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
摘要:数学是照亮智慧之城的明灯,是科学的先锋军,是文明进步的缘起;是真理之导师,是错误之天敌。因此,教师在教学小学生时,要循循善诱,生动活泼,才能唱响一曲生动的数学之歌。本文从注重语言描述出发,探讨了动手操作的价值,阐述了数学与生活“过家家”的意义,本文旨在论说教学的情趣,让学生消除学习数学的恐惧,让数学课堂散馥流芬,其乐融融。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趣;语言描述;动手操作;综合素养
一、注重语言描述
小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自己的表述能力,通过细致的语言描述,让他们深刻理解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可在阅读教材的时候,在读图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比如在教学加法的时候,我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学生一起解读图意:“这边有五只蝴蝶翩翩起舞,那边有两只蝴蝶感觉异常孤独,就来找这五只蝴蝶交朋友,他们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同学们,蝴蝶大家庭中有多少成员?”再比如在学减法的时候,我们这样读图:“左边是奶奶的苹果,右边是妈妈的三个苹果,一共有六个苹果,左边有几个苹果?为什么两边的苹果是一样的?是因为爸爸给她们买的!爸爸谁也‘得罪不起,所以两边的苹果一样多!”学生哄然大笑,在轻松中降低了的学习的枯燥,增加了乐趣,群情踊跃,课堂上温馨一片。
二、动手操作可获得经验
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动手操作,加深印象,让学生学习有滋有味。动手化枯燥为多彩,变机械成感性。学生经由理解来掌握数学,在动手中,眼看耳听、手切割制造、大脑快速旋转、口彼此交流,多种感官充分协调,使新知识五彩缤纷,趣味浓厚,掌握起来津津有味。
在学习长方形时,我发动大家找来刀具、土豆、尺子,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长方形。学生根据学习要求和想象动手去切,用尺子量好长方形的长宽,做好标记,计算出面积和周长,最后讨论,汇报成果,总结经验,分享收益。
口说、手动、脑想、眼看,各种感官一起调动,学生一边思索一边领悟一边揣摩一边发现,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祛除障翳,增进探索,加强分析,提高悟性。
三、给数学与生活“过家家”
学习和生活唇齿相依,教师可通过此引起学生对学习的重视,让数学知识和吃饭穿衣睡觉等等都紧密地联系起来,教师对学生提出一些建议,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系统化。有了生活方面的经验,学生学习起来得心应手,印象深刻,否则的话就容易让学习成为空中楼阁。没有生活的滋润,单纯的学习难以经验化。生活和学习相辅相成,生活中的经验逐步地帮助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活动的过程。在“认识钟表”一课中,我找来好几个颜色各异、大小不同的钟表,每一个钟表不同的闹铃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出于对钟表的好奇,都集中了注意力,在课堂上根本都感觉不到学习的疲劳,学生很快认识了钟表的知识,都做了详细的记录,我又讲了两个和钟表知识相关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一直到下课铃声响起,仍然都意犹未尽,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四、借助多媒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多媒体的使用,只是凭借简单的教材,只是借助着有限的参考书,只依赖几张色彩单调的提示图片,只是一味地借助语言、借助手势,再形象的描述,也失之苍白。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又怎么能够发现数学的美和认识数学的价值?这样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声有色的多媒体使课堂教学增加了吸引力,让学习数学不再是负担。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把课堂打造得丰富多彩,一方面让学生动起来,一方面又能够让学生静下去,以使下课铃声响起来,学生意犹未尽,从而使教学完美地达到目标。
【责编 金 东】