于原有思想文化,其中与原有思想文化相或相近的部分比较容易传播,然后不同的部分逐渐渗透到原有思想文化中起作用,而对原有思想文化发生影响。”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内容上具有某些相似性,例如《周易》起始的阴阳二元论和矛盾辩证法之间;〔4〕儒家讲的“行”“躬行”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改造世界之间;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社会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之间,都有某种相通之处。〔5〕
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层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流的文化思想之间存在着这样一些相通之处。诸如:都对客观世界采取积极的态度,主张‘入世,而非 ‘出世,……都重视现实社会问题,讲求实际和实践,尽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文化传统改造社会的手段和目的相去甚远,但都立足于从解决现实社会的具体问题出发,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过去或来世,都依赖人间的实有力量,而不是借助超人的力量,即上帝和鬼神的力量;都强调群体利益,提倡利他精神;都以理想世界为现实行动的鼓舞力量,如传统的‘大同、‘平均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社会,等等。”〔4〕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相似之处,促使马克思主义能够依附于中国传统文化而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即中国的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一种历史的自然选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一种体现,是中国社会状况满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条件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龚书铎﹒五四运动与20世纪中国的历史道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陈晋﹒毛泽东的文化性格〔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
〔5〕郭建宁.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朱志敏﹒中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讲授体会〔J〕﹒教学与研究,2007,(12)﹒
〔7〕王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专题教学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2)﹒
〔责任编辑:张 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